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 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  相似文献   

2.
章和衷 《中国蜂业》2003,54(1):30-30
围王是养蜂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事。平时围王损失可以通过合并蜂群、介绍蜂王或介绍成熟王台等方式来弥补 ,但是春繁时放王不当造成的围王就无法用通常有效的方法弥补。我多次仔细观察围王蜂团时发现 :采集蜂在吸足蜜后腹部膨大 ,一般都不参与围王 ,有时在围王的蜂团上浇点蜜水 ,参与围王的蜜蜂吸食蜜水后即放弃围王 ,使蜂王得以解脱。显然 ,蜜水改变了蜜蜂的围王行为 ,就象吸饱蜜腹部膨大的蜜蜂不螫人一样 ,从这些现象中得到启发 ,在春繁放王前二三天连续用蜜水喂蜂 ,经过漫长越冬期正处于半饥饿状态下的蜜蜂饱食一餐后 ,个个“大腹便便” ,给…  相似文献   

3.
一次在给一失王群诱入一产卵王时,由于操作不慎发生了围王.当时,我在情急之下,顺手取过蜜瓶往围王蜂团上淋了一大滩浓蜜.结果围王的蜜蜂都把注意力转移到舔食蜂蜜上了,围王情绪解除.  相似文献   

4.
<正>给中蜂群介入产卵王,是养蜂工作中经常做的事。介王方法有喷水介王和蜂王粘花粉介王。流蜜期这些介王方法都管用,非流蜜期介王就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稳妥的介王方法还是间接介王。但总有失手的时候,介王不顺,则出现工蜂围王现象。下面谈谈中蜂产卵王介王被围后的生理变化。正常的产卵王,体态修长,肢体健全,绒毛覆盖均匀。轻度围王,绒毛消失,体色光亮。重度围王,绒毛消失,体色黑暗,体驱缩小,行动迟缓,有的出现肢  相似文献   

5.
孙明舜 《蜜蜂杂志》2005,25(10):24-24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6.
《蜜蜂杂志》84年第二期刊登的“杀王在自然分蜂中的作用”一文读后,我觉得这种办法是值得讨论的,下面谈几点看法。1.在大流蜜期分蜂的原因很多,老王有,中青王也有,飞出的是中青王群。外界蜜源丰富,气候暖和,群内子多蜜足,飞出群多数是王台尚未封口。一旦把王杀了,长时间无王,蜂群不积极采集,这是消极的办法。2.放蜂场地小,蜂箱密集,杀王后的蜂群不一定能飞回原箱,我曾吃过这种亏。81年在山区采八叶五加蜜时,分出一群,我把王捉了,结果蜜蜂四处找王,见箱即入,搅得全场大乱。有两箱被冲入后围王,被围  相似文献   

7.
浙江莫允功先生曾在《蜜蜂杂志》1994年第5期提出过“中蜂不攻王”的原理。我通过很多次的实践发现,我地的中蜂群在失王情况下,除大流蜜期可随意介绍中蜂王外,其他时间经常会发生工蜂围王,甚至围王致死的情况。我在多次给失王群介绍蜂王的实践中,得出了一种比较可靠的介绍蜂王的方法,在失王群失王1天以上,工蜂尚未出现大面积产卵时进行,过程如下:1捉王从要提取蜂王的巢箱中提出巢脾寻找蜂王。当发现蜂王时,用拇指粗长5cm以上的空心铁纱圈轻快、准确地罩住蜂王,注意绝对不能弄伤蜂王;蜂王受到突然袭击后会往纱圈上部窜,这时可快速将纱圈的敞…  相似文献   

8.
延安中蜂不攻王我业余饲养中蜂22年,无论人工分蜂群、失王群、工蜂产卵群,都是将王台、处女王、产卵王直接放入,流蜜期、缺蜜期都不发生围王。人工分蜂群:白天分蜂、傍晚放入,失王群:工蜂产生失王征候时放入;工蜂产卵群随时都可。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峰如下生物学现...  相似文献   

