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引起哈密瓜坏死的两种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哈密瓜早熟品种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影响植株滞长,但坏死的症状不同。HmNV可侵染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的14个品种,但是不侵染普通烟、苋色藜和千日红。T.D.P.75~85℃,D.E.P.10-5~10-6,L.I.V.7天。提纯的HmNV含有两种球形粒子,直径约为24毫微米和16毫微米,沉降常数为114S和73S。A280/A280比值为1.82,A260/A235比值为1.57。在琼脂糖双扩散试验中与烟草坏死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甜瓜坏死斑病毒(MNS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无沉淀反应。根据这些性质,HmNV应是烟草坏死病毒的一个株系或是烟草坏死病毒组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2.
 自山东泰安及烟台地区的小麦全蚀病菌中提取到两种类型颗粒,一类是球形至多边形的病毒颗粒,直径在22~45毫微米之间,多数为27~32毫微米;另一类是棒状颗粒,长度为40~185毫微米×16毫微米,平均108×16毫微米,提取的球形病毒具有核蛋白的典型吸收光谱,最大和最小吸收值的波长分别在260毫微米和240毫微米,A260/240=1.24,A260/280=1.62。以烟台株病毒制备的抗血清,分别与烟台及泰安株病毒在琼脂免疫双扩散中作用均产生沉淀线,表明二者具有共同的血清型。烟台株病毒经苯酚抽提后的核酸样品最大吸收波长是260毫微米,最小是230毫微米,经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为两条迁移率相近的带,表明此病毒有两个基因片断,在分类上属于需要两个dsRNA片断才能复制的等轴dsRNA真菌病毒。其外壳蛋白经测定含分子量70,000的多肽。<>br从浙江、湖北等11个省(市)的12株全蚀病菌中均提取到了病毒,比较了各菌的菌落颜色,生长速度和病毒浓度。  相似文献   

3.
 对曹琦和濮祖芹早期分离到的烟草坏死病毒大豆分离物的生物学、血清学和外壳蛋白的序列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该分离物能侵染8科29种植物, 除系统侵染大豆和本生烟外, 其余寄主均为局部侵染。电镜下病毒粒子呈球状, 直径约28nm。基因组为单组分RNA, 大小约为3.7 kb, 具有2条亚基因组, 分别约为1.6 kb和1.3 kb。外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约为30 kDa。血清学试验表明, 该分离物与TNV柳树分离物的抗血清呈特异反应, 与同属坏死病毒属(Necrovirus)的烟草坏死病毒D(TNV-D)和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BSV)无血清学关系。利用简并引物通过RT-PCR克隆了该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该分离物与烟草坏死病毒A(TNV-A)、TNV-D和TNV-DH的外壳蛋白分别具有88.77%、45.13%和45.49%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因此, 该大豆分离物属于TNV-A的一个新株系, 命名为TNV-AC。  相似文献   

4.
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牡丹分离物-TRV-P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受一种病毒为害后,叶片呈现黄色花叶同时伴有少量的花药败育现象。经系统鉴定,此病毒被确认为烟草脆裂病毒的牡丹分离物(TRV-Pa)。该病毒人工接种时可侵染7个科的21种植物;其TDP为80℃,DEP为10-3-10-4,L则为40天以上。TRV-Pa具有两种长度的杆状粒子,其大小分别为35-80×25nm和125-200×25nm。A 260/280为1.13,RNA含量为5.0%。经PAGE分析粒子有两条谱带,其Rf分别为0.25及0.26-0.28。迁移率分别是-1.57——1.6×10-3及-1.71——1.75×10-3cm2·Sec-1·V-1(BYDV的迁移率为-1.43——1.45×10-3cm2·See-1·V-1)。两种核酸的分子量分别为RNA1=2.45×106,RNA2=0.65×106(标准核酸为TMV和雀麦花叶病毒的核酸分子)。外壳蛋白亚基是单一的,其分子量是2.11×104(标准蛋白分别是牛血清清蛋白、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细胞色素C)。并含有较多的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未明显测到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缺少胱氨酸。对牡丹花药进行病理解剖学和血清学研究时,在花粉粒子中检测到病毒,被病毒侵染的花粉约有80%为空瘪。在牡丹的繁育中,应选用无毒繁殖材料防止TRV通过无性繁殖过程在牡丹上传播。  相似文献   

