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氯联苯对鸡胚睾丸结构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用海兰鸡作为实验动物 ,研究了多氯联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对鸡胚胎期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入孵前将多氯联苯商业混合物 Aroclor 12 5 4花生油制剂注入海兰种蛋卵黄内 ,试验 、 、 组剂量分别为 1、10、10 0 μg/枚 ,体积为 10 0 μ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花生油 ,统计分析死亡率和孵化率 ,并取出新出壳雏鸡的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 ,雄性雏鸡的睾丸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与对照组相比 ,其横截面积、精细管直径和精细管面积占睾丸横截面积的百分比显著降低。在 组 ,雄性雏鸡的大部分精细管降解甚至消失 ,其睾丸内精细胞的分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几乎所有生殖细胞都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 ,而在 、 组则只有散在的发生。本试验结果表明 ,PCB干扰鸡胚性腺的发育 ,并具有抑制禽类睾丸发育和精原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除了对神经元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参与信号传递与疼痛调节机制外,还具有一些免疫学特性。所以,对于动物的一些神经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发育的毒性和雌性激素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内分泌干扰物多氯联苯 (PCB)对鸡胚性分化开始后性腺发育和配子分化的影响。在孵化的第 10天向气室内注入 Aroclor12 5 4或雌激素 ,第 19天取出睾丸和卵巢 ,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PCB明显促进卵巢皮质的发育 (P<0 .0 5 ) ,效果类似 17β-雌二醇 (E2 ) ;对睾丸发育也呈现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生精细胞分化受到抑制 ,细精管管壁显著变薄 (P<0 .0 1) ,而 E2 作用于睾丸会导致睾丸萎缩 ,甚至雌性化 ,睾丸横截面积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细精管管壁也变薄 (P<0 .0 5 )。PCB的上述雌激素样作用能被克罗米酚 (clom iphen)阻断。此外 ,与 E2 相比 ,PCB对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表现出强烈的毒性作用 ,使大多数生殖细胞发生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 ,细胞间隙增大 ,雄性的细精管结构也受到破坏。以上结果表明 ,PCB对鸡胚性腺呈现出毒性和雌性激素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稀土对鸡胚细胞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CL-1.CL-3.STV-2等三种剂型的稀土。在5ppm 时对鸡胚细胞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其中 STV-2作用最佳。剂量过小时,作用不明显;剂量过大则呈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有效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为体外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本试验于无菌条件下取新生1 d~3 d的SD大鼠的大脑皮质,经1.25 g/L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分离细胞,差速贴壁处理以去除成纤维细胞,用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之后借助摇床振荡及传代的方法去除其他细胞,并以GFAP-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具备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并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纯化率达95%以上。试验表明上述方法可获得符合体外研究要求的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7.
实验探讨了大豆黄酮(DAI)对伊莎鸡卵泡发育及其芳香化酶(P450arom)mRNA表达的影响。实验选取16只产蛋后期伊莎鸡,等分为对照组和DAI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mg/kgDAI。实验持续7周后,分离排卵前卵泡(F1、F2、F3……)的颗粒层及小黄卵泡和大白卵泡,通过RT-PCR法检测P450arom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DAI明显提高了伊莎鸡小黄卵泡和大白卵泡的数量,P450arommRNA在伊莎鸡不同发育阶段卵泡中的表达存在差异,部分卵泡P450arom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因此,在产蛋后期伊莎鸡基础日粮中添加DAI可增加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数目,上调部分卵泡中与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以促进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8.
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的粘着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鸡源大肠杆菌在改良马丁肉汤、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毛的表达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培养的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的粘着。大肠杆菌O78、O36、O49在改良马丁肉汤和麦康凯琼脂上经37℃72小时培养后菌毛生长良好,能够牢固地粘着在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绒毛上。  相似文献   

9.
