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中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Ⅱ优107(大穗)和汕优63(中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灌浆结实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结果表明,灌浆前期Ⅱ优107比汕优63具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齐穗期汕优63叶鞘和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Ⅱ优107.在物质主要输出期(齐穗后10 d内)和齐穗至成熟期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汕优63除倒1鞘略低于Ⅱ优107外,倒2、倒3鞘均高于Ⅱ优107,汕优63茎秆输出量要远高于Ⅱ优107.  相似文献   

2.
水稻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桐城市 3个点试种培矮 64S/E3 2 ,均表现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其最高产量可达 12 0 43 .5kg/hm2 ,增产幅度达 2 7.3 4 %。该组合株形理想 ,穗粒数多 ,灌浆期长 ,其功能叶直举 ,且剑叶长达 5 0cm以上 ,而且茎粗壮 ,耐肥水 ,抗倒伏。  相似文献   

5.
我县1884年示范种植298亩汕优63杂交稻,各点亩产都在11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300多斤,比对照汕优3号杂交稻增产5~10%。通过示范种植看出,汕优63的秧龄弹性较大,生育期适宜,繁茂性好,杂种优势明显,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米质较好。 汕优63在我县小麦茬种植,5月上旬播  相似文献   

6.
1982~1985年,我县杂交稻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3%、84.19%、81.74%、78.33%,1986年提高到87.01%,主要原因是抓了下列四条措施。 (一)选用结实率高的高产新组合 1985年以前,我县杂交稻一直以汕优6号当家,1986年全县种植了高产、优质的新组合汕优63达8万亩,占杂交稻面积44.4%。据成熟时考查:汕优63平均结实率达89.14%,比汕优6号高3.63%;千粒重达29.84克,比汕优6号增加3克;亩产达687.6公斤,比汕优6号增加80.8公斤,增产13.3%。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9年杂交水稻汕优3号、四优2号和1985年威优64分期播种的有关数据,采用相关,非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杂交水稻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杂交水稻的弱势粒率较常规稻高,群体籽粒具有明显的二次灌浆高峰。汕优3号的两次高峰分别于开花后第12天和30天。2、杂交水稻自开花至完熟可分为5个时期。其中汕优3号开花后0~5天灌浆缓慢,需要足光和高温。在19~30℃内,灌浆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6~15天以日均温27.28℃、每天日照6.5小时、相对湿度75%为最适。16天至完熟期以日均温22.32℃、相对湿度70~80%为最适。开花后6~10天或16~20天最高温>35℃,对灌浆不利,秕谷率高,减产。3、环境不适或后期叶片早衰,杂交水稻只有一次灌浆高峰,且结实率和粒重均低,减产。故后期田间管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特优559系江苏盐城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我市1995年引进,几年的试种表明,特优559亩产600kg左右,比汕优63增9.5%。江苏省1994~1995年区试手均亩产591.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0.33%。1主要特征特性特优559在我省作麦茬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d左右,比汕优63早熟2~3d,株高110cm左右,比汕优63矮4~5cm,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剑叶短挺,叶色略深,生长清秀,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一般1hm2有效穗255~270万,每穗总粒150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8g左右,米质略好于汕优63。抗病性与汕优63相当。2…  相似文献   

9.
高产杂交稻增产潜力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69-487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以其亲本及汕优63、培两优288为对照,采用不同的施肥水平处理,分析比较生育期动态、3片功能叶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等特征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最长(尤其是籽粒灌浆期较长)、最后3片功能叶叶面积最大;两优培九生物产量高于亲本,高肥条件下,两优培九生物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最多;高、中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平均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最多、有效穗数多于汕优63。说明株叶形态好、光合面积大、最后3片功能叶功能期长、物质积累多、籽粒灌浆期长,在肥水较充足时,能较好地协调穗粒数和有效穗数间的关系是高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丰优香占的分蘖特性及其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同栽培条件下,丰优香占秧苗素质不如汕优63,分蘖发生势弱于汕优63,表现为分蘖发生蘖位比汕优63少5个左右,相同蘖位分蘖发生率比汕优63低10~20个百分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比汕优63提前0.6叶;单株成穗比汕优63少1.3个左右,成穗率比汕优63高6.7个百分点,群体质量优于汕优63;单穗重明显高于汕优63,穗型较大是主要因素,单株适宜成穗数为9个,利于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统。  相似文献   

11.
定点采集汕优63、明恢63等主栽品种上的穗颈瘟,进行室内单孢分离培养变异致病菌株,混合喷雾接种,鉴定汕优22、汕优63和明恢63等品种和亲本的抗稻瘟性及产量。 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叶瘟病级5~9级、颈瘟病率31.2%~100%(病级7~9级)。汕优22叶瘟病为1~6级,发病率0.2%~17%(病级1~5级),叶瘟病级较汕优63降低3~4  相似文献   

