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牧交错区又称半农半牧区,是指以农业经营为主和以牧业经营为主的生产单位交错分布的地区。农牧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是:①农业和畜牧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②农牧结合、农业经营和畜牧业经营在当地生产中的地位和比重大体相当,因而反映当地的经营情况时,需有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③影响生产结构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澳洲牛饲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农牧交错区引进的澳洲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生产性能、饲养管理状况及繁殖性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地区奶牛的饲养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澳洲牛在农牧交错区特有自然条件下的科学饲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草地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模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基本现状,系统论述了农牧交错区存在的草地"三化"突出、农业生产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进一步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草地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模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基本现状,系统论述了农牧交错区存在的草地"三化"突出、农业生产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进一步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牧交错区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红彬  王宁 《草业科学》2004,21(12):19-23
分析了中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后果.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该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农牧交错区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结合前人在该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草地农业系统应在农牧交错区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农牧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草地农业在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北方农牧交错区带是年降水量在350~550毫米,地理景观以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交错镶嵌分布,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以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的区域。与北方草原纯牧区相比,农牧交错区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降水比较丰沛,热量条件良好,能够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农牧交错带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以相辅相成、发展现代草食畜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区最佳肉羊杂交生产模式,本研究分别对杜泊羊、萨福克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的二元杂交杜寒、萨寒F_1代羊,2个父本品种分别与二元杂交F_1代羊再次杂交获得三元杂交的杜萨寒F_1代羊、萨杜寒F_1代羊的体重、体尺指标和杂种优势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小尾寒羊为母本的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的杂交F_1代羊,在初生、3月龄及周岁时的体重和胸围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二元杂交的杂种优势优于三元杂交。本研究说明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的体重大、胸围大的遗传基因均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且杜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效果优于萨福克与小尾寒羊的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北方农牧交错区是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交错镶嵌分布,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的区域,更是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区。但由于人口和资源压力,过度垦殖、超载放牧,我国农牧交错带存在着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成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2016年年底,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推动该区域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打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系列组合拳中"关键一拳"。  相似文献   

9.
正农牧交错带地区兼具农区牧区特点,拥有充足的饲草资源和适宜的粮食资源,非常利于开展牛羊繁育。Y合作社地处冀北农牧交错带,是一家集玉米种植、母畜繁育于一体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现阶段母牛存栏500头、种植基地300亩,入社成员172户。该合作社在参与农业农村部2019年启动实施的"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中,逐渐探索出政府引导、合作社服务、养殖户参与的"合作服务"经营模式。该模式深度发掘农牧交错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将饲草种植与牛羊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产业间、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推动农牧交错区畜牧产业和饲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康定县具有农区、农牧交错区、牧区三大自然生态,畜牧业生产与全州牧区一样,存在“小、少、散、滞、低”的矛盾,畜牧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小”即牧区以户营为主,饲养牲畜规模小;“少”即畜种单一,主要以牦牛、藏系绵羊为主导品种,优良品种少、优质草场少;“散”即地域辽阔,气候寒冷、海拔高、自然放牧、发展分散;“滞”即市场开辟滞后,畜产品精  相似文献   

11.
朝阳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是全省肉牛的重要产区。肉牛养殖是当地农民经济收人和肉食来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变传统的肉牛生产模式,引进新技术,充分发挥夏洛莱牛在农牧交错区的改良优势。将太阳能能源利用、饲草、饲料资源开发,肉牛营养需要,饲养管理方法和疫病防治等现有科技成果进行有机的配套组装集成,  相似文献   

12.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全州以牧为主,农牧结合。本文分析了海南州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海南州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北农牧交错区与牧区畜牧业生产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就是农牧交错区具有多种农副产品,这些农副产品在枯草期成为家畜丰富的干物质来源。而这些农副产品由于所含蛋白、纤维、口感等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家畜对其有不同的采食行为。对10种东北农牧交错区枯草期最主要的补饲物进行家畜采食行为的试验,为家畜的日常补饲及管理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绿豆秸秆、葵盘、葵叶、羊草、玉米叶为补饲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草牧业作为草业、草食畜牧业和相关延伸产业"三合一"新兴耦合产业体,发展理念和模式尚无据可依。结合青海省农牧交错地带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青海省草原总站对6州(市)23县(区、市)就青海省农牧交错地带草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潜力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以期探索出适合青海省农牧交错地带生产实际的草牧业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舍的温热环境是否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试验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一种大型双坡式奶牛舍内外夏冬两季空气温热环境指标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奶牛舍夏季中午时段舍内温度较高,其他时间温热环境基本适宜;冬季舍内温度偏低。说明所监测奶牛舍夏季时温热环境基本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而冬季则应加强牛舍的封闭性以保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农牧交错地带,是国家、甘肃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临潭县以高原农业为主,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合理利用天然草原,开发人工草地,发展草食畜牧业,借以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形成以牧促农的发展格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追在眉睫。文章从分析临潭县发展牦牛、藏羊育肥产业的有利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牛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育肥1.5~2.5岁的牦牛或羔羊为主,生产高档牛羊肉;研究饲养管理模式,提高效益;建立牲畜交易市场,完善流通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或个人投资,培育龙头企业及创"高原绿色"食品品牌,开拓高档牛羊肉市场等发展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东段不同类型农牧户的生计现状按居住区海拔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牧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改善现状的途径。结果表明:纯牧区优质草地资源短缺、牧草质量差、生产方式单一;纯农区耕地资源贫乏,家庭中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低;半农半牧区生态尤为脆弱,农牧户生产资料缺乏,农牧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获得的优惠政策少,面临的生存压力最大。通过生计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农牧交错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和养殖小区,吸收农区秸秆饲草资源,冷季引入家畜进行异地育肥的"农牧互补"模式;在暖季开展生态旅游、畜产品深加工或技术型农业等生态畜牧业和服务业。转变交错区的生态与传统产业的劣势,发挥其区位与信息流的优势,通过生计的多样化与互补性,改善农牧交错区农牧民生计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定边县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台地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段,也是农牧交错地区。全县虽以经营农业为主,但畜牧业也很发达,建国以来畜牧业产值始终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然而,40年来各类大畜、羊、猪、禽、兔都有很大发展,唯有黄牛成倍减少。1988年全县存栏黄牛1400多头,比1949年减少了6.9倍,比黄牛存栏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9.
彭珂珊 《青海草业》2002,11(4):15-19
农牧交错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通过建国 5 0多年的艰苦努力 ,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 ,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 ,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工作 ,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 ,分析了农牧交错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彭珂珊 《四川草原》2003,(3):5-8,10
农牧交错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建国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农牧交错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