适应Vero细胞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X毒株,通过对鸡胚的致死作用、病理变化的结果表明,IBDV X毒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后,各试验代次毒株均能适应鸡胚,并引起鸡胚死亡,对鸡胚的致病性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
选择120只1日龄健康固始鸡,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组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30mg/kg的大豆黄酮的日粮,试验期为42d。分别于2、4、6周龄每组随机抽取10只鸡称重并屠宰,测定鸡血清、胸肌和腿肌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以探讨大豆黄酮对固始鸡血清及组织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0~30mg/kg的大豆黄酮,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添加20mg/kg的大豆黄酮,可于4周龄和6周龄时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P0.05)。添加大豆黄酮可降低固始鸡胸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但对腿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ELISA法检测Caspase-3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q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Rs)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12.5~50.0 μg·mL-1 ZEA显著抑制DF-1细胞增殖(P<0.01),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25.0 μg·mL-1 ZEA处理细胞24 h后,上清液中LDH和Caspase-3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降低(P<0.01)。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Bcl-2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ERs相关基因GRP78、ATF6、ATF4、CHOP、PERK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表明,ZEA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导致细胞凋亡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发挥毒性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ZEA对鸡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解毒手段奠定基础,对相关禽类疾病治疗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代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从体内取出的组织细胞生存、生长和传代,并维持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鸡胚成纤维细胞具有相对容易获得、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良好的耐受性、性状比较稳定等特点,使得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论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技术,如鸡胚的取材、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同时介绍了应用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及其特性,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酶-EDTA联合消化和分步消化2种方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贴壁细胞覆盖率选择细胞传代的适宜消化方式;筛选了传代细胞培养液中L-GLN和胰岛素的最佳浓度,通过贴壁差进一步纯化盲肠上皮细胞,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糖原染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传代细胞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胰酶-EDTA联合消化、15min贴壁差纯化除去成纤维细胞,72.5mg.L-1 L-GLN、0.05mg.L-1胰岛素和5%FBS的传代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经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AKP、Vimentin及PAS染色,所培养的传代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在传代后24~72h盲肠上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贴壁细胞覆盖率达85%以上;细胞凋亡测定表明,细胞连传5代,活性较好,第6代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贴壁细胞覆盖率降低。本研究提示用该法传代可获得稳定、数量大、活性高、纯度高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质粒pEGFP-C1转染到培养至第二代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同时使用活体DNA染料Hoechst3334(2H342)对CEF细胞核荧光染色,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和RT-PCR方法检测GFP的表达产物。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CEF的胞质和核均呈现绿色荧光,且细胞核的绿色荧光强度强于细胞质,在H342作用下,细胞核呈现蓝色荧光;转染细胞中转录产物经RT-PCR扩增后,在凝胶上可见与GFP基因片段分子量大小一致的条带。可见,GFP基因可以被转染至CEF中,并在CEF中表达。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鸡胚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指数、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探讨内源性抗氧化活性物质变化,旨在为胚胎的抗氧化系统形成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鸡胚在发育初期,胚胎内维生素C、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卵黄内的抗氧化能力指数水平则逐渐降低.此外,试验结果还提示每克组织内的抗氧化指标在孵育前期呈递增趋势,发育至13日龄时随着体内抗氧化功能的健全而单位组织内的抗氧化水平趋于下降.以上结果说明,鸡胚内的抗氧化系统是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日益完善的,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鸡早期胚胎精原细胞和睾丸发生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连续切片技术,研究了15~45期(孵化50h~19d)鸡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精原细胞与睾丸发生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孵化第22~28期(第3.5~5天),原始生殖腺内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胞质内的糖原颗粒开始分解;第29期(孵化第6天),鸡胚性腺开始分化,PGCs的糖原颗粒进一步分解;第31期(孵化第7天),PGCs内的糖原颗粒完全消失。在雄性,性腺开始显示睾丸特征,PGCs分化为精原细胞;第34期(孵化第8天),睾丸内曲精细管索开始形成,呈实心状,精原细胞位于其中;第35~37期(孵化第9~11天),曲精细管索数量逐渐增加,索内精原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单层排列,且已分化出支持细胞,但数量不多,形态不易分辨,间质内有少量间质细胞;第38~40期(孵化第12~14天),可见到典型的曲精细管,精原细胞数量增加,支持细胞亦增多;曲精细管间的间质细胞成群分布。第40~45期(孵化第16~19天),两侧睾丸大小略有差异,右侧稍大于左侧,精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葡萄串状分布在曲精细管的中央;曲精细管的管腔已经形成,精原细胞已分层排列。  相似文献   

17.
将精氨酸霉形体(Mycoplasmaarginini,简称MA)和莱氏无(需)胆甾醇霉形体(Acholeplasmalaideawii,简称AL),分别接种于鸡胚细胞,电镜下观察结果如下:(1)此2种霉形体在形态、细胞内分布、增殖形式和吞噬功能以及对培养细胞的选择性等方面是相同的;(2)此2种霉形体引起培养细胞的病理学过程不同。接种MA的鸡胚细胞,早期即出现髓膜样结构和脂质体等退行性变化,晚期在细胞质内才能见到空泡出现;而接种AL的鸡胚细胞,早期即可出现细胞质内的空泡化现象,晚期细胞质内才可见到髓膜样结构和脂质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白细胞介素 18(IL- 18) c DNA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 ,应用 RT- PCR技术 ,从鸡新城疫 系病毒接种 4 8h左右的罗曼鸡胚脾细胞中扩增出鸡 IL - 18全基因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扩增片段全长 5 94 bp,共编码 19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 ,其中含有表达完整功能蛋白所必需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该序列与国外报道的鸡 IL - 18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8%和 10 0 % ;序列中编码成熟蛋白的这段基因与国内报道的源自白来航鸡编码 IL- 18成熟蛋白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8%和 99.4 %。本研究为鸡 IL - 18的扩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扩增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IL- 18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鸡胚肠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嗜热菌蛋白酶分离培养18日龄鸡胚的肠上皮细胞,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TLR表达谱,并对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得到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采用低速离心和差速贴壁进行纯化,得到90%以上纯度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鉴定为阳性;10种TLR在鸡胚肠上皮细胞上均有mRNA表达,但其丰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