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近年来油茶花药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总结影响油茶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克服这些困难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油茶根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根接育苗同。采用油茶苗圃地里的多余根作砧木。此法可实现一苗多繁,节约生产成本,而且成苗率高,成苗快、统年生苗,根茎粗0.8厘米,苗高林厘米一100厘米,分枝数3个一5个,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砧根选择发育阶段较幼,分生能力较强的l-2年生嫁接苗或实生苗圃地中的残根及剪取的苗木的主侧根,粗度在D.4厘米一1.0厘米,长度在12厘米一18厘米,附有部分须根的作砧木。接穗选择经鉴定认可的优良无性系母树树冠中上部没有病虫害,芽眼饱满充实的1年生枝梢作为接穗。嫁接方法采用切插法,用薄膜带包扎;在1月一2月于室内进行嫁接。接…  相似文献   

3.
过去油茶造林多采用直播的方法,耗费种子,幼苗出土慢,遇到干旱季节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又将造成大量枯死,枯死后即使再在根颈处萌生,也会形成无主  相似文献   

4.
油茶两物种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5,他引:13  
对小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花药具有很强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而小果油茶褐化严重,诱导率很低。培养基及其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有很大影响,且两种油茶表现出一致性,在最好的MS+2,4-D0.6mg·L-1+NAA0.4mg·L-1和B5+2,4-D1.2mg·L-1+6-BA0.4mg·L-1培养基中,广宁红花油茶诱导率高达94.67%和91.00%,小果油茶则分别为8.00%和3.34%。低温预处理6~12d有助于提高诱导率。MS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增殖。还就小果油茶花药褐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经济林的无性繁殖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对油茶进行根接技术研究。应用本项技术,提高了种子利用率两倍以上。降低苗木成本51.4%。加快了苗木繁殖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经济林的无性繁殖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对油茶进行根接技术研究。应用本项技术,提高了种子利用率2倍以上。降低苗木成本51.43%。加快了苗木繁殖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油茶根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经济林的无性繁殖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对油茶进行根接技术研究。应用本项技术,提高了种子利用率2倍以上。降低苗木成本51.43%。加快了苗木繁殖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油茶根接育苗技术加快了油茶的无性繁殖,提高了经济效益。因为油茶根接技术的应用,使得种子的使用量增加了2倍多。种子繁殖速度加快了,种子的成本也随之降低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研究油茶根接育苗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油茶根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点,为油茶根接技术的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油茶花药培养褐化愈伤组织的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到油茶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褐化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褐化的本质原因,从而确定更加有效的培养技术措施,以普通油茶花药培养中褐化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无褐化愈伤组织的细胞含淀粉、脂滴相对较多,而褐化愈伤组织细胞的含量相对较少;褐化愈伤组织的细胞含单宁类物质、过氧化物酶含量相对较多,而无褐化愈伤组织的细胞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油茶种质改良现状及其花药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以花药培养为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植物种质改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农业和园艺植物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具有其他种质改良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良特性。油茶种质改良是培养优质高产油茶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将花药培养及单倍体育种技术尽快应用到油茶的种质改良中,将会给我国的油茶生产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1.
油茶在我省主要产区是文山州和红河州,分布海拔在1800米以下,现已引种至楚雄、沾益、腾冲、大关、江城、昆明等地。过去一般认为在昆明不宜发展。我所自1962年引种后也未给予重视,疏于管理,植株生长缓慢、衰弱,很少结实。73年开始进行抚育管理,春季浇水一次,施人粪尿一次,夏季除草松土一次,当年就有二株结果;74年浇水一次,施人粪尿一次,除草二次,有九株结果,其中一株收果250个;75年仍如上述抚育管理,植株生长良好,全部开花结果,且结果丰盛,  相似文献   

