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pH条件下低温强化混凝对某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去除机理,为微污染水源水饮用处理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达标提供方法和参数。采用烧杯混凝试验,测定混凝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紫外吸光度(UV254)的去除率,分析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分子量范围和有机物类型。通过降低pH,强化混凝可明显提高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率,特别提高了对分子量在1k~4k范围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被强化混凝去除的有机物主要是可被活性炭吸附和难生物降解的部分;由此得出强化混凝是低温条件下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DBPs)前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是饮用水处理的重点控制对象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关注焦点。以长三角地区某典型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基于总有机碳、UV254、三维荧光等指标,考察饮用水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的去除达到71.7%。采用PARAFAC(平行因子分析)算法深入解析工艺流程中不同水样的荧光光谱,解析出3个有效PARAFAC荧光组分,包括络氨酸类蛋白物质(C1)、腐植酸类物质(C2)和色氨酸类蛋白物质(C3)。色氨酸、络氨酸类蛋白有机物是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其中预处理工艺中的臭氧预氧化对三类PARAFAC荧光组分的去除率为33.9%、28.9%和24.7%;深度处理工艺中的生物活性炭对三类荧光组分也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为28.4%、22.0%和35.4%。PARAFAC荧光组分与总有机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并预测水中有机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用超声波和Fenton试剂耦合处理农村垃圾的渗滤液,考察了超声波功率、H2 O2和Fe2+用量、pH值以及反应温度对农村垃圾渗滤液UV254/UV254o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为125 W,H2 O2浓度为475 mmol/L,Fe2+浓度为4 mmol/L,pH值为3.0时,农村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能够得到较好的去除,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处理农村垃圾渗滤液的温度应该控制在45℃以内;通过超声、Fenton和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对比实验发现,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对农村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要明显好于Fenton试剂和超声波,超声波和Fenton试剂对农村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光谱扫描结果表明,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对农村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活性炭滤-砂慢滤工艺对农村饮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为Ⅳ类水的情况下,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对水中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和68.8%,对NH3-N、NO3-N、TOC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55.0%、45.2%和93.0%。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有望成为一种农村分散式饮水水质净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混凝工艺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有机物及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混凝法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出水有机物质的工艺及条件优化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CODcr,SS的去除率评价混凝工艺效果。实验首先进行混凝剂以及助凝剂的筛选,然后进一步考察了特定混凝剂以及助凝剂的优化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其他混凝剂以及助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比较优化的组合;2.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最佳搅拌速度为250~300 r.min-1左右;3.用Ca(OH)2调节pH值为8.6,PAC投加量为2.0~2.5 g.L-1,CPAM投加量为40~50 mg.L-1时效果较优,去除率分别为82.9%与94.78%。因此,混凝沉淀法能有效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中的CODcr和SS,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EM对生活污水的有机物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生活污水中有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EM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应在好氧条件下进行,(2)当接种量在0.1/1000以下时,EM对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去除率增幅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制药厂生产废水COD值高,可降解性差的特点,围绕分解或去除废水中抑制或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进行混凝预处理的研究。分析混凝法进行预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60.52%,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以及聚丙烯酰胺(PAM)三种高分子絮凝剂单独以及配合使用处理长江原水时pH值、温度、絮凝剂用量等因素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PFC与PAM配合使用除浊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PAC、PFC与PAM投加浓度比为30:1时,除浊效果最好,且浊度去除率在较宽的温度范围(10~40℃)和pH值范围(5.0~8.0)内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工程数据,研究了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和14%,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和69%。湿地内植物系统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有限,是去除NH3-N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沉水植物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微污染水中浊度及COCMn超标的情况,试验采用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过滤的方式进行了连续流微污染水净化研究.过滤前投加混凝剂后采用纤维球进行助凝,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试验结果证明,石英砂过滤加活性炭吸附过滤工艺在运行初期对微污染水中的浊度及CODM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及CODMn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但运行后期,该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CODMn去除率较低,且反冲后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因此,活性炭的有效再生是活性炭用于净化微污染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