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经济学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农业收获机械市场及市场需求规律,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结构、应用状况比较和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并总结出我国收获机械市场需求的趋势,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有关企业进行产销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素英 《农业工程》2019,9(4):122-125
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分析了渭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建构产业优化的分析,建议以渭南农业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引领和科技支撑,扩大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提升区域农业规模水平,让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实现农业产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型。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龙头、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农业向二三产业融合,为渭南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将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高质量农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运用通径分析,研究了2000~2018年四川省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城镇化率、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4个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路径,形成了如下结论。城镇化率、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度分别为11.50%、7.04%、43.98%、36.35%,约有1.13%的误差不能被这4个因素解释。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值有直接正贡献;城镇化率的直接贡献为负,但是通过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的影响后,总贡献为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从农业产品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产出水平、农业农艺农作条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农业技术人才资源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多目标优化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农机化规划巾装备结构的优化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切实加强农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首先是根据农业结构训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发展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二是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  相似文献   

7.
气候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气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光、水等物质和能量.基于此,文章主要描述了赤峰市2016年度四季的气候概况,以及气候变化对全市设施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市民出行等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收获机械在我国农机行业中是技术含量最高、影响最大、市场需求最迫切的一类产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15年中,收获机械行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国内农机行业中的一个关键领域,为农机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做出了很大贡献。国内农机行业著名专家高元恩先生认为,在度过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后,整个农业发展形势、市场发展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农业结构、农村的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碳排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EKC检验,运用LMDI模型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与农民人均收入之间呈现"倒U型"EKC曲线关系,拐点出现在2014年左右;农业生产效率是该区域农业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抑制因素;农业生产结构整体上对农业碳排放增加起到促进作用;农业经济水平是农业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农业劳动力规模总体上保持减排效应。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对长江经济带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努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推动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健全农业碳减排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区域水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水足迹理论,对甘肃省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进行了结构分析、时空变化分析和水足迹综合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价。水足迹结构变化分析显示,景泰县农业水足迹2010—2019年整体上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经济作物水足迹最高,畜产品水足迹次之,粮食作物水足迹最低;从2010—2019年农业水足迹增长变化来看,粮食作物水足迹增加了102%,畜产品水足迹增加了38%,经济作物水足迹增加了22%。农业水足迹空间变化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景泰县农业水足迹从东向西转移,农业水资源消耗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各乡镇农业水足迹增长型主要为景泰县西部区域,下降型为中东部地区,波动型区域为东北部地区。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影响贡献率高达64.997%,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分别为11.333%、10.504%,说明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对于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相对较低。未来景泰县需从调整农业结构出发,发展高水效农业,促进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械化生产视角的中国蔬菜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和重要要素,为研究中国蔬菜种植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下农机化发展对策,运用1998—2012年统计数据对蔬菜生产成本收益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了典型区域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蔬菜单位面积净利润主要受价格和人工成本因素影响,价格影响程度大于人工成本,通过政策扶持完善蔬菜市场机制,有利于保障种植收益;农药和农膜的投入对蔬菜产量影响大,农药投入影响程度大于农膜投入,农业装备投入对产值影响大,化学农业对蔬菜增产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而农机科技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按投入产出指标可将中国主要蔬菜品种分为设施茄果类、露地茄果类和露地叶菜类,蔬菜品种对机械化需求紧迫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露地茄果类、设施茄果类、露地叶菜类;中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因作业环节、区域条件和蔬菜品种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政策投入、推广机制和技术创新对机械化技术发展有较大影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对于研究通过蔬菜省力化机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小锋 《农业工程》2018,8(9):145-147
农业补贴政策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销售、贸易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等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补贴力度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农业补贴强度相对较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分析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应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保险模式、农业旅游经济以及农业生物质能源等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重庆农机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技术推广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别从农机技术推广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影响因素、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面临的机遇和政府政策等6个方面对重庆农机技术推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增加财政投入、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及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手段之一,应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策略减少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村机械化进程,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波特教授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明确提出了农业国际竞争力要具有“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将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竞争能力(内因)和竞争环境(外因)两大方面,并得出农业生产要素状况是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根本原因的结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农业机械)又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提出农业机械化过程是技术进步和新陈代谢过程,对农业机械化投入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产生收益递增,从而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中国应走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突出多样化、综合性、优质高效性,选择技术进步与发挥劳动资源优势相结合的组合型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势,将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有机结合,是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是实现规模开发,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自2008年以来,嵩明县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起两个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供需过程模拟与估算精度,本研究以自1980年以来国家级和省级的大量农业数据作为样本,充分考虑农产品品种、时间、收入、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构建基于深度学习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的多种农产品供需预测模型。模型在充分考虑机理性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非线性模型分析预测中的优势,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水产品等9种主要农产品供需进行分析预测。将基于本模型的2019—2021年产量预测结果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三年平均预测准确率96.98%,表明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高效地反映隐性指标变化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该模型可以通过及时地监测农业运行数据,为多区域、跨期的农业展望工作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营口市东部山区农机化基础薄弱,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介绍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就进一步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种植机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备的设备,也是完成农业生产的关键,其性能直接影响农业物生长情况和产量。排种器是播种机器的核心部件,排种器性能好坏对播种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计算机辅助式排种器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符合我国发展需求。为此,以番茄种子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新型番茄精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对其动力学和仿真效果展开分析,并利用试验证明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设计精密排种器的合理性,找到最佳的播种速度,从而提升播种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美学经济时代的创意农产品,加快了创意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新农村发展最快的富民产业。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创造中国农民独特增收模式,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