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林利民  王戈 《林业科技》1995,20(5):43-45
本文描述了落叶松脲醛树脂胶合板的开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胶合板比椴木胶合板,桦木胶合板,水曲柳胶合板和杨木胶合板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水性能强,并且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尤其是东北林区森林和木材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近几十年营造的人工林多为落叶松林,而且已陆续到了抚育采伐期。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落叶松资源非常丰富。仅就吉林省而言,现有落叶松林地总面积109.8万hm2,总蓄积为6375万m3,每年落叶松木材实际产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落叶松资源现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关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今后落叶松林的经营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作为林分密度的一个测度,反映着林木的密集程度。适时合理的对其进行调整,将关系到森林生产潜力的发挥和对森林质量的控制。因此,密度的计测以及力求测算方法的简捷便成为森林经理和经营  相似文献   

6.
运用600-EX型锥形除砂器,对落叶松硫酸盐浆中早、晚材纤维进行了分离。通过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方法,得出了影响分离效果折因素大小次序为纸浆浓度、除砂器下出口径和进浆压力;最佳操作工艺条件为纸浆浓度0.25% ̄0.22%,进浆压力0.5MPa、出渣口径为Φ10.74mm。分级前原浆中早材纤维含量为43.2%;分级后早材浆中早材纤维为78.7%,晚材浆中早材纤维为7.66%。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菌根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落叶松菌根苗木,营造速生丰产林,应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即严格把好菌种关,进行常规种子处理及苗床准备,对播种苗、容器苗、移植苗、扦插苗接菌,实现苗木菌根化,加强菌根苗管理。在菌根苗造林起苗时,应避免菌根的脱落,并对菌根苗分级,做到适地适树适菌,只有按科学合理的方法操作管理,才能有效地发挥菌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发落叶松工程木制材料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世杰  王丽宇 《国际木业》2002,32(12):12-16
介绍了工程木制材料的特征、分类,国外的发展趋势。从落叶松原料来源、木材特性、落叶松工程木制材料开发的技术储备、木结构房屋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落叶松利用所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分析了我国落叶松工程木制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对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中,人们经常关心的是如何准确地决定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间伐时间、重复期以及抚育间伐方法等技术,其中抚育间伐强度,是抚育间伐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抚育间伐的效果,也是在抚育间伐技术中讨论得最多,生产  相似文献   

