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盾纤类纤毛虫病是一种对大菱鲆与牙鲆危害很大的寄生虫性的疾病,2000~2002年山东省文登市的几家养殖场先后发生过此病,引起苗种及商品鱼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70%以上,危害很大。现将我们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病原喙突拟梭虫(Paralembusrostratus)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ciliate)的一种,为兼性寄生纤毛虫,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水中自由生活,亦可侵入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虫体为葵花籽状,体被均匀一致的纤毛,大小20~40微米。二、症状患病鱼摄食量减少,在育苗池或养殖池中分布散乱,且常有不安地狂动、狂游。患病的大菱鲆商品鱼…  相似文献   

2.
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白点病和盾纤毛虫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白点病、盾纤毛虫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理化性质、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白点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为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种类。盾纤虫病的病原在不同的鱼不尽相同,病原体不尽寄生在体表和鳃,还侵入到体内的组织器官包括脑部。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盾纤类纤毛虫是一种危害大菱鲆与牙鲆的寄生虫性疾病,2000年~2002年,山东省文登市的几家养殖场先后发生此病,引起苗种及商品鱼的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70%以上,危害较大。一、病原喙突拟梭虫(Paralembusrostratus),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 ciliate)的一种,为兼性寄生纤毛虫,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水中自由生活,亦可侵入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虫体为葵化籽状,体被均匀一致的纤毛,大小20um~40um。二、症状患病鱼体摄食量减少,在育苗池或养殖池中分布散乱,且常有不安地狂动、狂游。患病的大菱鲆商品鱼体色发黑或发红,眼球突出,鳃盖及吻…  相似文献   

4.
从感染纤毛虫的养殖大菱鲆上分离获得盾纤毛虫进行体外培养,通过药物抑制实验发现,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对盾纤毛虫的最小有效抑制浓度为25×10~(-6);TMP对大菱鲆的毒性实验表明,24小时半致死量为每千克鱼体内含药物量为0.35357 g,48小时半致死量为每千克鱼体内含药物量为0.33912 g,安全量为每千克鱼体内含药物量为0.09361 g;TMP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药物或投喂药饵后,感染纤毛虫的大菱鲆成活率提高了50%~107.1%。  相似文献   

5.
王孟华 《水产养殖》2012,33(2):49-51
牙鲆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现牙鲆体表充血溃烂.引起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日本Ototake(1986)首次报道养殖牙鲆发生体表溃烂,发现病原主要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 ciliate)[2]。盾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牙鲆和其他海水鱼类的体表皮肤甚至内脏及脑中,引起幼鱼大量死亡[3]。通过对治疗药物的试验,筛选适用于养殖生产治疗盾纤  相似文献   

6.
纤毛虫病是牙鲆鱼育苗、暂养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相对于成鱼危害则较小,造成纤毛虫危害的沿海各养鱼场基本属同一种,其寄生于鱼的体表、甚至血  相似文献   

7.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纤毛虫病的病理变化。发现在患病鱼皮肤及鳍表皮下结缔组织及溃烂处、肛门周围组织、肌纤维间、鳃丝内、脑、脊髓、眼球壁及眼球腔内、肝脏、胰腺腺管间、肾脏、脾脏被膜、胃壁、肠壁血管、膀胱壁、性腺周围及性腺内、内脏各器官间结缔组织,以及血液、脑脊液、腹水、胃液及肠液等体液内均存在纤毛虫。主要病理变化出现在有大量纤毛虫寄生的部位,特别是皮肤、鳍、肛门周围、鳃、脑、脊髓、眼球、肝脏、胃壁等处,最终症状为组织淤血、出血,细胞坏死、崩解,大量淋巴细胞增生。但当上述组织中纤毛虫数量较少时,其病理变化并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纤毛虫入侵大菱鲆没有明显的组织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牙鲆盾纤毛虫病的药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春光  李凤晨 《水产科学》2007,26(9):509-511
试验结果表明:CH3OH(>400.0×10-6)和CuSO4(淡水条件下)对牙鲆盾纤毛虫病有较好的杀除效果;结合使用中草药"盾纤虫清"能彻底治愈此病。淡水浸泡、H2O2、KMnO4等方法可杀死牙鲆体内盾纤毛虫。  相似文献   

9.
寄生纤毛虫病:主要症状是附肢、额剑、尾扇等处有受伤处。镜检伤口、血液及鳃内有大量纤毛虫。治疗可将病虾用300ppm的福尔马林浸洗3分钟。固着类纤毛虫病:主要症状是虾鳃外观黑色。镜检有大量虫体(钟虫、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等)附着。治疗方法可用25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  相似文献   