5.
芝麻坏死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武昌芝麻坏死花叶病株得到1个病毒分离物,根据该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粒体形状、血清学性质、外壳蛋白分子量和核酸组分、大小,明确为自然侵染芝麻的一种新病毒,定名为芝麻坏死花叶病毒(Sesame necrotic mosaic virus,SNMV)。在人工接种7科38种植物中,SNMV侵染6科23种;体外稳定性状:稀释限点10-4~10-5,致死温度80~85℃,体外存活期限40d;病毒可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SNMV病毒粒体球状,表面有粒状突起,直径约32nm。制备病毒抗血清用琼脂双扩散方法测定效价为1:128。SNMV和红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RCNMV)、甜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SCN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矮化病毒(PSV)抗血清没有反应。病毒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38 100道尔顿;核酸1个组分,大小约4700nt,另含RNA片段,大小约600nt,可能为卫星RNA。依据上述病毒特性,SNMV可能归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孤丁病主要病原芜菁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地区大白菜病株上分离到芜菁花叶病毒一个分离物(TuMvB),这个分离物侵染大白菜、油青菜、甘蓝,产生花叶症状,在心叶烟上表现系统枯斑,三生烟和千日红上产生局部枯斑。
该分离物为线条状病毒,粒体大小为700-700hm×13-15nm,PEG沉淀后经二次差速离心得到的病毒纯化制剂,对紫外钱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A260/A280为1.21;分析超离心获得病毒的沉降系数为145s.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外壳蛋白亚基由单一组分组成,分子量为27,000道尔顿,病毒制剂在冰箱内存放2个月后电泳,产生两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27,000和25,000道尔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TuMVB-RNA的分子量为3.2×106遭尔顿。电镜下病组织超薄切片中存在风轮状内含体,还有环状体和带状体。以纯化病毒制剂为抗原制备了TuMVB的抗血洁,效价为1:1024。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了田间大白菜上芜菁花叶病毒的带毒率为75.4%。  相似文献   

7.
 繁殖于昆诺阿藜(Chenopodium quinoa)、千日红(Gompherena globosa)及番杏(Tetragonia.expansa)上的病毒分离物,经PEG6000沉淀结合差速离心浓缩后,用Sepharose 4B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保持侵染活性的病毒纯化物;而且表明,用昆诺阿藜繁殖病毒,效果最优。紫外扫描测定,纯化病毒的最高吸收波长为258nm,最低吸收波长为244nm,A260/A280为1.515。分析超速离心测定,病毒粒体为单一沉降组分,S20.w约73S。SDS-PAGE结果表明,病毒衣壳蛋白亚基由一条分子量为27.88×103±2.99×103daltons的多肽组成。根据紫外吸收估计,病毒粒体中核酸含量约12-15%;RNaseA酶解及变性处理病毒核酸后琼脂糖变性电泳结果说明,病毒基因组为一条ssRNA。根据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生化特性,初步确认为一种新的病毒分离物,并定名为中国水仙条纹病毒(Chinese Narcissus Strip Virus,ChNSV),其密码程式为R/1:*/12-15:S/S:S/*。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免疫电镜技术是将免疫学与超微结构形态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验技术。为了把此项新技术迅速应用到植物病毒检疫上去,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简报如下:一、抗血清和抗原制备:烟草坏死病毒(TNV)、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不孕病毒(TAV)、苜蓿花叶病毒(AMV)、红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RCN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的抗血清由农牧渔业部植检所血清室提供;马铃薯 x 病毒(PVX)和马铃薯 y 病毒(PVY)的抗血清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提供,抗血清效价  相似文献   

9.
 以A蛋白-金颗粒复合物(Protein A-Gold complexes)标记植物病毒粒体。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A蛋白与抗体中免疫球蛋白IgG结合的特性,在电镜下观察到同源关系中的金颗粒吸附于病毒粒体周围;而异源关系中,金颗粒则被冲洗掉或随机分布。该法专化性受抗血清稀释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影响。对杆状、线状病毒粒体来说,抗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2-103倍,对球形病毒粒体来说,抗血清稀释度以1.2×103倍为佳。抗血清吸附时间以3-10分钟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引起辣椒黄白花叶、内卷的一个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辣椒病毒病株上分离到一株病毒PV分离物。测定表明能侵染6科34种植物,引起辣椒局部褪绿斑和圆环,系统白色至黄色花叶,内卷和矮化。桃蚜不能传毒;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3个月以上;病毒颗粒杆状,大小258×16nm;外壳蛋白分子量18.0 KD;琼脂双扩散和交互保护反应测定PV与烟草花叶病毒(TMV)关系密切;电镜下观察到辣椒病组织中含有病毒粒子的集结体、假晶体、叶绿体内的网膜状结构和分散的病毒粒子。初步认为该分离物是TMV,但寄主反应、粒体大小、致死温度和异常内含体与文献报道的TMV各分离物有所不同,可能是TMV普通株系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11.
 从河北省赤豆实生苗上获得一个分离物,它系种传的,引起赤豆产生疱状花叶,易经汁液摩擦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ivara)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钝化温度为55-60℃(十分钟)稀释限点为10-2-10-3,体外存活期为1-2天。寄主范围狭窄,系统侵染大豆(Glycine max)、绿豆(Phaselous aureus)、豇豆(Vigna sinensis cv.花豇豆)、棉豆(Phaseolus lunatus)、赤豆(P.angularis)等豆科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昆诺藜(C.quinoa)和番杏(Tetragonia expensa)。病毒粒体线条形,略弯曲,755×13nm.A260/A280比值为1.224。病组织超薄切片中有风轮状内含体。SDS-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它与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ICMV)血清学关系十分密切。综合以上特征,我们认为赤豆花叶病毒河北省分离物为BICMV。河北省赤豆种子携带该病毒百分率为3-5%,它是田间主要毒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田间侵染大豆的花叶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714-729×12-13nm,粗提纯液与S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寄主范围窄,接种5科14种植物只侵染大豆,呈系统花叶症状。体外抗性。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保毒划3-4天。传毒方式:可通过种子、蚜虫和摩擦接种传毒。根据以上特性,侵染大豆的花叶病毒,毒原应为大豆花叶病毒(S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 group)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
引起辣椒花叶、枯顶的一个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望都辣椒地分离到一株辣椒病毒分离物.测定表明能侵染茄科、苋科、豆科、菊科、藜科的25种植物,不能侵染葫芦科和十字花科等13种植物.桃蚜(Myzus persicae)非持久性传毒;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6天(20—22℃);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25nm;ISEM测定它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关系密切;电镜下观察到BBWV所特有的长管状内含体和布纹状结晶体,认为该分离物是BBWV.但寄主范围和寄主反应与文献报道的BBWV各分离物有所不同,可能是另一毒株。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簇矮病株或带毒昆虫的榨出液,注射于Nephotettix cincticeps体内,依其日后对稻苗的侵染力,测得水稻簇矮病毒(RBSV)的致死温度为60~70℃,稀释限点为10-4~10-5(病叶榨出液)或10-3~10-4(带毒虫榨出液),体外存活期为4~5天(在4℃下)或2~3天(在22℃下)。  相似文献   

