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养蜜蜂在我家有着两个时代的历史,1943年,在我地中心小学教书的父亲就开始了养蜂,那时我才3岁。父亲和另一位老师一同从外地买回了两群意蜂,开始了蜜蜂饲养;第二年以每人两群各自经营。父亲养的蜜蜂放在自家院子里,多的时候十几箱,少的时候三、五箱。那个年代,我的家乡蜜粉源植物很多,从春天开始,杨、柳、桃、杏、李、梨,油菜花、柿子花、刺槐花、椿树花、芝麻花、棉花、玉米、豆类等,尤其是油菜、刺槐、椿树、芝麻、  相似文献   

2.
周大强 《草原》2012,(3):55-60
正父亲的颜色父亲五十岁以后,一天天黑瘦下去,皮肤都成了泥土的颜色。而我刚过三十岁,也开始按着父亲的模样生长。父亲说,你这一身颜色,全村找不出第二个来,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我无愧祖宗了。  相似文献   

3.
《草原》2017,(7)
正睁开眼睛,闭上眼睛,故乡都是一堵墙,恍惚的墙。那堵墙在孟少辉的眼睛里晃来晃去晃来晃去,四十年了。孟少辉问,娘,我的故乡在哪里?母亲,不知道。孟少辉问,爹,我姓什么?父亲,不知道。问来问去,父亲母亲就老了,就去了。临去的时候,父亲母亲对他说,我们真的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你姓什么。父亲母亲告诉他,他们见到孟少辉的时候,孟少辉六岁,虚岁六岁。他们问卖孩子的那个人,那人说,你的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父爱如山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兽医,1958年参加工作,为了事业,父亲很晚才成家。在他39岁时,母亲才生育了我。中年得子,照理应当倍加溺爱才是,可父亲对我,与对姐姐并没有什么两样,有时甚至还严厉些。父亲长  相似文献   

5.
我是天津市武清县东马圈乡第一个奶牛专业户。1987年我贷款7,000元买了3头奶牛,1988年已经全产奶了,3头牛每天产奶55公斤。我算了一下,我家一年除去成本净收入可达6,000元;如果近几年再多产几头小母牛,那就阔了。1987年我村土地进行了调整,我家只分了6亩地。我想靠这点土地致富是不行的,就多方面了解致富门路.一位畜牧师告诉我可以养奶牛。但是我从没养过奶牛,不懂养奶牛的技术,就托人买了几本养奶牛的书,反复地学,又到几十里外的一个养奶牛专业户那里去看,去问.经  相似文献   

6.
《蜜蜂杂志》2021,41(6)
正提笔之前,先感谢大自然中的小精灵——蜜蜂,给人类健康带来福音。奶奶1922年4月出生,到2021年已经99岁高龄了。笔者小时候常听奶奶说起,她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养了几箱蜜蜂,到了70年代,我的父亲已是本地的专业养蜂户,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走南闯北,追花夺蜜,至今有50年了。1994年,我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饲养蜜蜂。1996年,我边养蜂边自学中医、西医等基础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我用蜂胶治愈腹泻者多人。1.我镇津锋村张大的孩子 1周岁 ,因腹泻在医院治疗无效。后来找到我 ,我让他服用蜂胶粉 3次 ,每次用温开水冲服 3克 ,间隔 4小时 ,腹泻治愈。2 .邻居王传玉 ,女 ,4 7岁 ,在江津市城郊养奶牛。因患腹泻在医院多次输液无效。我给她 15克蜂胶粉分 3次用温开水冲服 ,每次隔 4小时 ,服后很快痊愈。3.江津市支平乡马老汉 ,男 ,6 4岁 ,因腹泻数日卧床不起。他女儿焦急万分地找到我 ,我让她把 15克蜂胶粉带给父亲分 3次服用。之后来电话说 ,父亲腹泻止住了。蜂胶治腹泻有效$江津市先锋镇高牙乡联合蜂场!402273@李…  相似文献   

8.
我父亲由于患气管炎 ,5 0岁以后 ,夏季可下地干活 ,冬季则不敢出门。后来到农场看管苜蓿。苜蓿开花时 ,许多养蜂户把蜂群搬来采苜蓿蜜 ,摇蜜后都要送点给我父亲。父亲服蜂蜜后 ,气管炎逐渐好转 ,由于父亲亲身感到服蜂蜜好 ,便养了 2群蜂 ,坚持服蜂蜜三四年后气管炎好了。从此 ,不论是春夏 ,还是秋冬 ,未出现过咳嗽、气短现象。父亲每年要服七八千克蜂蜜 ,今年 78岁了 ,身体仍很健康。我 18岁开始患支气管炎。自父亲养蜂后 ,我同他一起管理 ,也经常享用蜂蜜 ,不知不觉气管炎也好了。常服蜂蜜能治气管炎@邓明远!山西省永济市北城区赵柏村5组04…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说 ,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 ,其实 ,人生的路是不平坦的 ,养蜂的路也不例外。我认为 ,养蜂是一项充满苦涩和甜蜜的事业。因为太苦涩 ,许多蜂友曾经在养蜂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1992年秋 ,我随父亲学养蜂 ,岁月如梭 ,一晃一个冬天过去了 ,可我一点收获也没有。1993年春 ,蜜蜂开始忙碌起来了 ,我看见父亲每隔几天要给蜂群喂糖、检查、加脾 ,便开始用一个日记本把每天做了些什么记下来 ,渐渐地 ,我感到每一天都有要记的事情 ,如今天是什么天气、气温如何 ,今天在干什么 ,明天又是什么情况 ,后来我干脆改成用农历做记录…  相似文献   

