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已成为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7种抽样调查方法均可用于油茶尺蛾幼虫虫口密度的调查,其中z字形法为最佳的抽样方法。坡位、坡向、树种和树冠方位对幼虫的分布有显著影响。上坡的幼虫密度显著高于中坡和下坡;南坡的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坡向。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以1wao回归模型为基础,确定了最佳的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松埃尺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代蛹、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并应用Iwao方法分析、检验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零频率方法对泡桐蛛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泡桐蛛蛾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零频率方法分析泡桐蛛蛾幼虫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根据泡桐蛛蛾的空间格局提出了抽样技术 ,并根据零频率方法研究结果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4.
对茶梢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为普通聚集分布,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一株油茶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调查时以棋盘式取样为佳。根据空间分布型分析,计算出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为:  相似文献   

5.
浙江栉蝠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方法对浙江栉蝠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幼虫在竹林间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运用I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茶蓑蛾(Cryptothelea minus cula Butler)为杂食性害虫,为害黑荆树、油茶、油桐等多种经济林木。为准确的掌握茶蓑蛾的发生规律, 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作者采用森下正明(1959)的扩散指标(I_6)法和Iwao(1968—1972)的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密度X的回归分析法,对茶蓑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蓑蛾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本文也讨论了茶蓑蛾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木兰突细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和幼虫在木兰科植物人工林内部呈聚集分布,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卵分布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松针小卷蛾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越冬代幼虫在马尾松人工幼林内呈均匀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用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表明,双对角线取样精度最高;并应用 lwaos 方法分析、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抽样调查与几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法相结合 ,说明杨尺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用Iwao的方法 ,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检索表 ,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桦树林抽样调查与几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法相结合,说明花尺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用1wa 0的方法,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检索表.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