15.
 对从北京郊区菜豆皱缩花叶病株上获得的一个病毒分离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该分离物的寄主范围、传播特性、病毒颗粒形态、血清学性质和理化特性等,确定为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并称为PSV菜豆分离物,即PSV Bean Isolate,简称PSV-B。这是国内从菜豆上分离PSV的首次报道。在测定的5科28种植物中,PSV-B侵染5科21种。PSV-B致死温度60~65℃,稀释限点10-4~10-5,存活期限6 d以上。PSV-B能被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提纯病毒颗粒球形,直径30 nm。制备的PSV-B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定效价为1 128。在血清学关系上,P SV-B与已报道的中国PSV-Mi株系相近,与美国PSV-E株系差异明显。PSV-B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5 000道尔顿;含有4个RNA片段。  相似文献   

16.
 从水仙黄条病株上分离到一种球形病毒,直径约21nm,汁液摩擦接种35科(属)55(品)种植物,可侵染其中5科15(品)种,主要局限于豆种(Leguminosae)、藜科(Chenopodiaceae)以及茄科(Sola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与番杏科(Aizoaceae)的个别种。在多数寄主上诱导局部坏死,豆科寄主上还伴随叶脉坏死症状产生。其中,昆诺阿藜(Chenopodium quinoa)、苋色藜(C.amaranticolor)、千日红(Gompherena globosa)、番杏(Tetragonia expansa)、大豆(Glycine max)、豇豆(Vigna sinensis)、克利夫兰烟(Nicotiana clevelandii)可作为诊断寄主;千日红、番杏与三叶草(Trifolium sibth)可作为毒源保存寄主。#br#在昆诺阿藜叶片汁液中,该病毒分离物的体外存活期在60天以上(25℃),热钝化点80-85℃(10分钟),稀释限点10-5-10-6。回接水仙健株,诱导产生系统褪绿条纹症状,不诱导水仙叶片产生具有特殊结构的内含体。  相似文献   

17.
合肥地区发生的西瓜花叶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合肥市郊区的西瓜病叶上分离出一病毒分离物,该分离物的热钝化温度为60~65℃,稀释终点为10-4~10-5,寄主体外存活期为20~23 d,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约750 nm×13 nm。参考已发表的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 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得到CP基因片段。将该CP片段克隆到pGEM-3Zf (+)中,测序结果表明,该CP基因全长840 nt,共编码279个氨基酸,与国内报道的ZYMV 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0%~97.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8%~99.8%,证明该分离物为ZYMV。  相似文献   

18.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分离与提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标准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抗血清,通过两次蚜传,从徐薯-18、新大紫上得到一种病毒分离物。接种指示植物后这种分离物仅感染Ipomoea setosa、Ipomoea nil,不侵染Gomphrena globosa L.、Beta vulgaris L.、Nicotiana tabacum L.、Nicotiana glutionsa L.、Brassica pekinensis, Datura stramonium L.、Cucumis sativis L.、Brassica、juncea、Raphanus sativus、Phsalis floridana。此病毒分离物可用蚜传、摩擦接种、嫁接三种方式传播,稀释限点为10-5,体外存活期不到24小时,热灭活温度为60~65℃。蚜传这种分离物到 I.Setosa上,再嫁接到I. nil或I. setosa上扩大增殖,用0.2M pH7.2 PBK进行粗提取,结合垫层超离心,最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得到了高纯度的病毒的提纯物,OD260/280的比值为1.25,粒体长度主要集中在830~850nm之间。实验证明这种病毒分离物为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病毒收量为64.3mg/kg感病组织。提纯病毒在电镜下任何视野都可见到多量的、密集成堆的病毒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