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军伟 《林业科技》2021,46(5):32-34
对杉木锯材高温过热蒸汽干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杉木锯材高温过热蒸汽干燥工艺能够使杉木锯材达到预定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干燥末期高温过热喷蒸处理工艺,消除了木材干燥应力,提高了杉木锯材的干燥质量和出材率,是一种可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2.
杉木木材的高温快速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杉木木材的特性, 研究制定了杉木木材的高温快速干燥工艺。选择周期强制端风机喷蒸加热干燥窖作为该工艺的干燥窖型, 并拟订了其实施方案, 进而编制出具有实用性的杉木木材干燥基准,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此工艺可获得预期的干燥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意杨薄板材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春  杨文斌 《林业科学》2005,41(6):147-149
应用高温干燥与常温干燥有机结合的工艺技术(简称蒸汽综合干燥法),对意杨25mm厚板材进行处理,在预热阶段进行充分的汽蒸处理,而后进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工艺阶段,当含水率降到25%时,转入常温干燥工艺阶段,直到干燥阶段结束。这样既缩短了干燥周期又提高了干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干燥窑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40 mm厚人工林杉木和辐射松锯材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温干燥过程中温度和锯材含水率对甲醛释放浓度的影响,并与辐射松锯材常规干燥甲醛释放浓度作比较,回收释放的甲醛,探讨高温和常规干燥过程中温度和锯材含水率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规律以及甲醛回收措施。【方法】根据干燥过程中温度和锯材含水率分布情况,杉木锯材高温干燥采样7次,辐射松锯材高温和常规干燥分别采样9和10次,抽气速度为1.0 L·min-1,采样时间为30 min。参考EPA method 0011,利用冰水浴方法,将2个200 m L洗气瓶内装40 m L蒸馏水串联放入冰水槽中,使醛类物质充分溶于水,采用乙酰丙酮法测定甲醛浓度。【结果】杉木和辐射松锯材高温干燥(90~120℃)时,干燥过程中甲醛释放浓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4.21和11.43 mg·m-3、3.66和12.71 mg·m-3,均高于无组织排放标准规定限值0.20 mg·m-3;在90~120℃范围内,干燥温度与甲醛释放浓度呈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68和0....  相似文献   

6.
以40 mm厚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和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锯材为对象,研究高温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锯材含水率对萜烯类产物释放浓度的影响,并与辐射松常规干燥中的萜烯类释放浓度作比较。高温和常规干燥过程中采抽气样次数均为5次,抽气速度为1.0 L/min,采样时间为30 min,采用Tenax管收集干燥过程中萜烯类产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其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高温干燥辐射松萜烯类释放浓度高于常规干燥辐射松与高温干燥人工林杉木,但萜烯类挥发物的组分有所差别。常规干燥辐射松锯材萜烯类释放浓度对环境是安全的,然而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尤其在干燥中后期,当萜烯类挥发物浓度大于1.5 mg/m3时,对辐射松和人工林杉木释放萜烯类挥发物应采取回收措施,以确保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木材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林杉木25mm和50mm厚板材进行了系列高频真空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后的板材变形小,表面平整,表芯层含水率差异较小.尽管试板的初始含水率差异较大,但根据高频真空干燥靠近正极板的木材比靠近负极板的干燥速度快的特点,试板的初始含水率由低至高在负极板至正极板之间进行顺序摆放码垛,干燥后的板材含水率可达到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细木工板基材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对杉木锯材进行小试干燥试验,依据GB/T 6491-2012标准,分析干燥缺陷,制定干燥基准,获得优化小试干燥工艺;开展杉木锯材干燥工艺优化中试试验,并将采用优化小试干燥工艺和优化中试干燥工艺的杉木锯材与原企业干燥工艺的杉木锯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细木工板基材用杉木属于易干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出现开裂和翘弯变形。采用优化中试干燥工艺后,杉木锯材的干燥时间约48 h,比企业原干燥工艺时间缩短约33%,且干燥质量等级达到GB/T 6491-2012标准一级要求,满足细木工板基材质量要求。优化后的细木工板基材用杉木干燥工艺,在确保干燥质量的前提下,较显著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干燥成本。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频真空干燥、常规窑干和高温干燥3种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的心、边板材进行干燥处理,用毛细管上升法评价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能,用半薄切片法测定干燥试样具缘纹孔的闭塞率,最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干燥试样微观构造的变化,比较分析3种干燥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浸注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杉木边材,经高频真空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显著高于常规干燥和高温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后2种干燥方法对试样浸注性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对于杉木心材,高频真空干燥与高温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存在显著差异,而高频真空干燥与常规干燥之间、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之间对试样浸注性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3种干燥方法处理后,杉木边材的浸注性均显著高于心材的浸注性;具缘纹孔的闭塞率较低以及部分具缘纹孔周缘破裂是高频真空干燥后木材浸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杉木干燥过程中的有机挥发物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玲  陆熙娴 《林业科学》2008,44(1):107-116
