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40只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2天,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绒毛基部发展,并伴随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病变向着空肠段发展,进一步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于小肠中后段形成假膜包裹肠内容物的栓塞物或直接由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地不死肠粘膜混合凝固形成栓塞物阻塞肠腔,使外观膨大,肺充血和出血,肾充血、出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部分病例肝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后期部分病例气管、腺胃上皮细胞脱落,早期部分病例心充血和出血,食道、胰腺及脑正常,电镜下可观察到小肠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胞浆严重空化,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部分受到损害的线凿全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有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及部分线粒体肿胀、脊断裂;而心肌细胞粗面内质网的轻度扩张及胞核畸形。本文还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与小鹅瘟的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鸡轮状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特点,对自然发病和人工发病轮状病毒感染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特征性的病理剖检变化为肠黏膜脱落出血,呈卡他性炎症表现。特征性组织学变化为小肠绒毛显著缩短,肠腺深度增加;除肠绒毛缩短外,肠上皮还变为扁平或立方形,并伴发坏死、脱落,黏膜充血、水肿与淋巴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嵴变粗,排列紊乱;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均扩张呈圆形,粗面内质网表面的核糖体部分脱落,胞浆内游离的核糖体减少。  相似文献   

3.
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强毒CH株经尿囊腔途径人工感染10日龄鸭胚,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死亡鸭胚的尿囊膜、肠、心、肝、脑和肌胃组织中,均观察到60~70nm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主要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而进入细胞质内,然后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装配。最后病毒粒子通过核膜和细胞膜破裂的方式被释放。病毒侵害的主要靶细胞包括鸭胚尿囊膜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肠道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肝细胞、肌胃黏膜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等,表现为细胞核内外膜间隙严重扩张,细胞质整体结构严重空化。病毒侵害的主要靶细胞器包括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尿囊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出现固缩和异常聚集变化,而其他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均表现为肿胀和嵴断裂、消失。本试验还发现NGVEV可诱导宿主细胞发生严重的细胞凋亡现象,表现为细胞皱缩,胞核内染色质密度增高,核固缩成一个或数个团块凝聚在核膜周边,胞质浓缩深染并形成凋亡小体。  相似文献   

4.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新型病毒引起雏鹅的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索性及坏死性肠炎。本病主要发生于3~30日龄的雏鹅,以肠道出血以及形成凝固性的栓塞物为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引起的3~30日龄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和坏死性肠炎。以昏睡、腹泻、消瘦、喙端色暗为主要临床症状。其病理特征为小肠粘膜的出血和形成凝固性栓塞物阻塞肠腔。  相似文献   

6.
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一例吉娃娃幼犬细小病毒病肠炎综合征病例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和检查,发现肠道广泛坏死,有充血出血现象,心脏心肌柔软,凝血不良,心房扩张,且伴有慢性出血性肺炎.光镜下见肠绒毛上皮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脱落,肠腔中有大量脱落的绒毛上皮细胞和炎性渗出物,固有层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肠腺和肠绒毛上皮均可见特征性的核内包涵体;心肌纤维也有程度不等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7.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1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8.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一、流  相似文献   

9.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小鹅瘟(GP)相似,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将其误诊为GP.种鹅在开产前注射1次GP疫苗,但其子代于3日龄仍出现发病和死亡情况,用GP高免血清治疗无效.后经病毒分离、人工感染雏鹅、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免疫接种和治疗等方法,将该种现象确诊为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尚未被认识的新型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10.
鹅艾美球虫对雏鹅的致病性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种鹅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人工感染9日龄和18日龄雏鹅,进行致病性与病理学研究.以0.01×104个/只、0.1×104个/只、1.0 × 104个/只剂量感染9日龄雏鹅,死亡率分别为0、10%和60%;以0.5×104个/只、3.0×104个/只剂量感染18日龄雏鹅,死亡率分别为20%和75%.雏鹅发病的临床症状和死亡鹅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潜伏期5 d~5.5 d,病程3.5 d~4 d.病变主要在小肠下段,尤其是空肠后段与回肠前段最严重,呈急性出血-坏死性或出血-卡他性肠炎.大量配子体或卵囊寄生在肠绒毛基部尤其是肠腺上皮细胞中,引起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以及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结果表明:鹅艾美球虫对雏鹅有很强的致病性;致病性主要发生在配子生殖阶段,是由大量的配子体或卵囊在肠腺上皮细胞内发育破坏了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与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