9.
围王新解     
长期以来,养蜂界把围王和咬王混为一谈,认为围王必咬,围王应该立即解救。其实,围王和咬王是两码事,围王不一定要解救,而只有咬王时才应该去解救。在养蜂生产中,如果外出的蜂王错投到别的群中,或者蜂群失王时间较长而直接介入蜂王,育王期外界蜜粉源缺乏,交尾或出巢蜂王返群时,都有可能被围。这些情况下的围王,蜜蜂情绪异常愤怒,猛力振翅,有时还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围王的蜂逐渐增多,整个蜂群一片混乱。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解救,蜂王很快会被咬死。还有一种情况,本质上与上述围王截然不同。我们用核群作交尾群时,本来蜂群很稳定,可是当我们…  相似文献   

10.
在蜂群管理中,交尾王被围是一种常发生的事.怎样才能减少交尾王被围呢?首先要了解交尾王被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任华 《蜜蜂杂志》2008,28(6):23
在全场育王换王时,成功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场经济效益,育出蜂王较容易,但交尾成功时很不易主要是处女王期工蜂围王,蜂王轻者伤残,重者死亡.  相似文献   

12.
养蜂人邮购种蜂王、生产王是常事,但由于处理方法不当,往往会出现多日不接受、围王、蜂王飞逃或被围死、围残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我养蜂多年来邮王处理的方法介绍如下,供蜂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小暑"后12天,我检查蜂群时发现2群中蜂失王,其中一群4框另一群5框.此时,正是缺蜜粉源的度夏期.考虑到介绍蜂王的难度大,后备王又只有2只,我用可以调距的王笼把蜂王捉人后用二层草纸封住口,再用小铁丝扎紧.2天后检查2只蜂王都介绍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中蜂群势小,养蜂效益低.要想饲养强群,取得高效益,必须根据"母女同巢"特性饲养双王群,群势可达12 ~ 16框.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可选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可增长1倍以上. 中蜂蜂王衰老或因其围王等原因致使蜂王伤残,产卵力衰退,蜂群就要进行交替换王.此时,工蜂便在中间子脾下缘造2~3个自然王台.当王台成熟,第1只处女王出台,工蜂便将其他王台咬毁.处女王出巢交尾回巢,可和老蜂共居一巢,和睦相处,同脾产卵,这种现象叫做"母女同巢".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震声 《中国蜂业》2005,56(11):32
问:春繁期间,由于群势小,我将双王群里的两只王,圈起一只后合并为一群,合并后不久,放出的蜂王即被咬死.我将圈起的蜂王又放出来,仍被工蜂围逐,几经放了圈,圈了又放,才平息下来.请问本群里圈的蜂王,从王笼中放出来,为什么还会遭到围王,而圈在王笼内,却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16.
培育蜂王时 ,交尾群不时遇到 :a.王台有问题 ,不出台 ;b.出台后 ,处女王被围死 ;c.外出交尾受伤害 ,不能回巢 ;d.婚飞回巢 ,带有雄蜂异味遭围死亡 ;e.婚飞回巢错投其他群失去。为保证育王台成功 ,一般采用 :a.重新介入成熟王台 ;b.储备处女王 ,一旦交尾群中处女王失去 ,将处女王介入。介绍处女王 ,可保证及时交尾。介绍处女王比介绍产卵王难 ,我介绍处女王时 ,曾用过多种传统的方法 ,都不完全理想。看了《蜜蜂杂志》 2 0 0 1年第 4期陈逢林先生的方法 ,受到极大影响 ,只作一点点变通 ,即把“蘸蜜”改为王笼、包裹物里外“涂蜂蜜”。这方法失…  相似文献   

17.
<正>《顺应蜂群生物学特性改变育王方式》在《中国蜂业》2010年第9期发表之后,一些蜂友来信来电反映育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针对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一、新王已产卵了为什么还被围?新王产卵被围发生前后的外部环境是秋繁结束囚王之后,把大部分巢脾提入继箱,老王囚笼挂在继  相似文献   

18.
温杰史教授在《云南养蜂》1980年4期上发表的《养蜂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给我很大启示.我作了一个"中蜂王意蜂养"的试验,获得成功,介绍如下:首先是遇到移的中蜂幼虫意蜂不接受.我采用香精调节群味方法,30个王台接受10个.因中蜂王台顶端有一小孔,封盖前提入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国养蜂>第4期刊登了陈晓东师傅"浆多王小现象及其防止"一文,属经验之谈,有独到的见解.我历年养王也有过几次浆多王小的现象,现谈谈我的见解,与各位养蜂师傅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3年来,我在育王中经常遇到"小王"现象,在没有引进"浆王"之前就没有"小王"的现象,引进浆王后就出现个别小王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在育王中浆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