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屠宰时不同的击晕方式与猪肉血液生化指标和肉质指标的关系。对80头三元杂交猪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高压电击晕组、低压电击晕组和二氧化碳击晕组,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击晕组血液中乳酸、皮质醇及肌酸激酶含量低于其它组;二氧化碳击晕组与其它组在肉质指标上,宰后45 min的pH和温度较低、明亮度大、红色度和黄色度小、失水率大、剪切力小。由此表明,二氧化碳击晕对屠宰动物产生的应激小、猪头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正控制气体击晕法在往后十年的使用程度将大幅度提高。作为2017年年底进行的季度WATT/Rennier家禽信心指数调查的一部分,针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调查了他们对未来在肉鸡加工中使用气体击晕法的看法。问卷的问题是:"到2024年,使用气体击晕法屠宰的肉鸡将占全美国屠宰肉鸡数量的多大比例?"受访者要在六个选项中进行选择,选项为养鸡行业内使用气体击晕法的比例。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到  相似文献   

3.
吴荣杰 《中国猪业》2011,6(9):23-24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和而成的,包括氮气(78.08%)、氧气(20.95%),氩气(0.93%),二氧化碳(0.03%),负氧离子1000个/cm3,还有极微量的氢气、氦气、氖气、氙气、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相似文献   

4.
鸡舍有害气体的消除■梁巍(辽宁省黑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121400)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影响较大的是二氧化碳、硫化氢和微生物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大群鸡呼吸产生的,一般要求鸡舍空气中的含量不超过0.2%。鸡舍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5%时,鸡就会中毒;超过...  相似文献   

5.
致晕(击晕、致昏)是家禽人道主义屠宰的关键环节,对动物福利、胴体及肉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和我国关于家禽致晕方法(电致晕、控制气体致晕、机械致晕)和关键参数的最新法规及标准,为我国家禽屠宰行业的生产、研究和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宰前处理新技术——“气体窒息法”杨光(辽宁盘锦辽河肉联厂124021)畜禽宰前击晕处理的传统电击晕法将被“气体窒息法”所取代。这项新技术首先于95年9月在英国的一家肉鸡屠宰加工厂进行首次操作示范,取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气体窒息装置是由Anglia...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屠宰前不同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混合气体致晕(控制气体击晕)对肉鹅肝脏颜色、脂质氧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56只85日龄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7个组(1个对照组,6个试验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不致晕直接屠宰,试验组屠宰前由不同CO_2浓度的混合气体致晕。6个试验组致晕混合气体组成如下:G40组,40%CO_2+21%氧气(O_2)+39%氮气(N_2); G50组,50%CO_2+21%O_2+29%N_2; G60组,60%CO_2+21%O_2+19%N_2; G70组,70%CO_2+21%O_2+9%N_2; G79组,79%CO_2+21%O_2。上述5组致晕时间均为7 min。G40+G79组,40%CO_2+30%O_2+30%N_2致晕2 min,然后79%CO_2+21%O_2致晕5 min。结果显示:G79组肉鹅的放血率最低,与对照、G40、G50、G70和G40+G79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G40组肝脏在屠宰后1和4 d的亮度值及在屠宰后1 d的黄度值均显著高于G79和G40+G79组(P<0.05)。屠宰后1 d,G40组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70和G79组(P<0.05);屠宰后4和7 d,G79组肝脏中MDA含量显著低于G40组(P<0.05)。屠宰后0 d,G79组肝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低,G4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1、4和7 d,G40组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低于G79组(P<0.05)。屠宰后4 d,G40组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G79组(P<0.05)。综上所述,肉鹅屠宰前采用40%CO_2混合气体(40%CO_2+21%O_2+39%N_2)致晕可以改善肝脏颜色,且在短期(0~1 d)内肝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脂质氧化程度较低,而高浓度(79%) CO_2混合气体(79%CO_2+21%O_2)致晕可以缓解中长期(4~7 d)储存时肝脏的脂质氧化。  相似文献   