10.
牙鲆人工育苗期间的几种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婧  徐志明 《水产科学》1991,10(3):16-19
本文报导了1990—1991年大连地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人工育苗期间的几种常见鱼病及防治方法。其中细菌性鱼病2种,寄生纤毛虫病2种,其它鱼病2种。  相似文献   

11.
张善霹 《福建水产》2011,33(2):58-61
本文首次报道了罗源湾内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发现一种由体内寄生纤毛虫引起的新的疾病.该纤毛虫病发生水温为17℃ ~22℃,造成日死亡率1% ~2%.镜检结果表明大黄鱼体表粘液、鳍条、鳃、肝、脾、肾脏、肠道、脑组织都有该虫寄生,其中以鳃血管内虫体数量最多.笔者自拟了一个由百部、黄柏、苦参、蛇床子、茯苓等11种中药组成的复方,采...  相似文献   

12.
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uaceus)患病鱼体的溃烂组织中分离出一种盾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和电镜观察,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分析。鉴定该盾纤毛虫为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 Thompson & Moewus,1964)。这是国内关于贪食迈阿密纤毛虫感染养殖牙鲆的首次报道。同时本文在防治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离体药敏实验表明:淡水、甲醛、双氧水对该纤毛虫有较好杀灭作用,而中草药的杀灭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鱼类盾纤虫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言自 1 985年在日本三重县、长崎县发现与牙鲆稚鱼盾纤虫病以来 ,作为一种新病 ,盾纤虫病现已广泛见于日本养殖牙鲆、真鲷、红鳍东方鱼屯、六线鱼和韩国一些养殖鱼类。而且 ,近年该病也已成为我国养殖牙鲆、红鳍东方鱼屯、大菱鲆常见寄生虫性疾病。在其它国家 ,循纤虫病也见于大菱鲆和南方蓝鳍金枪鱼 (麦氏金枪鱼 )。2 病原体形态与生态特征病原体属于纤毛虫门 (Ciliophora)少膜纲(Hymenostomatia)盾纤目 (Scuticociliatida) ,种名未定。不过 ,又有研究发现 ,大菱鲆盾纤虫病病原体像是尾丝虫属 (Uronema)盾纤虫。虫体泪珠形 ,全身有…  相似文献   

14.
红顶虎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菱鲆(Scophthalmas maximus)适应低水温环境,抗逆性强,肉质鲜美,而且生长速度快.自引入我国10年来,在北方沿海地区已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伴随着养殖范围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品种的退化,大菱鲆的病害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由盾纤毛虫引起的病害最为严重,盾纤毛虫传染力强,危害性强,一旦发生就会给大菱鲆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国内报道中治疗盾纤毛虫类病害的有效方法不多,在实际生产中,胡乱用药,用禁药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如何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防治此病迫在眉睫.本文就中草药对盾纤毛虫的治疗效果作了初步研究,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兰萍  耿荣庆  刘意  袁挺 《水利渔业》2006,26(5):114-115
采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初步鉴定出3种蛤类寄生性盾纤类纤毛虫尖鱼钩虫、日本鱼钩虫和厚鱼钩虫,描述主要形态学特征并分析感染性,并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虫体进行杀灭实验,为盐城滩涂蛤类的病原调查及疾病防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刺激隐核虫病也叫海水小瓜虫病或白点病,是由寄生纤毛虫:刺激隐核虫病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海水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狮鱼,石斑鱼、金枪鱼、鮸鱼等鱼类。在养殖密度大,水质环境差,鱼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暴发。一旦发病,则极难控制,常造成大规模损失。广东的阳江市和饶平县先后出现了刺激隐核  相似文献   

17.
大菱鲆与牙鲆盾纤类纤毛虫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纤类纤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大菱鲆与牙鲆的寄生虫性疾病,2000~2002年山东省文登市几家养殖场先后发生过此病,引起苗种及商品鱼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70%以上,危害很大。现将我们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刺激隐核虫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水鱼类中,致病力最强的寄生虫是被称为"海水鱼白点病"的病原--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us)。它寄生在鱼的体表、鳃,引起鱼的活动异常、上皮增生、呼吸困难以及机械损伤继而带来病原菌的继发感染等病状。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在野生的海洋鱼类,很少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海水养殖鱼类盾纤毛虫病和隐核虫病的研究进展,对其病原的特性、发病症状、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防治纤毛虫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感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 & 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常表现为静伏池底,体色变暗,活力弱,摄食差,生长减慢,并发生急、慢性死亡。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灶部位变白,略有浮肿,触摸柔软。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在大菱鲆的苗期、养成期、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纤毛虫感染,幼鱼期发生率较高,发病水温14-20℃,盐度12~4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表明,病灶组织处以盾纤虫为主要入侵微生物,常伴有细菌存在,但没有发现病毒性细胞病变和霉菌等其他寄生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