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益微生物菌肥等生物肥在吐鲁番的适用性,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特在吐鲁番市亚尔乡南门村安排了试验,结果显示施用菌肥后,豇豆的生长性状及产量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豇豆种子(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2、4、6、8mg·L-1的se溶液浸种处理6h,研究硒对豇豆芽苗菜产量、品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竹硒(6mg·L-1)漫种可显著提高豇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促进豇豆芽苗菜生长,提高芽苗菜产量。适量的硒浸种可提高豇豆芽菜的品质,在4mg·L-1处理时,芽苗菜的vc含量最高;6rng·L-1处理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一定浓度的硒浸种可以显著提高豇豆芽菜保护酶活性,6mg·L-1处理POD、CAT活性最高,8mg·L-1处理SOD活性最高。适量的硒对豇豆芽苗菜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品质与提高保护酶活性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豇豆芽苗菜生长的se浓度为6mg·L-1。  相似文献   

3.
播期、密度对红豇豆的产量及部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豇豆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小区产量及其他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播期对红豇豆的小区产量和单株结荚数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其中第1播期的产量最高,播期越迟小区产量和单株结荚数越低;3个播期对红豇豆的荚长、荚宽、荚粒数和单荚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3种密度对红豇豆的小区产量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株距越小,小区产量越高;3种密度对单株结荚数和荚长、荚宽、荚粒数及单荚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红豇豆在江苏沿海地区播期不能太迟,太迟会影响它的产量,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无机复合肥和有机无机"牛头"牌复合做试材,探讨施用不同复合肥对豇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豇豆植株生长速率施用"牛头"牌复合肥较快,进口复合肥和芭田复合肥较慢;豇豆可溶性糖、蛋白质量施用"牛头"牌复合肥高,进口复合肥和芭田复合肥低;施用"牛头"牌复合肥豇豆产量可增加30%以上,每公斤养分产豇豆鲜荚分别比进口复合肥和芭田复合肥多19.7kg和19.9kg,分别达1.6倍和1.7倍。  相似文献   

5.
化学调控栽培综合措施对豇豆早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用五因子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氮肥 (N)、丰产素 (FCH)、萘乙酸 (NAA)、防落素 (PCPA)和密度 (D)对豇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这五因素对豇豆产量均有明显的影响 ,而且存在交互作用 ;氮肥、丰产素、萘乙酸能影响豇豆蛋白质含量 ;而氮肥、丰产素和防落素则是影响还原糖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含稀土生物有机肥对豇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复混肥、菜籽饼加无机肥、稀土生物有机肥3个处理,探讨稀土生物有机肥对豇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混肥比较,施稀土生物有机肥的豇豆产量增加21.3%,Vc含量增加28.6%,可溶性糖增加15.4%,硝酸盐降低16.22%。说明稀土生物有机肥对提高豇豆产量与改善豇豆品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旱地粮用豇豆高产栽培技术,2015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阳曲县河村示范基地,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出苗率较露地种植增加10.5%,且明显加快粮用豇豆的生育进程,出苗期提前1d,分枝抽蔓期平均提前2d,开花结荚期平均提前3d。其中覆膜种植和露地种植对豇豆生长影响的最大差异在分枝抽蔓期,株高、复叶数和分枝数显著大于露地种植,为取得高产奠定基础,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较露地种植增加27.4%和20.5%。覆膜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11.3万株/hm~2,且随密度增加产量的变化呈倒抛物线型,而露地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仅为7.5万株/hm~2,且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降低。该区域旱地粮用豇豆采用覆膜种植,播种密度为11.3万株/h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PE地膜(CK1)和裸地(CK2)为对照,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A、B、C、D、E、F)在豇豆栽培中的降解过程,分析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豇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和豇豆生长的影响与普通地膜相当;全生物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覆盖豇豆的产量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地膜覆盖豇豆的产量均高于裸地处理,其中D处理显著高于裸地处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相当,本研究认为在海南以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主要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田重要害虫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玉米田主要害虫防治且具有一定增产效果的安全、高效种衣剂,在大田条件下评价了600 g/L吡虫啉、30%噻虫嗪、200 g/L噻虫胺、48%噻虫胺·吡虫啉4种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靶标害虫及非靶标害虫发生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对靶标害虫灰飞虱、玉米蚜和棉蚜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8%噻虫胺·吡虫啉FSC的防效最佳,在玉米生长后期对玉米蚜和棉蚜的防效仍高于90%;30%噻虫嗪FSC处理在灌浆末期和收获期的黏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清水处理),其他种衣剂处理非靶标鳞翅目害虫种群密度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大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从玉米产量来看,种衣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增产,其中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为10.03%。综合上述结果,在玉米生产中可考虑用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玉米种子,不仅对玉米全生育期刺吸式害虫防效显著,而且增产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颜色(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栽培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豇豆主要害虫蓟马发生量的影响,为绿色防虫网栽培技术在海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下豇豆生育期、株高、茎粗、节间长、叶片叶绿素指数、豆荚性状、商品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豇豆在绿色防虫网覆盖条件下,抽蔓期提前5d,结荚期提前1d,采收期延长7 d;而白网覆盖下豇豆的生育期推迟;同一时期内,绿网覆盖下豇豆的株高、叶绿素指数均最高;白网、绿网覆盖和露地栽培在豇豆采摘盛期的荚长、荚横径和单荚重没有差异,但绿网覆盖下豇豆商品产量比白网覆盖提高8.63%,比露地栽培提高30.87%;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栽培下豇豆蓟马发生量达显著差异(P<0.05),且绿网内蓟马发生量低于白网和露地栽培.[结论]绿色防虫网覆盖栽培能增加豇豆产量,减少蓟马危害,建议在海南南部冬季豇豆种植区推广绿色防虫网.  相似文献   