8.
每天24小时密切接触并相伴终生的舍内空气质量是鸡群健康的关键因素。 1空气状况 舍内空气包括氧气和氮气等正常空气成分,还包括鸡每天呼吸排出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粪便发酵产生的氨、甲烷和硫化氢气体,鸡每天脱落的皮屑及饲料和地面的粉尘悬浮在空气中所形成的混合体。这些混合体比例的变化是鸡呼吸道传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诱因,严重地影响着养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鸡舍有害气体简易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用容积40L左右的干燥器收集鸡舍气体,经硼酸溶液吸收氨气,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最后通过滴定测定来监测鸡舍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新方法。该方法成本低,简单,易操作,并可应用于其它环境的氨气和二氧化碳监测。  相似文献   

10.
甲烷(Methane,CH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主要破坏大气的臭氧层。其红外吸收值(3.3um处有特征吸收值)远高于二氧化碳,单位体积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倍,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占了15%~20%。全球CH。排放量的75%来自于家畜饲养、水稻种植、生物质燃烧等。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膨胀,为满足市场的巨大要求,必须加快产品的设计及加工速度,因此快速成型技术顺应而生。本研究采用高能气体保护脉冲冷弧技术成型,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实时进行监控,实现激光实时补偿与氩气降温的金属高能脉冲熔积快速成型。  相似文献   

12.
鸡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在规模养鸡生产中,这些气体污染鸡舍环境,引起鸡群发病或生产性能下降,降低养鸡生产效益。现介绍鸡舍中有害气体的几种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东饲料》2005,(1):27-28
有害气体对猪的影响 猪舍内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或对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有不良影响的气体统称为有害气体。猪舍有害气体通常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主要是由猪呼吸、粪尿、饲料腐败分解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冬季,由于气温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保温育雏室不敢通风或通风孔设置不合理,加上饲养密度偏高,导致育雏舍通风不足,造成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鸡群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持续死亡。2005年12月下旬,在我县相继发生了两起雏鸡有害气体中毒病例。接到报告后,笔者及时到现场进行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瘤胃瘘管采集山羊瘤胃液,分离瘤胃优势菌,并在不同气体环境(纯N2、纯CO2、氩气或空气)下应用无氮培养基培养,考察瘤胃优势菌对氮气的利用情况,并初步进行了微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纯N2条件下,菌株YUAN63和菌株YUAN100在无氮培养基上能生长,与空气条件下相当,但在CO2条件下未有可见菌落,在氩气条件下仅有少数小菌落。研究结果说明了瘤胃细菌中存在一类能利用氮气的细菌,但仍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6.
1 病因 过饱和的氮气与氧气是引起气泡病的主因,其他溶于水中的气体有氢气与二氧化碳等,但是含量较少,且二氧化碳进入血中之后多数会与钙盐等结合,因此不易形成气泡阻塞血管.  相似文献   

17.
养猪生产环境是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方面,随着养猪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群的高密度饲养、使得猪病特剐是呼吸道疾病的控制难度加大.如果控制不当,将给猪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猪群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含量以及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和一氧化碳是影响猪生产性能和造成疾病的主要有害气体:硫化氨和一氧化碳甚至可以直接追成猪的死亡,  相似文献   

18.
彭道新 《中国家禽》2005,27(22):58-58
在禽舍内,由于受家禽的呼吸、生产过程以及有机物的分解等因素的影响,其气体成分显著异于舍外大气,氮、氧、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有了明显变化,尤其冬春季节在密闭的、高密度饲养的禽舍中,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明显升高.特别是在设计不当或饲养管理不善的禽舍内,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更可达到较高的浓度,对人和家禽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吊兰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所释放的80%以上的有害气体,长春藤可吸收甲醛,芦荟可晚上吸收二氧化碳……知道吗?植物也有很好的净化室内环境污染物质的效果。而植物的这一功效已经得到专业检测机构的证实。  相似文献   

20.
冬季,由于气温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保温,育雏室不敢通风或通风孔设置不合理,加上饲养密度偏高,导致育雏舍通风不足,造成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鸡群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持续死亡。2005年12月下旬,在我县相继发生了两起雏鸡有害气体中毒病例。接到报告后,笔者及时到现场进行诊治,其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