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进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44-145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但术后早期浅前房、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晚期滤过口的瘢痕化等并发症均会影响手术效果而致手术失败。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对56例?75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覆盖联合可调整缝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收治青光眼56例(75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31例(47眼)。年龄29~65岁,平均5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3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40%),开角型青光眼13眼(17.3%),残余青光眼5例(6.7%)。术前眼压26~74mmHg。药物降眼压至正常,有前房炎性反应者监测眼压同时点双氯芬酸钠及典必殊减轻炎症。1.2羊膜材料江西科学院的瑞济生物羊膜,厚度0.1~0.3mm,面积1.5cm&#215;1.5cm,经钴60辐照灭菌。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复水。1.3手术方法显微镜下操作,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方形巩膜瓣4mm&#215;4mm约1/2巩膜厚度直达透明角膜缘内1.0mm,前房穿刺,缓慢放房水,切除1.5mm&#215;3mm小梁组织,剪除略大于小梁切除口的周边虹膜。在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接受此手术的56例(102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及术后效果。结果: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除上直肌固定时有不同程度痛感外,其余步骤镇痛效果好,能避免球后麻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无特殊。结论: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 α- 2 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 (1 3只眼 )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 ,分别于术时、术后 1 d、3 d、7d、1 4 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 2 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 6~ 1 5个月 ,平均 1 0 .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 :1 3只眼中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1 1只眼 ,无功能滤过泡 2只眼 ,术后 3个月眼压从术前的 (36.42± 5.64) mm Hg降低到 (1 5.73± 2 .99) mm Hg(t=1 1 .465 ,P<0 .0 1 )。术后1 2个月末 ,手术的成功率为 79.8% (寿命表法 )。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 2 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两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3例(66眼)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组(27例33眼)和高质量浓度组(26例33眼),分别使用质量浓度为0.2、0.4 g/L的MMC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低浓度组、高浓度组术后分别有4例(5眼)、3例(5眼)未能坚持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质量浓度组的眼压低于同期的低质量浓度组(P<0.01).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0.2 g/L或0.4 g/L质量浓度MM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均可有效降低眼压,但高质量浓度组控制眼压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38例42眼、对照组36例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视力0.05-0.1者15眼,>0.1-0.6者25眼,>0.6-1.0者2眼;对照组的视力0.05-0.1者17眼,>0.1-0.6者23眼,>0.6-1.0者1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40,P>0.05)。两组眼压控制及术后并发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张进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95-296
目的:分析评价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接受此手术的56俐(102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及术后效果。结果: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除上直肌固定时有不同程度痛感外.其余步骤镇痛效果好,能避免球后麻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无特殊。结论:奥市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传统小梁切除术以预防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波过道阻塞并提高远期疗效。方法:127例随机分2组:(1)传统组:52例53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2)改良组:75例75眼,在传统小梁切除术中改巩膜瓣原位缝合为错位反转缝合及结膜瓣钉缝于巩膜瓣旁浅层巩膜面。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术式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P〈0.01),显示早期与远期降眼压效果均好。结论:改进的小梁切除并巩膜瓣错位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X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各类型青光眼的有效办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手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滤过功能不足导致眼压偏高,笔者应用氩激光治疗了47例青光眼手术后高眼压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组患者47例47眼,其中男17例,女30例,年龄7~65岁,平均(45±3)岁。青光眼类型:先天性青光眼2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继发性青光眼12例。抗青光眼术式:小梁切除术25例,虹膜周切术12例,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术10例。抗青光眼术后至接受氩激光治疗时间最短为2周,最长为3个月。治疗前眼压为3.57~5.62kPa,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的小粱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拆武缝线是否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武缝线小粱切除术治疗26例(28眼)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检查记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全部形成前房,眼压控制在4~14mmHg,滤过泡扁平或良好,随访期保持功能性滤过泡21眼。全部术眼均无伤口满和滤过泡满,手术成功率达92.8%。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高眼压状态下术后眼压控制率,而联合可拆武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19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5~8a,(平均6a),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远期成功率为53.3%;眼压由术前的(45.39±13.14)mmHg降至术后的(18.32±6.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手术失败并发症为:引流盘周纤维包裹6眼(28.6%),引流管口堵塞2眼(9.5%),引流管暴露1眼(4.8%),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4.8%)。结论: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挫伤性青光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挫伤性青光眼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37例挫伤性青光眼中,前房出血21例(56.8%);玻璃体积血1例(2.7%);房角挫伤(21.6%);晶状体脱位7例(18.9%);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眼压控制正常33眼(89.2%)。结论;前房出血是挫伤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5年至 1999年 10月共收治人工晶体术后固定性瞳孔夹持并后发障 12例 12眼 ,经手术复位及后囊中央部分切除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12眼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7~ 6 7岁 ,平均年龄 (47.75± 2 1.86 )岁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 6例 6眼 ,术后早期均有 度浅前房 ;外伤性白内障 2例 ,术后有皮质残留 ;先天性白内障 2例 ,术后早期出现剧烈的渗出性虹膜炎 ;老年性白内障及并发性白内障各 1例 ,术中虹膜损伤明显。1.2 术前情况  12例视力眼前指数~ 0 .1,2例继发高眼压 ,12例 12眼人工晶体光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先天性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并发症原因,总结处治体会。方法:先天性泪囊炎489例525眼行泪道探通术,回顾性分析手术并发症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治愈率为99.23%(521/525);患儿出现并发症19眼,占3.6%,其中出现假道2例眼(0.38%),下泪点撕裂2眼(0.38%)例,泪道或鼻腔出血8眼(1.52%)例,眼睑水肿5眼(0.95%)例,结膜划伤2眼(0.38%)例。结论:先天性泪囊炎泪道探通,手术成功率高,严格、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和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睫状环阻塞性闭角青光眼罕见、特殊。它的特点是眼压高,用一般抗青光眼治疗无效,用缩瞳剂可使病情恶化。现将所遇3例报道如下。例1.伍某某.女,63岁,农民。因左眼红痛、视力骤降7天于1987年10月3日入院.10年前,右眼曾因出现同样情况.在某医院诊为青光眼,曾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无缓解后失明.眼部检查:视力右无光感,左眼前手动,光定位不准。右眼充血(—),KP(—),前房浅,虹膜萎缩、后粘连,瞳孔散大,晶体明显混浊,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前房角镜检查提示:术后房角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 S 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LA S IK术后眼角膜上皮内生46例4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22例25眼(52.1%),术中角膜上皮水肿、上皮脱落21例26眼(54.2%),角膜血管翳出血10例10眼(20.8%),角膜瓣薄7例7眼(14.6%),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11例11眼(22.9%)。17例17眼予糖皮质激素眼水滴眼后角膜上皮内生静止;另29例31眼行角膜上皮刮除冲洗,1眼角膜上皮内生复发,再次行上皮刮除冲洗后无再复发。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术中角膜上皮水肿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薄角膜瓣和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是角膜上皮内生的主要原因,经过适当处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