10.
文丽 《中国蜂业》2023,(2):9-12
<正>青年教师季福标,用3箱蜜蜂开启一生的事业1980年,17岁的季福标高中毕业后,回到乡下的一所中学当乡村教师,彼时父亲买了3箱蜜蜂饲养。季福标由此开始了养蜂生涯,正是这3箱蜂开启了福标品牌的发展壮大之路。寒来暑往,每天看着父亲饲养蜜蜂的季福标,在1983年开始独立饲养蜜蜂,并且在不久之后辞去教师工作,回家专职养蜂。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这里有些养奶牛的开始陆续卖牛了,快来瞧瞧吧!"近日,河北省新乐市的一位读者给本刊打来电话,非常焦急地向记  相似文献   

12.
<正>也许是缘分,在我24岁那年,正值仲春时节,一窝蜜蜂嗡嗡涌来,把我从午睡中唤醒。睁开朦胧的眼睛,只见它们纷纷钻进我那留有一点缝隙的旧书柜里。我一骨碌爬起来,下床蹑手蹑脚地走近书柜,生怕惊动了这些小精灵,心里又惊又喜。等到傍晚,父母收工回来,我将这一喜讯告诉了他们。在父亲的指点下,我开始了饲养蜜蜂的生涯。每天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八五一一农场地处黑龙江省东部,耕地面积27万亩,职工8000多人。农牧结合,发展奶牛业的条件十分优越。1963年开始发展公养奶牛,1980年全场出现15家个体养奶牛户,饲养奶牛42头,占全场总存栏数的2.9%。1985年底,个体奶牛户发展到622户,养奶牛1795头,占全场奶牛总存栏数的44.4%。到1991年末,全场个体养奶牛户发展到1360户,养奶牛4308头,全场奶牛占总存栏数6199  相似文献   

14.
正母亲的老家是北京,二十岁前一直生活在怀柔的一个村子里,和父亲成亲后,就去了父亲的老家——昌平的一个村子,1972年随转业的父亲迁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定居,直到现在,整整45年。以前父亲总说,是他把母亲和我们带到城里,要不是他,母亲和我们都是农民。这话不假,但当我十几岁时,听到父亲这样对母亲说时,发现母亲眼圈红了,隐忍着怒气和委屈,再大些,我明白了,父亲大男子主义式的特意强调伤害了母亲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2月13日,是我母亲100周岁生日,不由引起我50多年在蜂业路上的感悟。50多年过去了,虽说养蜂没有发大财,但却造就了我家亲人们超出常人的高寿,爷爷1969年仙逝,享年87岁,父亲1995去世,享年85岁,大娘2010年仙逝享年96岁,婶母于2012年过世了,有94岁高龄。现如今100周岁的母亲姐弟四人全部健在,姨母95岁,大舅91岁,二舅82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怀念     
<正>2014年6月15日,时值父亲节。当天下所有的子女都向父亲献上美好祝愿时,我的父亲——一个从事养蜂半个世纪,积累丰富养蜂经验与蜜蜂结下不解情结的耄耋老人,却在这一天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永远的伤痛。父亲名叫张宗其,20世纪60年代开始养蜂,那时交通不便,购买巢础很困难。父亲想方设法,费尽心思,终于购买到巢础机。从此,我们家便挂起  相似文献   

17.
正加入养奶牛的行列,每一个人都是做着赚钱梦开始的。有的梦想成真,养奶牛赚得盆满钵满,人财两旺,越来越发达;有的老板仍在苦苦挣扎,尚未悟出养奶牛如何赚钱的真谛,长期不能进入奶牛生产良性循环,人不济,牛也惨;有的小试牛刀,急流勇退,另择他业,退出奶牛养殖圈。总之,养奶牛比从事其他养殖业的要求更高,不是谁都能如愿赚钱。奶牛生产,客观地说,应该是畜牧业里的高科技。因为奶牛生产中集成了经营管理、遗传育种、繁殖改良、营养饲料、青贮生产、卫生安全、疾病防控、动物福利、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环境友好、粪污处理、生鲜乳质量控制等等  相似文献   

18.
沟通热线     
<正>你问我答1河北省徐水县的读者王先生(15027879694)来电询问: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奶牛养殖技术服务工作,目前我国的散养奶牛户全面进入小区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 朱昌平博士(Dr.Alexander ChongPing Chu)是新西兰著名的草地农学家。朱博士1941年出生于上海。在马来西亚度过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十六、七岁时便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在马来西亚沙巴农业局工作。六年后(1964年),考取了梅西大学奖学金留学生,奔赴新西兰开始了大学生活。1968年,在梅西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71  相似文献   

20.
赵卡 《草原》2013,(6):29-44
托克托县在我们萨拉齐县的西南方向,我十六岁那年去过一次。托克托县简称托县,就像我们萨拉齐县简称萨县一样,把萨拉齐和托克托并列起来用的,是两句俗话,第一句叫萨托二县出土匪,第二句叫萨托二县没好人。这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有道是好事不出门,臭名传千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萨托二县真没好人,做个买卖娶个媳妇,若是被人知道你是萨托二县的人,那就完了,谁敢和坏人打交道啊。我母亲一说起来这个就后悔得不行,她说当初本不想嫁给我父亲,因为我父亲是个骗子,但为什么后来又嫁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