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冀中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1996年在石家庄河北棉花所黄、枯萎病混生病圃,对中棉所12每年8月20~25日进行黄萎病调查,并与当地6~8月每旬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与发生黄萎病关系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气温27℃是发病轻重的转折点,7月中下旬的气温是影响黄萎病发病强度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高温、低湿、少雨轻病年和低温、高湿、多雨重病年,两者出现频率接近50%。经过对黄萎病指(Y)与所有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因子为7月中旬湿度(X5)、6月下旬降水量(X12)、7月中旬降水量(X14)、7月下旬日照时数(X24)和6月下旬平均气温(X30),得出回归方程可试用于黄萎病发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6,(5):10-11
本文以日照时数少、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的长江流域棉区点南京,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的西北内陆北疆早熟棉区点石河子,日照时数和昼夜温差居上述两地之间,但温光资源有一定差别的黄河流域中早熟棉区点安阳和保定作为3个棉区的典型生态区代表,研究与棉纤维品质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在较大时空尺度上双向变化过程中的纤维品质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棉花产量和品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因子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级的影响。结果在明,气象因素的变化曲线与皮棉单产和纤维品级的变化曲线相似。气象因子与皮棉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平均为0.6422.与纤维品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5558.对湖南棉花皮棉单产和纤维品红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降雨日和日照时数,影响最小的是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辽市气象因子对红薯种植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通辽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红薯推广种植基地的种植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数据,对气象因子与红薯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积温、日照时数与红薯产量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837,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红薯产量未达到显著水平。除发根返青期外,其他发育期与全生育期的积温变化特征近似,相关系数均在0.788以上;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与全生育期变化特征一致;仅薯块膨大期与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和0.936。热量和光照条件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大,是红薯种植的限制因素,降水对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开展棉花产量预报对山东省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山东省1990—2020年棉花产量资料及同期山东省17个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通过膨化处理及相关分析确定影响山东省棉花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以候为时间步长的山东省棉花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将全省划分为4个区域,利用模型对全省及各区域1990—2016年棉花产量进行回代检验,对2017—2020年棉花产量进行试报。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全省平均准确率为94.1%,各区域检验准确率在87.3%~94.1%之间;预报准确率全省平均为95.1%,鲁南、鲁中、鲁西北、鲁东地区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2.1%、91.5%、91.5%、90.9%。研究结果为山东省棉花产量的定量、动态、精细化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陇东南“花牛”苹果产量质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苹果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发展优质高产特色产业,运用陇东南"花牛"苹果产地1981—2016年试验资料及气象资料,建立苹果产量、质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天水"花牛"苹果产量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热量条件。1981—2016年,随气候变暖,"花牛"苹果含糖量、硬度下降,含酸量上升。含糖量与7—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呈显著正相关;含酸量的倒数与7、8、9月平均气温的倒数呈显著负相关;硬度与7、8、9月平均气温的自然对数呈负相关;果型指数与8月中旬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累积重量及果径大小与≥10℃积温相关性显著,可用S型曲线模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在果树生长的关键时期加强果园水肥、病虫害、修剪等各项管理,是提高果品产量及商品等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供钾水平对棉花产量构成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34个棉花材料,于2007-2008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供钾水平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二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在气候条件不利的2008年表现更为明显;铃数受供钾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铃重,衣分受影响最小.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缺钾条件下衣分与产量的关系相对密切,而供钾水平对...  相似文献   

8.
黑龙港流域冬小麦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在与小麦产量相关的35个气象因子中有12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灌浆期降水与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小麦产量形成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拔节期降水量和返青期降水量;5月份的蒸发量与冬小麦产量密切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对小麦产量形成起较大的负向作用;小麦越冬期间的气温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因素。据此,在制定小麦生产管理计划时,应将以上因素作为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棉花新品种(系、组合)的生育期、生长势、抗病性、棉花品质、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筛选出2010-3、H-19、6-2、107、单-5、Kw-10适宜北疆棉区推广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为北疆地区棉花新品种种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于1994/1995、1995/1996年采用满播小麦、一熟棉花和麦棉两熟不同配置方式4种处理研究了共生期麦棉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和总积温。结果表明,不同熟制、麦棉复合群体不同配置方式作物层温度垂直和水平方向廓线不同。与一熟棉花相比,共生期52d不同群体近地面作物层日平均温度2a显著低,依次是:满播小麦低7.2和4.6℃d-1、3—1式麦带低5.6和4.1℃d-1、4—2式麦带低5.5和3.4℃d-1、3—1式棉带低2.9和2.9℃d-1,4—2式棉带南行低2.8和2.4℃d-1、4—2式棉带北行低2.6和1.6℃d-1;共生期52d近地面作物层≥15℃积温亏缺顺序是:满播小麦群体(-372.9和-241.2℃·d)>3—1式配置(-231.5和-184.6℃·d)>4—2式配置(-189.2和-128.7℃·d)。不同复合群体温度日较差大小的顺序是:一熟地(20.6℃d-1)>4—2式北行(19.6℃d-1)>4—2式南行(19.1℃d-1)>3—1式(17.9℃d-1)。共生期间温度日较差达到20℃,有利于棉花培育早壮苗,唯4-2式棉带北行棉花趋于一熟棉花。本研究揭示出麦棉复合群体的低热量胁迫  相似文献   