12.
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采用切根方法,研究了土表15cm和30cm以下根系对杂交水稻组合65002和汕优63的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在穗分化期切断土表15cm处根系,65002和汕优63穗长分别下降2.7和2.4cm,每穗总粒数下降36.0%和26.6%,对结实率影响不大;切断土表30mc处根系,对穗长影响较小,每穗总粒数分别下降17.2%和7.8%,结实率下降11.7%和5.%。开花期切根使结实率显著降低,切断15cm处根系使65002和汕优63的结实率分别下降17.2%和11.8%,切断30cm处根系使结实率下降14.4%。切根对大穗型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小穗型品种的影响;在穗分化期切根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倒3叶最显著。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切根还显著降低了倒1叶的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中籼冈优364     
杂交中籼新组合冈优364 冈优364系安徽天禾水稻公司引进的冈46A×江恢364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18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61.4,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27克。米质中等。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3天。平均亩产量550千克左右。田间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由于该组合在区试中表现突出,已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苗头品种,并建议扩大示范。该组合属大穗多粒型,在栽培技术上,除同汕优63要求外,应注意后期不宜脱肥和断水过早,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国丰1号属中晚熟优质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熟期较汕优63短4~7d,产量较汕优63增产2.38%~12%,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适宜在陕南安康、汉中海拔7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我地地处江淮分水岭,抗旱高产的水稻杂交组合汕优63一直是水稻生产的当家品种.由于汕优63米质较差,且极易感染白叶枯病,在梁园、路口等一些重白叶枯病区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总想找一个新的组合来取代汕优63.杂交新组合Ⅱ优084经2001~2002年的试验、示范及2003年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均表现高产,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秧龄弹性大,抗旱性强,且米质较优,是取代汕优63的好组合.  相似文献   

16.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描述了4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一般较汕优63的灌浆期短,灌浆速率低,但组合间差异很大,威优413的各项灌浆参数均接近于汕优63,充实度也接近于汕优63;协优413的灌浆速率低,特别是中后期,且后期短;汕优413的起始生长势较汕优63高,中期灌浆速率高,但灌浆期短,特别是中期短;赣化7号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期长,但灌浆速率低。协优413上部枝梗充实度较汕优63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起始生长势低,灌浆速率低,而中下部枝梗的主要原因是灌浆期短。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和小穗育性及稻谷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探明水稻新品系996和4628耐热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汕优63和金优207为对照,通过开花期、灌浆结实期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和大田条件下种植,研究了高温对水稻花粉、小穗育性以及稻谷和糙米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处理对花粉育性的影响因品种而存在较大差异,996花粉育性热害指数仅为21.7%,4628受高温胁迫影响严重,其花粉可育率显著下降,热害指数高达75.35%;2)开花期高温处理7d后水稻籽粒受精率明显降低,其中996下降幅度较小,仅为18.9%,4628则出现大幅下降,较自然条件种植的下降了42.8%;3)开花期、开花-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均使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降低,其中开花期处理后汕优63,金优207和996三者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均降至自然条件下的90%~93%,而4628降至70%;开花一灌浆结实期持续高温处理后,汕优63,金优207和996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均降至自然条件下的71.6%-73.8%,糙米粒重下降至69.3%~71.9%,4628则因结实率过低无足够的种子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似,干物质积累量间亦无显著差异。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黄熟期最高,依次达到2074.13g/m2、1976.10g/m2和1924.14g/m2,完熟期时依次降低到1926.38g/m2、1933.80g/m2和1842.30g/m2,完熟过程中损耗的干物质分别占其干物质积累量的7.12%、2.63%和4.25%,这与呼吸消耗增强,稻株自然衰老有关。汕优63和IR64的群体生长率均以孕穗初期最大,分别为52.13g/(m2·d)和44.26g/(m2·d),两优2186的CGR以齐穗期最大(45.15g/),3种水稻各生育期CGR的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齐穗期)>灌浆期>黄熟期>分蘖盛期>分蘖初期。3种水稻的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均以籽粒的最大,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分配在籽粒中的比例分别为47.94%,41.14%和45.69%。灌浆过程中,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总干物质的表观转化率依次为46.87%、24.98%和34.41%。汕优63(三系杂交稻)在物质转化和分配方面比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更优。采用三次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3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干物质积累变化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均比Logistic模型高,R2均大于0.99。  相似文献   

19.
Ⅱ优7号系安徽天禾公司引进的Ⅱ-32A与泸恢1 7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1996~1997年参加四川省中籼区试和生试,平均亩产565.53~595.60千克.在我省滁州试点亩产640千克,比汕优63增产6.7%. 该组合株高116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40.2,结实率高达85%以上,千粒重27.5克.米质中等偏上.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1~2天.田间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由于该组合综合性状好,穗、粒重兼顾,适应性强,在四川、湖北、云南等省发展很快. 该组合属高产稳产型,对栽培技术要求不严,类似于傻瓜型组合汕优63,易种,栽培上注意适当密植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0.
俞琦英 《新农村》2005,(3):11-11
宜香优1577经2001年和2002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524.9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5%。全生育期139.8天,比对照汕优63长0.8天;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5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两年区试平均亩有效穗15.0万,每穗总粒数158.2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7.2克。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精米率、碱消值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胶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