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测定江苏棉一号与玉米烟三六号、京早二号、新双一号间作的适应性、生育特点及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出依据.二、试验设计试验地面积6亩,土质夹沙黄,前茬蚕豆.试验分三个处理,分别以江苏棉一号与烟三六号、京早二号、新双一号间作.玉米行距全部为7.2尺,种植方式为单行双株,株距6寸,每亩密度2777株.玉米行间种棉花4行,棉花平均行距1.8尺,株距6.9寸,每  相似文献   

2.
1.长江流域两熟棉区占全国棉田三分之一,小麦棉花两熟为该棉区的主要栽培制度。通过研究肯定了改变群众习惯小麦撒(点)播为宽窄行或宽幅条播方式,为克服两熟间作矛盾的基本关键,从而 可以加强麦田管理,实行棉花春耕施基肥、条播、及时间苗等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措施,增加两熟产量。根据1951—1952年在湖北主要棉区内26处麦棉条播方法(小麦宽窄行条播)与群众习惯撒(或点)播对比示范结果,小麦每亩平均增产11.29斤(或8.39%);棉花每亩平均增产17.23斤(或16.58%)。目前这一技术措施已在各地广泛推行,取得良好成效。一般小麦宽窄行条播,两行麦的窄行距(或宽幅的播幅)以5—7寸,宽行距(或宽幅的幅距)以13—15寸为合适。在较肥的地可採用连种三行(窄行距各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2尺;在较瘦的地上可採用连种两行(窄行距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1.5尺。 2.本地区一般麦棉播种时期,从清明开始到小满止,先後拖长一个半月。据1955年在武昌试验结果:自清明起播种较早的表现结果较好,生育快,成熟早,产量高。清明播种的比谷雨播种的每亩增产籽棉5.72斤(或2.23%),比立夏增产21....  相似文献   

3.
<正>1林粮模式林粮模式就是在林地间作粮食、棉花、蔬菜、瓜果等矮秆作物的种植模式。主要包括林粮间作、林菜间作和林棉间作。目前,邢台市林粮模式发展面积占林下经济总面积的95.7%,是现有林下产业最主要的栽培模式。典型范例有以下2种:1.1核桃—棉花—瓜果类间作模式。在浅山丘陵区种植薄皮核桃,种植早期林间空地较大,可绕开树苗种植棉花,棉花垄间套种冬瓜、甜瓜和花生,仅棉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天鹰椒间作,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0.067公顷平均产天鹰椒205.1公斤、皮棉57.2公斤,间作田效益是平播田的1.42倍。 间作形式采用2.35米一带,大小行种植。大行190厘米种4行天鹰椒,行距33厘米,株距20厘米(双株),每0.067公顷5698穴。小行距45厘米,种2垄棉花,株距25厘米,每0.067公顷2279株。棉花  相似文献   

5.
<正> 棉田间作大白菜制种,每亩(1亩=667平方米)纯收入可增加670元以上,并且腾出的粮田可增收一季小麦,效益十分显著。 1 间作方式 以140厘米为一个种植带,栽2行白菜,种1行棉花。大白菜大小行栽植,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90厘米。大行中间种1行棉花。两作物都是起垄种植,垄高10厘米左右。两垄之间形成一个宽约30厘米的浅沟,以备浇水之用。这种间作方式的特点是:棉花行距大,苗期生长受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目前锦州地区棉花生产上有两种覆膜形式,即宽垄双行和窄垄单行,哪种好还存在争议,从理论上也缺乏系统的研究。两年来我们对棉花不同覆膜形式的气象效应作了调查研究。试验品种为黑山棉一号。宽垄双行覆膜形式,垄宽110厘米,播种双行,小行距为46厘米,大行距为64厘米。窄垄宽为55厘米,单行种植。两种覆膜形式的株距均为约15厘米。田间管理相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行距水分对间作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解析干物质与产量间的关系,为干旱区枣棉间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干旱地区设置试验,研究枣棉间作行距(枣树间2行棉花、枣树间4行棉花)、水分(充分灌水、正常灌水、轻度水分亏缺、中度水分亏缺)对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因素中,枣树间4行棉花处理(M2)的产量要好于枣树间2行棉花处理(M1);水分因素中,正常灌水(W3)处理下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RVR)、皮棉产量表现最佳,其次为轻度水分亏缺(W2)处理下的棉花,中度水分亏缺(W1)下的棉花表现不佳;因此,枣树间4行棉花(M2)的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发挥间作棉花群体效应,提升产量;正常灌水(W3)与轻度水分亏缺(W2)下的棉花皮棉产量表现最好且两者间差异性不显著,这表明适当的水分亏缺能够使间作棉花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发挥节水灌溉优势,保证间作棉花产量,且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在冀中南地区,棉花一般实行大小行种植,全部地膜覆盖,在棉花蕾铃期未封垄前,棉株行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这个时期,在棉田间作一行绿豆,在棉花封垄前即可收获,对棉株生长和棉花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西瓜-棉花间作套种的作用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一是充分利用二者共生时间短的特点。西瓜一般于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拉秧,瓜、棉共生期约70天左右,共生期短。二是空间大。瓜-棉间作套种因行距宽,空间大,利于西瓜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亦利于棉花前期壮苗早发,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三是立体种植,优势互补。瓜-棉均属商品性较高的经济作物,因此,采用瓜一棉间作套种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1975年在黄冈分院农场进行了棉田套种柽麻的田间试验,设置柽麻区与对照区四个处理,四次重复,小区面积0.1亩。柽麻区于5月28日(收麦后)播种,播幅0.6尺,棉麻行距0.9尺,播量每亩七斤。7月8日每小区均按每亩800斤压青。在对照区按与柽麻等 N 量每亩施棉饼80斤。取样区增设不施有机肥及柽麻高产量区(每亩1,600斤)进行比较,面积0.025亩。  相似文献   

