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璐 《现代农业》2013,(10):92-92
退耕还林政策已经成为了政府与公众的共识,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就,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然而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退耕还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以洛阳市为例,从不同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阶段性影响,提出了针对性完善措施;认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发展后续产业和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是退耕还林持续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1999年朱钵基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很快掀起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潮。我区也采取了以休促退,以词(产业结构)促退,以移促退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对退耕后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农牧民在退耕后八年内享受此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内蒙古11个旗县被列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据统计,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退耕面积1645万亩,还林还草面积1171万亩。全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4.
定边县地处毛乌素沙地的南缘,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趋势明显,因此当地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实际,对定边县退耕还林存在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几个方面的可持续经营策略,为该县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 通知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1年盐池县被列入退耕还林试点县。根据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全县8个乡镇99个行政村全部列入退耕还林建设工程。经过2001—2007年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8万公顷,经过自治区林业局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已有3.2万户农户,12.6万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收益2266元。通过调查,退耕还林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江川县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项目,至2006年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5266.7hm^2。通过项目的实施,江川县在经营理念、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及体制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结合江川实际,通过对江川退耕还林调查及现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措施及建议,为今后江川县退耕还林项目后续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万州区长岭镇从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总共实施退耕还林26301.1亩,退耕还林汲及到全镇15个村(居),其中生态林22794.6亩,经济林3506.5亩,受益人口3.8万余人,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条例》,保证工程稳定、协调发展,按照“巩固成果,完善管理,稳步推进”的要求,笔者在分析本镇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本镇退耕还林现状,提出几点想法,以期对后期实行的森林工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吉林省耕地以及退耕还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吉林省的退耕还林工作已初见成效,但长期以来各种因素的干扰,退耕还林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吉林省退耕还林工作的进程,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立地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年内对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成果,提出并进行了退耕还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造林类型的划分,旨在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其可持续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以迁西县为例,对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粮食产量、土地利用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经济收入、社会安全状况、退耕农民的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对迁西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迁西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并未影响其粮食安全,土地利用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较为合理,农民经济收入也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农民思想观念亦有了很大转变,社会安全状况也可处于稳定状态,其毁林复耕的可能性极小。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迁西县基本达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临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此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被国家划人退耕还林范围。自2000年起,临县退耕还林近20万亩,全县有近1/4的农民享受到了国家退耕还林补贴。这十年来生态恢复得怎样?农民致富了没有?据笔者这些年对农村的了解,生态恶化虽有所缓解,但农民致富却遥遥无期。笔者认为临县退耕还林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庆阳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一些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对庆阳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规划设计、施工作业、苗木管理、树种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当地退耕还林(草)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367号令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3年1月20日起开始实施。《条例》高度总结概括了近几年实施退耕还林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对退耕还林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作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年退耕还林(草)工程示范小区建设,分析了工程对土地利用状况、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对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了效益评价,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经济建设建立在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不会导致农村经济衰退或农民减收,而且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野外调查和试验小区观测的基础上,对吴旗县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吴旗县植被覆盖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理钯性质,植被群落趋于稳定,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是治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示范区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法和存在问题,根据工程建设的现状,提出今后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林业局近日下发《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大户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6个关键环节的管理。要对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土地来源情况、利益分配情况以及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查,防止大户强租、骗租土地,避免出现利益纠纷;要充分考虑本地生态建设需要和农户的愿望,科学合理地安排退耕还林年度任务计划;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五年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对策:政策、科技、管理三并举;重视退耕还林与综合治理的协调发展;重视树种选择,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国家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在这个过程,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落实退耕还林的指示精神,实现黑龙江省提出的“大干三五年,全面绿化龙江大地”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到保质、保障地完成退耕还林任务,提高退耕还林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就显得更加重要,现在就此谈谈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