11.
曾长立  刘丽  陈禅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44-8846,8849
[目的]研究多个因素对豇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五因子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丰产素、萘乙酸与防落素以及密度相配合对豇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这5个因素均明显影响豇豆的产量;氮素、丰产素、萘乙酸和防落素对豇豆维生素C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有明显影响;氮素、萘乙酸以及丰产素则明显影响豇豆粗蛋白质含量;氮肥、丰产素和防落素则是影响还原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复杂。通过综合选优后,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方案为:纯氮16.5 g/m2,丰产素225.0 mg/L,萘乙酸17.4 mg/L,防落素5.9 mg/L,密度10.44株/m2。[结论]该研究为制定豇豆高产优质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豇豆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亩施纯氮13 kg为本试验最佳用量。该处理农艺性状表现最佳,产量最高,亩产量为2 430 kg,比不施氮肥增产184 kg,增产率为8.19%;比农户习惯施肥增产100 kg,增产率4.29%;与不施氮肥、亩纯氮用量7 kg处理、农户习惯施肥产量差异显著,与亩纯氮用量10 kg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亩纯氮用量13 kg处理收益最高,每亩收益达到10 764.6元,比不施氮肥增加收益765.6元,增收率7.66%;比农户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84.6元,增收率6.79%。亩纯氮用量13 kg处理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实现了肥料的高效利用。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亩纯氮用量7 kg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有机质、全氮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施肥管理对害虫密度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施肥方式、施肥方法和施氮量的试验中,害虫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均有明显的差异。施肥方式应选择以有机肥为主,按配比施用一定量的无机化肥,以提高分蘖能力,形成一定的高产群体,形成多穗大穗,既可以获得水稻高产,又可以有效地减轻害虫发生危害。施肥方法应推广应用一次性全层基施法(漏水漏肥的沙田除外),充分发挥高肥田供肥能力强的作用,使水稻前期生长稳得住、中后期易于形成稳健的高产群体;禾苗茂盛而不徒长,叶色正常而不贪青,有利于保持水稻高产而减少害虫密度。水稻的氮素营养状况,对生境选择性较强的害虫是最敏感要素,如稻纵卷叶螟蛾卵量均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在水稻高产栽培时,提高氮肥用量的同时,必须强调磷、钾肥的配合施用,且无机化肥氮:磷:钾以1.0:0.6:0.9为宜。  相似文献   