12.
为使新造油茶林迅速生长,扩大树体,提早开花结实和丰产,我们于1977年2月对一年生油茶苗进行了切根造林试验,从1979年9月的调查情况来看,切根处理区地上的树体生长量,结实量和花芽分化量,以及地下根系的生长都显著的优于对照区。试验方法,是选用苗高35-40厘米的普通油茶一年生实生苗,切去主根的1/5-1/4,须根不剪,对照不切根,然后将两种苗禾的根系蘸上泥浆(塘泥:钙镁磷=6:4,加水搅拌成浆)栽植。试验区的立地条件为低丘陵,海拔50米,坡度7度,坡向东北向,土壤是四纪  相似文献   

13.
南宁地区林科所于一九七八年用岑溪软枝油茶,以营养杯育苗进行速生丰产的十二亩试验林,获得早期丰收。按一九七九年全国和全区油茶会议拟定,五年生油茶林速生丰产标准,全国亩产茶油为五市斤;全区为二点五市斤。我们这块十二亩试验林,今年经南宁地区科委、南  相似文献   

14.
研究提出,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嫁接成活的1年生苗木在3-4月起苗后切除1/3根系,用0.067%浓度的甲基托布津药液消毒和用2号ABT生根粉0.1%直接喷在于根部后移栽,1 a后油茶苗苗高为36.5 cm,油茶苗分枝数为3枝,显著高于不切根的移栽苗。并且经切根移栽的油茶1年生苗木出圃率和造林成活率可达90%和98%。  相似文献   

15.
<正> 油茶幼苗主根深长,侧、须根稀少,起苗困难,采用实生苗造林成活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0年进行了切根育苗、造林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总结于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在临湘县桃林公社三合大队油茶林场竹咀圹山坡上的一块平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呈微酸性反应。试验地经过细致整地,施腐熟厩肥拌磷肥作基肥。种子是永兴县马田公社枣子大队的“中苞红球”良种。1980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油茶幼苗对锰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及其不同器官对锰胁迫的响应差异,在水培条件下,将培养液中锰离子浓度提高至6 mmol/L形成锰胁迫,就油茶幼苗根和叶在锰胁迫早期(持续20天)的生理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发现,锰胁迫第15天后,少数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出现了褐斑;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幼苗叶与根中的MDA含量、SOD与POD酶活性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根和叶的MDA含量、SOD与POD活性均呈增加或增强趋势,但在不同器官中测定的各生理指标值存在差异,如MDA含量叶根,SOD活性叶根,而POD活性根叶;锰胁迫的最初阶段(第0~5天),SOD活性的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其他两项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说明,在锰胁迫初期,油茶幼苗各生理指标协同响应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但不同器官所受锰胁迫的毒害程度不同,抗逆境的主导酶以及酶响应的速度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研究制订油茶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等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兴建高产油茶基地,提高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能力,帮助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结果表明:3月和6—7月为油茶细根的生长高峰期,油茶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黑地膜处理下于3月出现最大值,而在花生秆+稻草处理下于7月出现最大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增加了总根尖数、总根长以及根总表面积在10~2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的比例,生态膜处理增大了细根现存量分布在0~10 cm土层比例。花生秆+稻草处理显著增大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作用均体现在每个土层中,生态膜处理对0~1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促进作用相对其它土层较大,而黑地膜处理对10~4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0~10 cm土层中的油茶细根直径经4种覆盖处理下都较对照处理有所减小。3月和6—7月是油茶细根生长旺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促进作用最佳,黑地膜次之。  相似文献   

20.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随着林业科学的发展,人们正确地认识油茶和科学管理油茶林有了更充分的依据。应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克服由于过去科学水平低而造成的偏面性和盲目性,趋利避害,使油茶林的管理措施具有合理性、先进性和准确性,为油茶丰产稳产,多产茶油,实现食用植物油料木本化作出贡献。现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关于绿化荒山的“先锋树种”问题油茶生产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生物再生产,它受益于自然,也受制于自然。因此,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