采用小型干燥机干燥木材,在冰浴中用酸化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对尾气中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采样,用活性炭管对萜烯类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有机挥发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干燥释放的主要物质是甲醇、乙酸和甲酸,其次是乙醛、甲醛、丙烯醛/丙酮;萜烯类挥发物主要有α-蒎烯、D-柠檬烯、莰烯、β-蒎烯、β-水芹烯.杉木高温干燥释放的醛类和酸、醇类挥发物远高于常规干燥,高温和常规干燥中挥发物总量分别为91.7 g·m-3和29.9 g·m-3,但萜烯类挥发物总量差异很小.木材干燥终含水率对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释放量影响较大,对萜烯类释放量影响较小.甲醛高温干燥时随含水率降低释放速率增大,其他物质在高温和常规干燥时的释放速率随含水率减少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主要分布区51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优势木高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并利用126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冠幅之间关系,得出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361 8X+4.497 9,模型的拟合度R^2=0.796 5(X表示胸径,Y表示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137 9X+0.858 9,模型的拟合度R^2=0.881 6(X表示胸径,Y表示冠幅)。通过对3株50年生杉木人工林大径级林分优势木的树干解析,研究大径级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生长率都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树高较为明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时分别为5.278 7%,15.069%,25.895%;而50年生时仅为0.273 3%,0.186 9%,0.921 7%。研究提出杉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的发育阶段划分、合理密度、目标树数量等关键经营技术参数,为杉木人工林的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森林抚育间伐为例、以杉木人工林为主要研究树种,研究森林经营措施的可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个面向森林经营管理的虚拟森林原型系统。系统以林业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实现虚拟森林漫游、小班属性查询、抚育间伐模拟等功能,为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可视化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 was studied for plantation wood of Chinese fir and poplar, which are typical plantation wood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 of China, respectively. Through 100-degree-method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 and basic drying condition were gotten, then drying schedule was developed for practical dry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ying schedule is suitable for Chinese fir and poplar plantation lumber, but shrinkage is large. The recommendation was made that enough dead weight is needed to decrease shrinkage in drying process. The drying quality of the two species of lumber is good in conventional dry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利用柳杉木材,采用高温干燥方法对25mm厚柳杉心材、边材及心边混合锯材进行干燥,并检测干燥速率及干燥质量。结果表明,边材干燥速率最快,心材最慢;心材-弦切板、心边混合材-弦切板的干燥质量,可以达到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中的二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杉木人工林根圈土壤两种磷酸酶活性、8种磷组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根圈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根圈外高1.44、0.66酚mg/g(37℃,12h),R/S值分别为1.91和2.01;(2)根圈全P、DA-P、Al-P、Fe-P、H2SO4-P分别比根圈外高203.45,2.21,3.05,10.93,10.33mg/kg,R/S值分别为1.61,4.68,3.61,1.97,2.46,Ca-P比根圈外低2.34,R/S值为0.72,I-P和O-P无显著差异;(3)根圈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A-P和H2SO4-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4和0.579,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全P、I-P和O-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4,0.773和0.686。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s a very important timber species in the southern China (Shi Jisen et al. 1987). It is good, fast-growing, and exempts from serious plant diseases. Its plantation is big in terms of size in the South of China and its storage stock is very rich, which is about 20% of the national commodity wood (Zhou Shuangquan et al. 2000). And the lumber becomes mainly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China because of straight grain, light and so…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5年定位观测数据来阐明杉木人工林的自然整枝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越大,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发生的时间越早,自然整枝强度也越大;当林木树冠比率(树冠长度/树高)降低到0.40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比率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当林木树冠比率减小到0.30时,发生林分自疏,且不受造林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的影响;在杉木人工林开始自然整枝但尚未进入到林分自疏阶段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宽度/树冠长度比值均迅速上升;在林分自疏早期阶段,树冠宽度/树冠长度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在林分自疏后期林木死亡率明显增大的条件下,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又再次迅速上升,树冠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密度效应,但在自然整枝的整个过程中,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均小于1;在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过程中,同化物质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分配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林木的干形指标(树高/胸径)随着自然整枝强度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