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是一种美味食用菌,栽培方法简单,产量较高。因此,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培植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在大生产中,一些栽培者亦因平菇孢子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结果:我们在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区培植平菇的单位,经现场观察,并对从事平菇生产人员发病情况进行了询问,结果列表如下。从表中可见,平菇孢子引起的变态反应其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姚会峰 《食用菌》2005,27(3):51-51
大袋栽培平菇,四面立体出菇产量高,结合平菇袋式覆土和栽培长稻草墙式立体栽培,产量在200%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日光温室种植面积较大,以种植冬季一大茬番茄为主。由于日光温室建造成本较高,一般一个种植面积为每667m^2的温室需投入约2.5万元,并且日光温室内生产存在着复种指数低,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冬季栽培番茄的过程中,采用番茄——平菇立体栽培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番茄生产的情况下,增加一茬平菇的收入。番茄吸收CO2放出O2,而平菇吸收O2放出CO2,两者互相补偿,番茄植株高大为平菇遮阴,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平菇的生长,番茄和平菇的生长均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可见,利用立体栽培技术既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又可以增加一茬食用菌的收入,从而提高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衍栋 《蔬菜》2000,(8):31-31
目前,在冬季大棚生产中,由于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低及空间设施利用率低等原因,影响了冬暖式大棚菜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而食用菌冬季生产则需要增温保湿,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冬暖式大棚内进行了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探索了棚内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增加了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一、黄瓜与平菇立体间作模式 冬暖式大棚面积为667m~2,在冬暖式大棚内以后立柱为分界线,后立柱以南为黄瓜与平菇间作区,黄瓜于10月5日播种…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生料立体栽培平菇,是我地区目前普遍采用的一项新技术.与阳畦栽培相比,它具有占地少、栽培条件易控制、产量高而稳等优点,可使菇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有许多菇农在栽培中由于不能预防杂菌污染,往往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通过二年大棚生料立体栽培平菇试验,尤其是选用单个巨型塑料棚(长×宽×高为60×11×3m)栽培2.5万公斤棉子壳生料平菇,摸索出一套有效预防杂菌污染的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和菌种在石家庄地  相似文献   

6.
平菇毛木耳蔬菜立体栽培冯慧贞,侯小晋,王光焕,刘芰华菇耳菜立体种植是一种新型的栽培形式,为了更好地开发本地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现将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茬口安排:4月初春黄瓜和油菜套种,5月初行间放平菇筒料,...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通过对现有的温室葡萄、温室草莓、平菇栽培技术进行整合,结合商洛地区栽培情况,总结出"日光温室葡萄+草莓+平菇"立体栽培模式,利用棚架种植葡萄、层架上种草莓、层架下平菇。每年1—4月是草莓采收期,6—7月是葡萄采收期,2—4月是平菇采收期。草莓平均产量为2 500 kg/亩,葡萄平均产量为1 200 kg/亩,平菇平均单袋产量1.3 kg,亩收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用稻草料栽培平菇发展较快,但产量不稳定。稻草栽培平菇如何利用室内空间达到稳产高产。是当前平菇生产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用稻草覆土高墙式栽培法,经反复试验获得了满意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不断推广,食用菌的产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平菇的生产,有供大于求的趋势,应加速进行平菇深加工的研究。鲜平菇质地较软,不宜长久保存,极易腐烂变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制出了香酥平菇条,现将其制做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进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3个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目的是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省大理州栽培的平菇品种,以期为菇农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参考。试验研究表明平菇89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姬菇次之,平菇99最低。通过方差分析表明,平菇89和平菇99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平菇89和姬菇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姬菇和平菇99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平菇89和姬菇适合在云南省大理州大多数地区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12.
梁玉勇 《食用菌》2005,27(6):26-27
利用整玉米芯和甘薯渣各自的优点,对整玉米芯用甘薯渣砌墙立体栽培平菇进行探讨。该模式采用砌墙立体栽培,不占面积,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同时又具有省工省时、菌种萌发早、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平菇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容易,生物效率高,生长周期短而集中等特点。为了更好的指导平菇生产,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这一研究。现将温度对  相似文献   

14.
李威 《食用菌》1993,15(1):26-26
平菇栽培已遍及全国各地,产量逐年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污染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平菇栽培新工艺的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采用本工艺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污染率可下降为零。  相似文献   

15.
马艳红 《北方园艺》2017,(24):86-89
<正>立体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唐山市日光温室草莓生产面积1 233 hm~2,平菇生产面积1 100hm~2,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探索出了草莓、平菇立体栽培技术,也极大地丰富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平菇生长中产出的CO_2可促进草莓生长,而草莓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又可  相似文献   

16.
蔡德华  宋爱荣 《食用菌》1989,11(6):25-26
为了探索食用菌与粮食作物立体种植的新路子,我们于1987和1988年分别进行了玉米,平菇、木耳大田立体种植的研究。两年的试验都取得玉米亩产超千斤、平菇亩产3000多公斤和鲜耳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每亩纯收入达5000多元,比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20多倍。试验表明,玉米、平菇、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创三高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现将两年的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省从1979年开始人工栽培平菇,1982年全省栽培面积约10万平方米,大多集中在市郊。单位面积产量相差很大,每平方米栽培块(投料40斤棉籽壳),高的可产鲜菇40斤左右,低的只有10斤左右,一般在20~30斤,且每批产量很不稳定。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平菇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是创造适合平菇生育的最佳条件和防止杂菌污染。为此,我们做了以下试验。 (一) 添加辅料本省栽培平菇都以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1972年开始利用棉籽壳培养多种食用菌,特别是棉籽壳生料栽平菇,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易管理,深受群众欢迎。为了提高生料栽培平菇的经济效益,现将我们在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平菇是平菇栽培常见的栽培模式,由于日光温室内长期栽培平菇,使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平菇栽培污染率上升、病害发生严重,直接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平菇采收后废弃菌袋处理及清理温室需要消耗部分人力、财力。采用平菇、茼蒿轮作的生产模式,既能控制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的数量,减少杂菌污染、预防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墙式覆土立体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式覆土立体栽培技术是平菇栽培方法的重大技术革新,采用立体覆土,追肥,克服了虫害影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显著增产,生物学效率达350-550%,产量稳定、菇体鲜嫩,商品性状好,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