14.
沼液对番茄、萝卜、芹菜、豇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商品蔬菜生产中农户为了保证产量收益,化肥、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品质逐渐下降.为了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结合贵州省沼气池建设及使用中所产生的大量沼液,以沼液作为追肥在蔬菜生产中施用,可调节作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平衡,增强光合作用能力,蔬菜品质好、商品率高,同时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土壤污染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连作豇豆产量、品质及连作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豇豆开花结荚期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化肥处理高出10.35%~45.59%、29.42%~49.12%和18.90%~38.41%;施用有机肥的豇豆死苗率低,分别比施用化肥降低了61.35%、23.72%和49.05%;产量分别提高了41.39%%、22.97%和29.70%;豇豆中可溶性蛋白、淀粉、总糖、还原糖和Vc分别平均提高了3.40%~9.49%、5.21%~13.91%、11.16%~27.27%、11.63%~32.56%和17.19%~25.05%;豇豆中有机酸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2.90%~35.48%和16.48%~37.45%。其中,鸡粪有机肥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效果最好,也对连作豇豆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Vc和亚硝酸盐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是较为理想的有机肥种类,值得在连作豇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得出几种主要菜虫的防治指标,测定了春甘蓝京丰1号不同生育期的绿叶数及全株叶面积和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食叶面积并进行了田间剪叶试验。结果表明:甘蓝莲座期对外叶损失有相当强的补偿力,每株有菜青虫3.5头(即每357cm^2叶面积有1头)时产量比对照约增10%,据此认为每株春甘蓝上的菜青虫或甜菜夜蛾多于或等于5头时应防治,甜菜夜蛾与菜青虫、斜纹夜蛾多于或等于1.5头时应进行防治;菜球充实初期次之,每300cm^3叶面积有菜青虫1头(合每株26.7头)时比对照约增产3.6%;结球始期对虫害敏感,每315cm^2叶面积有菜青虫1头(合每株12.7头)时减产4.1%。心叶及球叶受害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与外叶受损相似的趋势,莲座期剪去心叶面积多达3/4,约合0.91头菜青虫取食心叶,比对照增产6.3%;菜球充实初期各层绿叶剪去1/3面积,约合每株4.2头菜青虫取食球叶,增产6.1%,但剪去1/2即约合8.4头菜青虫取食球叶则减产6.82%;结球始期不同剪心叶量均导致减产,倒如每株剪心叶1/3,约合0.73头菜青虫取食心叶,减产2.4%。菜球充实初期,球叶损伤减产程度虽然不如结球始期剪心叶的严重,但成熟菜球外观畸形,未达上市标准,若加工腌菜则无妨;如剥去损伤球叶,虽可上市,但减产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旭东 《农学学报》2022,12(11):11-13
覆草是果园生态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覆草园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果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清耕园相比,覆草园天敌数量显著较高,而且靠近麦田的覆草园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覆草园,覆草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明显;覆草桃园节肢动物的物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等都明显大于清耕桃园,而且苜蓿覆草桃园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三叶草覆草桃园。  相似文献   

18.
果树行间套种地被植物对天敌及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果树行间种植不同地被植物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种植地被植物后,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清耕区;从天敌总量来看,禾草区较清耕区天敌增加57.36%,紫花苜蓿区较清耕区增加177.90%,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较清耕区增加369.03%;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和紫花苜蓿区的天敌发生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种植地被植物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明显,以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作用最好,平均控制效果为85.98%,其中对蚜虫类的控制效果可达94.07%,红蜘蛛类为80.39%,鳞翅目幼虫为88.14%,其他类害虫为81.30%。  相似文献   

19.
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的诱杀作用及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板诱杀香蕉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西蕉为供试品种,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香蕉害虫,研究其杀虫效果。[结果]黄色诱虫板在蕉园的诱虫谱较广,可诱杀8目24科小型昆虫的成虫。其对目标微小害虫如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诱杀作用较明显,诱虫量分别占总诱虫量的41.10%、14.80%和3.97%。不同时期的诱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8月中旬~10月中旬诱虫量最多,占总诱虫量的53.80%。在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黄色诱虫板对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田间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1.3%、44.3%和37.1%。[结论]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控制秋季豇豆生产中的徒长问题,本试验以安豇长青及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5%调环酸钙泡腾粒剂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剂量的应用对比试验,设置5个不同剂量(270.0、377.5、405.0、472.5、540.0 g/hm2)和1个清水对照组处理,在幼苗期喷施,观察分析其对于秋季豇豆的控旺效果、产量、商品性等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苗期使用适量的5%调环酸钙泡腾粒剂,不会对豇豆的物候期及商品性造成影响,并且具有明显的控旺效果及增产效果。综合来看,在405.0 g/hm2的使用剂量下,对于秋季豇豆生产的控旺效果与增产效果表现最佳,对于始花高度的抑制率可达到55%,增产效果可达到28.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