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最短路径搜索是路径分析中的热点问题.将双向链表和人口迁移算法的智能进化体制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启发式智能仿生优化算法——双向链表人口迁移算法,并用于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双向链表人口迁移算法求解最短路径搜索问题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对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人口迁移流动的总量、迁移距离、人口迁移原因、流动主体的教育程度等方面对韶关人口迁移流动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推-拉理论,对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韶关市的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和机制,提出了引导人口迁移流动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人口迁移理论,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北京市人口迁移动力机制分析模型,对影响北京市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经济发展、工业、商业对人口迁移的重要影响作用,为北京人口疏解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关系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更关乎不同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和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在对相关文献、数据资料进行广泛搜集、仔细筛选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新农保"面临的问题,并从甘肃民族地区的特殊现实出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边境县人口迁移、流动规模、流向及模式将对人口结构的 改变产生深刻影响。黑龙江省边境县(市)具有特殊的地理区位,独特的民族文化、复杂的社会 经济形态,该地区的人口流动对地区经济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边境县(市)进行实地 调查,基于黑龙江省边境县(市)的问卷调查,对人口流动意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 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居住状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相关政策支持、留住本地人口并吸引 人才回流等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全国农村改革的逐步推动之时,民族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仍然严峻,为了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在对制约民族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基础上,对依托教育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若干方略进行探索,以期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持稳定是民族地区的硬任务。治安、宗教、征地拆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农村稳定。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等是导致民族地区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保持民族地区农村稳定,必须从制度、思想、组织等诸多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战完成以后,绝对贫困问题已经消除,多维贫困问题将长久存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族地区贫困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该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典型民族地区南华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民族地区具有贫困发生率高、返贫风险高、贫困地区连片分布三个主要特征;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主要表现为思想文化贫困、能力贫困、个体内生动力缺乏三类;贫困原因主要在于生产经营方式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滞后。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是稳定民族经济持续良好运行的有生力量,它们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事与愿违,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反而因为资金短缺、融资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处处受限。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其成因,对缓解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分析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遵循生态优先、循环低碳发展以及传统特色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原则。针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四川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推动地区产业振兴,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口重心模型,在ArcGIS 10.1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足迹视角,着重对2001—2013年三峡库区适度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实际人口迁移情况进行比较,得到适度人口迁移与实际人口迁移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人口重心偏离几何中心,人口分布不均衡,呈现向重庆主城方向迁移的趋势;(2)三峡库区适度人口重心跨度较大,五个时段跨越了三个地区;(3)三峡库区人口重心偏离适度人口重心,说明三峡库区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合理,人口重心更偏向于重庆主城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140-143
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学科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进行研究综述,从理论上归纳当前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理位置上的变更,或称人口移动、人口机械变动.人口为了某种目的或动机,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时间或长或短,距离或近或远,或者返回或者终生不返回原定居地,均称为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一、人口迁移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就全球范围或人口国际迁移很少的封闭型国家来说,人口迁移不会改变人口的总数.  相似文献   

14.
王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90-8791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有关于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不够完善,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希望为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大部分民族地区集中在农村。随着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农村产业革命,全省农村地区的各村级组织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形式,着力于建设村级集体经济,为解决民族地区农民弱势等问题,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求的路子。因此,实现民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分析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75-176
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一直以来都深受党和国家的重点关注。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把握民族地区贫困的特点,认识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问题和困境,卓有成效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现民族地区包容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更在于民族地区的贫困。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缓慢、固定投资不足、教育发展滞后等,民族地区实现反贫困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教育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144-145
新户籍制度是农业人口迁移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仍受多重因素影响。结合河南省实地调查可知,农业人口迁移意愿并不强烈,这可主要归结于其对城镇生活质量缺乏信心以及对农村土地处置心存疑虑。据此,下一步仍需通过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健全农村土地退出机制、加块农业迁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建设等方式来助推农业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19.
社会现代化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对社会形态的把握,这样社会现代化问题也就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通过对社会现代化内涵的把握,具体阐述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之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相关内容,以便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提供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同时,通过剖析民族地区在社会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道路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着基础薄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不高、不平衡及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应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与工作机制,重点解决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