10.
11.
辽宁省东部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落叶松生长发育。日本落叶松在辽宁省占人工林总面积15%,蓄积量占20.9%。为提高经营水平,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在吸收国内外编制密度控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控制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 and 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量所经受的环境影响和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事件(如突变、选择、连锁等)不同,因此应用不同性状分类时,有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形态性状,包括球果和木材解剖特征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功酶变异、RAPD分析、叶绿体DNA的RFLP分析,以及叶绿体DNA3个非编码碱基序列(1452bp)对这3个落叶松种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述。从表型和生态适应性状变异看,这3个落叶松种可以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若干形态学差异,然而这可能只反映了适应性性状(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变异。近年来应用同功酶标记(选择性中性标记)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非常密切,种间Nei氏遗传距离平均约为0.01,种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约为0.002。3个落叶松的种间遗传距离要比其它落叶松种间距离要小,如用同功酶分析所得的欧洲落叶松(L.decidu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Nei氏距离为0.057。应用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个落叶松种间无差异。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能发生很晚、或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发生十分频繁。根据所用的同功酶变异特点,即选择性中性和检测后证明为连锁平衡(Hu,1998),若分化时间尺度很短的话,那么突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对群体的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单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水平均由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到华北落叶松依次减少,由此可推测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可能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一推测的前提是突变影响很小,而这一前提可以从叶绿体DNA的变异以及LePage和Basinger根据古化古资料对其它落叶松种的分化推测间接加以判断。根据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假设和Juke与Cantor-参数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这3落叶松的分化时间发生很晚,可能发生在第三纪后期(Late Tertiary),这要比叶绿体DNA发生突变频率的倒数要小,这样也就间接地推断突变的影响很小。虽然对于生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基于分子标记而建立的系统进化种与传统的生物学种可能不一致,然而我们根据生物学上种的概念以及一些性状变异特点,认为将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划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非2个单独的种可能要更合理些。这与Shiraishi et al.(1996)建议将发生在Mt.Manokami山上的落叶松划为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的一个变种而非一新种的情况类似。根据这种非常近的遗传关系,我们认为3个落叶松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3个落叶松种的形成与遗传关系,我们建议应用线粒体DNA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率要比叶绿体DNA要低,但由于线粒体DNA分子内存在高频率的重排(Rearrangement),进而产生遗传变异。同时也需要了解到这种变异不适合于分析种间的进化关系(Phylogeny Re-construction),及线粒体DNA的母本遗传方式特点,但可以用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稀有标记的空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落叶松群体的形成路径和历史。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EST-SSR标记开发及二代优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研究选自第1代育种试验林、拟纳入二代育种群体的264株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1620条落叶松EST序列进行EST-SSR标记的开发,共发现58条序列中含有67个SSR位点,占全部EST序列的3.58%。获得7个多态性EST-SSR标记,其中5个在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中均可扩增出预期目标片段,且具有多态性,表明这些标记在落叶松属内的通用性良好。利用6个EST-SSR标记和4个gSSR标记对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群体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6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为3.1个。群体观察和期望杂合度均值分别为0.5902和0.5702;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691和1.0966;全部单株间遗传相似系数0.1725~0.9667。说明该二代优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构建二代育种群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育苗技术在实践中应用广泛,苗圃地的选择、种子处理、播前整地、施肥、土壤消毒,对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的选择是落叶松育苗的基础,加强对苗木苗期管理是培养优质高产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优树子代和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子代苗期及幼林的树高、直径和材积生长量观察和统计分析认为:两种落叶松子代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苗期速生,幼林仍保持较大的生长优势,优良家系生长更为突出。兴安落叶松优树子代8a生材积比原产地对照大28.6%,优良家系大51.5%。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子代4a生树高比原产地对照大33.9%,优良家系大65.0%;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主要生长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兴安落叶松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58%、0.62、0.64;长白落叶松树高、地径分别为0.88、0.89;子代再选择遗传改良效果显著。兴安落叶松选择率为21.7%,材积遗传增益为32.8%。长白落叶松汪清和小北湖产地选择率分别为17.4%和35.0%,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45.1%和33.7%;子代测定结果证明: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初级种子园质量优良,能为生产提供良种。  相似文献   

16.
我分场现有落叶松人工林10万余亩,1973年以来,有大面积人工林遭受落叶松尺蠖的严重危害,虫口密度,每亩达30万条以上。翠绿的松林针叶被吃尽,状如火烧,被害林分的年生长量,只有正常林分的1/3。面对这一新的课题,我场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坚持调查研究,建立了虫情观测点,不断探索害虫生活史和发生发展规律,开展群众性的防治试验,三年来基本上控制了虫情发展,有效地降低了虫口密度,保护了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7.
红松,长白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天然林中红松和长白落叶松析木数据,对树高生长模型进行了拟合和研究,结果拟合松树高生长用Richards方程最好,拟合落叶松树生长用Mitscherlich方程最好,Logistic及双曲线型也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用Richards方程和Mitscherlich方程作为导向曲线,编制了两个树种的立地指数表,同时编制了类似于地位级表的红松生长情况表。  相似文献   

18.
应用NIR及主成分回归预测落叶松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回归法对落叶松样品密度进行研究,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为0.86,校正集标准误差(SEC)为0.01,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为0.89,预测集标准误差(SEP)为0.02,对未参与建模的12个未知样品进行密度预测,相关系数达0.95。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落叶松样品密度进行预测,这为快速检测落叶松木材材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薄膜及保苗剂提高落叶松樟子松造林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木在造林初期,由于根系尚未恢复功能,它的吸水和吸收营养的能力相当弱,然而苗木叶面的蒸腾作用在继续进行。特别是在春季干旱、风大、温度高的条件下,它的蒸腾会更大,这就导致了苗木体内的水分失衡,造林成活率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92年4月25日在苇河林业局东风林场设置了试验。于5月28日观测了结果,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丰产素在落叶松育苗上的应用进行介绍。通过对落叶松换床苗木浸根和落叶松换床苗木及新播苗木叶面喷施,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综合评定丰产素在落叶松育苗上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