11.
我省棉麦两熟的集中产棉县,肥料、饲料、燃料三料之间的矛盾,长时期得不到解决,致使有机肥料不足,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棉花持续高产稳产。为此,我省提出了棉田套种柽麻,大力发展柽麻绿肥,以解决集中产棉县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 柽麻(又称太阳麻)是一种豆科、直立、半灌木的草本植物。它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生长快、产量较高、养分含量丰富(千斤鲜草含氮素4—5斤,P_2O_51斤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棉农的经济效益,对棉薯套作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从中选择出了适合河北廊坊市应用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栽培技术。一、高低垄大单行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种植模式带宽100cm,种1行马铃薯1行棉花。马铃薯种在低垄,行距100cm,株距16.  相似文献   

13.
玉米、棉花间作是群众在生产斗争中总结出的又一种夺取粮棉双高产的间套种方式.在我县已种植多年.近年来,由于生产条件逐渐改善,栽培水平不断提高,粮棉品种又较丰富,玉米、棉花间作面积正在逐步扩大.去年,我场进行了江苏棉三号与玉米间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田粮棉都增产.江苏棉三号开花、结铃、吐絮集中,比岱字棉15号早成熟5—7天,收花结束期,比岱字棉早10天,是与玉米间作较理想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适宜的棉花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m_1、m_2、m_3 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分别距离红枣1.5、1.0、0.5 m种植棉花,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m_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有较强的优势,在日变化中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在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光合特征具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头年嫁接灰枣与高密度棉花种植方式能有效改善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枣棉间作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合南疆枣棉间作的最佳行距配置、最适灌水量.[方法]试验设置4个灌水处理和3个行间距配置,研究水分和间作模式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和行间距配置均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空间分布.在灌水方面,棉花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程度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种植模式上,各行距配置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也相应增加,但在枣棉间作复合种植下,棉花过度密植会对红枣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结论]综合考虑棉花和红枣的经济效益,灌水总量控制在300 m3/667m2,行间距即距红枣1.0m时最佳.  相似文献   

16.
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喀什地区杏棉间作棉花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制定出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表明,应用该技术可进一步协调杏树与棉花的生长发育进程,显著提高杏棉间作条件下棉花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栽培模式 1、纯播:播带1.2米,起垄双行栽培,行距60cm,株距25cm,采用地膜覆盖,于元月下旬至2月初播种,“五一”可陆续收获上市。 2、薯、棉、菜套种:播带1.6米,马铃薯种植带起垄,垄宽80cm,垄高10-15cm,元月底2月初种两行马铃薯,地膜覆盖。棉花预留行冬季种两行早熟甘蓝,甘蓝收后,起小垄移栽一行标杂A1棉花,株距27-28cm。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审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6和棉花湘杂棉8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棉豆间作方式对大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厢宽为2.4 m时,两行棉花间作4行大豆能形成较合理的棉豆间作复合群体,早熟春大豆能充分利用棉花生育前期及棉花行间空间资源,产生较高的群体经济效益,其最高经济效益可达36 233.9元/hm2,分别比清种大豆、清种棉花分别高226.88%和28.06%。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试验,以典型农林间作模式枣棉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个不同处理(3种不同间距的枣棉间作处理Int 2、Int 4、Int 6,枣树单作处理Sole J,棉花单作处理Sole C),研究枣棉间作复合系统的耗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耗水量随棉花行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析农林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机制。[方法]以西北极端干旱区典型模式枣棉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棉花种植行数和棉花株距研究空间布局对枣棉间作复合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单作相比,枣棉间作具有明显提高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优势,种植行数对间作产量的影响效应显著。间作条件下耗水量高于对应单作,但也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种植行数与棉花株距互作作用对间作水分利用效率的产生效应,通过空间布局能够协调枣棉间作种间关系,提高水分高效性。[结论]枣棉间作群体较单作更能够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农林复合群体中,林木根系一般较深,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营养物质和水分,农作物则利用浅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由于根系垂直生长呈多波顺次递推特点,使根系生长中心和吸收中心交错出现,提高了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