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葫芦岛市耕地面积21万hm2,其中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8.7万hm2左右,近两年经过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玉米面积减少到6.7万hm2.自1998年开始引进、推广沈单10号、沈单16号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到2002年推广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以上.2003年沈单16号面积开始下降,但仍占玉米播种面积的50%左右,6年累计推广面积20.7万hm2,增产粮食9.3亿t.充分发挥了品种的增产优势.但2002年沈单16号开始发生玉米大斑病,2003年玉米大斑病更加严重,致使玉米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3.
利用雄性不育生产玉米杂交种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杂交种与亲本的雄穗4种处理的结果表明:玉米雄穗不育与人工去雄的增产效果是相仿的。增产的因素要表现在果穗大而整齐,大穗率在90%左右,正常可育的杂交种大穗率在70%左右,而且粒重差异不大。同时说明玉米雄穗盛花期,也是雌穗发育需要养分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对1949~2006年玉米产量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我国玉米单产提高了4270.5kg/hm2,增幅为380.1%,年均增加101.85kg/hm2;总产由1175万t提高到14548.5万t,增加了12.4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82.1%,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17.9%,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总结分析不同年代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辽宁省玉米生产限制因素出发对辽宁省玉米增产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选育适宜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制定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培肥地力、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强对技术人员及农民培训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辽宁省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玉米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建国以来,随着农业科技人员育种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技术的引进,使生产用品种不断更新,特别是高产杂交种及先进的栽培管理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化肥、农药的科学合理投入,农民科技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玉米生产逐渐实现了社会化和商品化。玉米不仅是重要的口粮,而且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综合利用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必将为扩大玉米应用范围开辟更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专用复合肥增产效果与推广应用高秀兰,肖千明,娄春荣,孙文涛(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110161)杨茹(凌海市农业中心121200)玉米是辽宁省主栽作物之一,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使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确保在本世纪末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14.
以 51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河南浚县、河北赵县和山西定襄同时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低氮和高氮两个氮素水平,研究各品种在不同供氮条件下的产量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锦华228、 C3288、潞玉1611、汉单169、迪卡 653、 C1210和汉单 777为高产品种,潞玉 1611、新单 58和锦华 228在 3个试验点均为双高效型品种,金海 2010、郑单 958和 C2235在河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 ND1602、龙单 81和敦玉 323在河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浚单 3136和农华 5号在河北和山西点为高氮高效型。双高效品种的增产潜力为 8.00%~13.58%。因此,在黄淮海地区,选择种植潞玉 1611和锦华 228等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进行合理田间管理,可实现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比较了春玉米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地膜覆盖具有增强、保墒、增强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加快玉米根系生长、促进茎叶发育、扩大叶面积系数、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淡黑钙土和黑钙土上,硅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增产8.6%.施硅(1)促进了玉米养分的吸收与运转,改善了玉米体内的营养状况;(2)抑制了玉米植株体内水分的蒸腾作用,提高了体内水分的利用率;(3)增加水分吸收量3.6%~9.4%,改善了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玉米施硅增产的主要机理为上述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产量生态研究王鹏文,王国琴,潘铁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36100)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生产的良种、良法配套,其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玉米产量约占全省粮豆总产的50%以上,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玉米产量的变化和波动直接影... 相似文献
18.
19.
前茬大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Т.Р.Толорая等众所周知,豆科作物根系和地下残茬的分解物与土壤溶液相互作用,在土壤中发生新的合成过程,合成次生矿物质为玉米植株补充更多的营养。这部分地说明以豆科作物为前茬,即使在不施矿质肥料的条件下也能获得玉米籽粒高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