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家畜短期内采食大量蕨叶或较长时间内连续少量采食后,极易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牛蕨中毒是以骨髓损害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要特征,其有明显的全身性出血、血汗、骨髓损伤等病变,也有称为出血病、血汗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牛慢性蕨中毒引发以间歇性尿血,伴发膀胱粘膜肿瘤或赘生性病变,称为牛地方性血尿(症)。本病急性或犊牛病例,病势家畜短期内采食大量蕨叶或较长时间内连续少量采食后,极易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2.
<正>1蕨中毒蕨类植物的有毒成分为蕨鞣酸、硫胺酶,对马、猪有毒,对牛、羊的致病因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子,血尿因子和致癌物。可引起羊血尿,包皮炎,贫血,膀胱上皮增生和组织变形。有时有失明现象。有的突然震颤,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此现象又被称为"古米病"。剖检可见浆腹、黏膜内脏等处呈现斑点状出血,甚至有小血肿。2毛莨中毒毛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入药,但有毒,其毒性成分为毛莨苷,分解后产生白头翁素,有抗组  相似文献   

3.
牛、羊蕨中毒是指牛羊在短时间内采食大量蕨类植物而发生的一种以骨髓损害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养牛(羊)业的发展。临床症状以流涎、体温升高、腹痛、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为特征,本病若未及时发现导致失治或误治,引起病情加剧或病程延长,常预后不良。4年来,笔者通过对本镇及临近乡镇的发病病牛、病羊进行兽医临床检查、死尸解剖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羊蕨类植物中毒病例43例(其中黄7例、肉牛16例、水牛2例、羊18例),除3头病牛和6只病羊因就诊过晚造成死亡外,其余34例治愈29例,治愈率达85.3%,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牛、养羊场(户)借鉴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阐释了牛以排红色尿液为主症的疾病(牛地方性血尿病和牛血红蛋白尿病)的诊治方案。1牛地方性血尿病牛地方性血尿是一种呈地方流行性的、以排血尿为主症的慢性病。各种牛都可发生,但以6~12岁的母牛多发,我国川、黔山区近年常有发生。1.1病因长期采食蕨类植物引起慢性中毒而发生膀胱出血。短期(数周)大量采食蕨类植物,可发生急性致死性中毒,而长期(平均550 d)少量采食,则可能诱发膀胱肿瘤。由于血管瘤破裂出血,或因癌细  相似文献   

5.
羊在放牧时因误食蕨类植物和栎树叶而发生的中毒病。引起羊中毒的蕨类植物主要是毛叶蕨和欧洲蕨。羊蕨中毒可根据病初发热、腹痛、全身出血等症状,结合有采食蕨的病史而做出诊断。羊栎树中毒是放牧羊在食入大量新生的栎树叶和嫩枝后,发生的以消化功能障碍和皮下水肿为特征的疾病。以上二种中毒病的预防可采取放牧羊群避免进入蕨类植物和栎树的生长密集区进行放牧。一旦发病,可参考文中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蕨是蕨科、蕨属的植物,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主要生长于山区的阴湿地带。蕨中毒是动物采食大量野生蕨后,发生高热、贫血、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凝不良,全身泛发性出血等特征性症状的中毒病。临床上牛多发生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地方性血尿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7.
蕨菜在青海民间叫做蕨拉秧,青海大部分地区有生产。叶含有氰甙、硫胺酶、再生障碍血因子、血尿因子以及致癌物质等有毒成分。多食可引起牛、马、猪的中毒。  相似文献   

8.
正蕨又称蕨菜,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蕨科(碗蕨科),为林地、灌丛、荒山草坡最常见的蕨类植物。大型多年生草本,土生,根状茎长而粗壮,横卧地下,表面被棕色茸毛。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蕨的主要有毒成分是硫胺素酶、原蕨甙、血尿因子和槲皮黄素。其叶、嫩芽及根茎含有的有毒成分,牛、羊食后常引起慢性中毒,产生不同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蕨中毒是动物大量采食野生蕨后,发生高热、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凝不良、全身泛发性出血等特征性症状的中毒性疾病。蕨属植物在分类学中属于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真蕨亚门(Filicophtina),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真蕨目(Filicales)中的蕨科。已知毒种有欧洲蕨、尾叶蕨及毛蕨。在我国引起蕨中毒的常见品种有欧洲蕨的斜羽变种[P.aquilinum(L)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rew]和毛蕨[P.revolutum(BL)Nakai]两种。蕨类植物中所含的有毒成分主要有:硫胺酶(thiaminase)、皮酮(quercetin)及相关化合物、蕨素与蕨甙、原蕨甙…  相似文献   