11.
 通过播期设置营造着果点棉铃差异性或相近性温光条件下完成棉铃发育过程,研究温度及光照两个气象因子对棉铃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光条件各着果点棉铃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变异单铃纤维重>单铃子棉重>单铃生物量>衣分,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各着果点上不同开花期单铃纤维重极显著差异趋势一致,其它性状差异趋势不尽一致。依据温光气象因子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正相关,建立逐步回归分析动态模型分析铃期更具重要的影响因子,相对单铃总生物量6.0~7.0 g和单铃子棉重4.8~5.4 g的≥15℃有效积温范围为408.90~764.77℃和471.12~729.74℃,相对单铃纤维重1.8~2.3 g、麦克隆值3.5~4.9、纤维长度27~31 mm的平均日最低温度范围为15.46~26.33℃、13.1~23.6℃、15.9~26.6℃,相对纤维比强度值24.0~26.0 cN·tex-1的日均温为21.2~23.7℃,相对衣分40%~42%的有效太阳辐射总量范围为871.45~899.57 MJ·m-2 。据此可分别推理出江淮生态棉区目标性状棉铃的临界开花日。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气象因子对河北省中南部棉纤维品质影响,2007-2008年在南宫、辛集、保定三个生态点设置田间实验,供试品种为鲁棉研27号,研究表明:不同生态点、开花期间棉纤维比强度、2.5%跨长、马克隆值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不同开花期棉铃纤维伸长率差异呈显著水平;同比强度相关性呈显著水平的气象因子共5项,分别为日均温、日温差、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2.5%跨长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同伸长率相关性呈显著水平的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马克隆值同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温差呈显著负相关,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棉纤维各项指标与影响其最大气象因子多项式拟合表明,当棉铃发育期日均温为25-26℃纤维比强度较好,日照时数为6.5-7.0小时,棉纤维伸长率最大,马克隆值适宜的日最高气温27-28℃或30-31℃。同时,建立了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动态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将为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和品质生态模型定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在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影响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初步分析了应当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通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南通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2009年南通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分析3个试点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生育期的平均温度及整个生育期温度与籽棉产量、单铃重有极显著相关,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中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棉花的产量越高。适宜的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降水量过多过少都会对棉花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花铃期的降雨量与皮棉产量有极显著负相关。花铃期降水量越多,则棉花的产量越低,这是因为雨水过多棉花脱落增加,结铃数下降所致。各生育期及整个生育期的日照时数与棉花籽棉产量、单铃重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花铃期的日照时数与皮棉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总之,南通气象条件与棉花产量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光照是影响南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本溪山区水面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3-2010年E601小型蒸发皿蒸发量、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水汽压等气候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蒸发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山区水面蒸发与气温、降水和水汽压关系比较密切,与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较差。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温>水汽压>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如果年平均气温升高1℃,年水面蒸发将增大66 mm;年降水量增大10 mm,水面蒸发将减少2.7 mm;年相对湿度增大1%,水面蒸发将减少16 mm;年平均风速增大1 m/s,水面蒸发量将减少154 mm。本研究揭示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本溪山区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为山区水资源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濮阳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濮阳市1970~2009年共4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得出:夏玉米产量气象波动指数为0.139,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0.3914)的35.51%,气象因子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降水、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气温、7月上旬和8月上旬的日照时数等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6月上中旬播种期的干旱、7月上旬拔节期的卡脖旱、8月上旬开花授粉期的雨涝是夏玉米生育期中几个需要注意的气候现象。  相似文献   

17.
气象要素对浅层土壤水分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研究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作物生长期,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2012年4—9月土默特左旗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有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有降水天气和无降水天气条件下,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4个气象要素对日10 cm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无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研究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同一气象因素可能对同一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关注土壤水分的变化,应根据天气条件的不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掌握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土壤水分资源。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气温差是表征其生理生态特性重要参量之一。此研究利用合肥2008年一季稻孕穗抽穗期叶温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对叶温、叶气温差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刻水稻阴阳面叶温仅有细微差别,而不同时刻叶温是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叶温与气温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叶气温差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三者线性相关性水平依次提高,且均优于叶温与气温;叶气温差与VPD进行二次曲线拟合时,相关性水平仅略有提升,但该二次曲线关系能很好地解释VPD通过影响叶片蒸腾而引起叶气温差的变化的现象。此方法建立叶气温差与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拟合方程,可用于估算叶温,服务于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及水分胁迫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