10.
放牧羊时,特别是冬春季节牧草生长极少,而蕨菜生长旺盛,羊贪青而过量采食蕨菜嫩叶,极易引起中毒。病羊以广泛性出血、进行性贫血和血尿为特征。其发病特点:一是多发于2~3岁的青壮年羊,绵羊比山羊多发,且与采食量有关;二是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放牧羊多发;三是具有地域性,多在蕨菜生长的地区发病。 发病原因:有采食蕨叶的病史。蕨叶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其中包括氰苷硫酸胺酶、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子、  相似文献   

11.
牛的蕨中毒指牛大量采食了蕨[Pteridium aquilium(L.)Kuhn]后发生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中毒症,以严重的全骨(骨西)损害和出血性素质为特征,表现为高热、贫血、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全身泛发性出血及腹痛等。常呈地方性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蕨的致癌性已得到不少实验材料的证明,特别在牛膀胱肿瘤的发生上似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这一植物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所以牛的蕨中毒及膀胱肿瘤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本文拟就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复习,对牛的蕨中毒、蕨的致癌性及牛膀胱肿瘤等问题作简略地讨论。  相似文献   

12.
棉籽饼中毒是由于过量饲喂,长期连续饲喂含毒量超过标准的棉籽饼或棉粕,所引起的以出血性肠炎,肺水肿,衰竭,神经紊乱,血尿,蛋白尿和血红蛋白尿为临床特征的中毒病.棉籽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良好饲料,但其中含有毒物质游离棉酚,棉籽油酚,腐烂、发霉的棉籽饼毒性更大,如果未经脱棉酚处理或调制不当,大量或长期饲喂,可引起中毒.长期以棉籽饼喂牛时,可使牛出现维生素A和钙缺乏症,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系统紊乱,尿频、尿淋漓或形成尿道结石,使牛不能排尿.用棉籽饼喂牛5—6个月,可引起牛的夜盲症.  相似文献   

13.
栎树叶中毒,通称青杠树叶、橡树叶、榨树叶中毒。是牛由于采食或饲喂大量栎树叶后.发生以便秘或下痢、水肿、胃肠炎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综合征,称为栎树叶中毒。临床上以消化机能紊乱、体躯下部局限性水肿、胸腹腔积液.以及少尿或无尿等为特征,是对养牛业危害较严重的牛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牛的蕨中毒     
牛的蕨中毒系指牛大量采食了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后发生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中毒症。以严重的全骨髓损害和出血性素质为特征。表现为高热、贫血、  相似文献   

15.
<正>牛的蕨中毒病是指牛在较短的时期内采食大量野生蕨以后发生的一种以严重的全骨髓损害和全身出血性素质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中毒症。病牛表现高热、贫血、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全身泛发性出血等危急症状。本病发生与蕨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在  相似文献   

16.
蕨为凤尾蕨科,属多年生植物。在洱源县大部分山坡地均有分布。奶牛长期采食蕨类植物,可引起以血尿为典型特征的蕨慢性中毒。1临床症状2002年5月洱源县三营镇王某一奶牛因近日突发血尿求诊。体温基本正常,38℃,心率75次/min。奶牛饮、食欲正常。大便正常,不带血。小便呈典型血尿  相似文献   

17.
棉籽饼中毒是由于过量饲喂,长期连续饲喂含毒量超过标准的棉籽饼或棉粕,所引起的以出血性肠炎,肺水肿,衰竭,神经紊乱,血尿,蛋白尿和血红蛋白尿为临床特征的中毒病.  相似文献   

18.
牛的血尿和膀胱肿瘤,国外学者用欧洲蕨(Bracken; Pteridium aquilinum)长期饲喂牛和实验动物复制成功。密毛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是否可产生同样结果还不清楚,需要探索。  相似文献   

19.
牛霉稻草中毒又称牛烂脚病、牛烂蹄坏尾病和牛真菌中毒性蹄壳脱落病等,是由于牛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病。以耳尖、尾端干性坏疽,蹄腿肿胀、溃烂,以至蹄匣和趾(指)骨腐脱为主要病变和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奶牛、黄牛和水牛,但以水牛发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骨髓脂肪变性而引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