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2.
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史,先后取得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选育的成功。目前进行的超级杂交稻研究也已见到了希望的曙光,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确保了我国粮食生产不断登上新台阶,同时促进了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两系示杂交水稻的突破则促进了我国“一优两高”现代农业生产的目标的实现,同时丰富了水稻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可以预见,超级杂交稻的研究成功将使我国的粮食生产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种植的164份杂交水稻新组合米质的测试分析,对南繁气候条件下杂交水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已经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的指标要求,两系杂交稻品质优于三系杂交稻.目前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通过与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问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  相似文献   

5.
近日,郴州市首家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杂交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苏仙区农友杂交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在苏仙区良田镇良田村隆重成立,标志着该市杂交稻制种模式取得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全球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长期以来曾被认为没有杂种优势,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科学研究证明水稻是具有杂种优势的。1976年,中国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将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引起世界各国对改进水稻生产技术和高产的关注。经过30多年的改进、发展,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中国之外的一些国家、国际研究机构、私人公司都已培育出多种多样的杂交水稻亲本和可用于生产的杂交组合。从已获得成功的国家看,杂交水稻的生产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技术和材料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中国在技术上给予的无私帮助。私人公司的加入是某些国家杂交水稻生产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由于考虑到人多地少和粮食安全问题,大部分国家都希望发展杂交水稻,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研究设施和较好的种子生产体系并能够实施,杂交水稻要进行大规模生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热带国家,如何提高水稻制种产量是关键,让农民按照要求种植杂交水稻从而获得高产,也是技术推广上的重点。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需继续挖掘其最大的潜力以获得更高的产量从而适应人多地少的需要。今后,对水稻需求的增加将会超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的水稻产量,世界水稻生产需要提高,但是土地、水和劳动力不断减少。改革和探索杂交稻生产技术,提高杂交稻研究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信息、技术和材料,是今后持续发展杂交稻生产体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产量高且增产潜力大,所以农民都很愿意种植。要想种好杂交水稻,首先就要搞好制种,笔者将根据8年制种实践,简单介绍杂交稻制种及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零磁模拟空间诱变处理水稻干种子后,选育出的不育系与经辐射处理选育出的恢复系组配育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玉优1号,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品种不同地区均表现稳产、高产且品质优,2007~2008年玉优1号累计在陕西省、福建省等地推广种植3 000 hm2,稻谷收购价比其他杂交稻谷贵0.2元/kg,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稻米品质、增加农民收益和降低种植杂交水稻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几个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各供试组合谷粒充实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弱势粒上,强势粒差异较小,充实率整体上三系杂交稻组合<新两系杂交稻组合<常规稻,且强、弱势粒间充实率的差异三系杂交稻组合>两系杂交稻组合,而优质组合与非优质组合间不存在差异.无论三系还是两系组合的灌浆类型均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两系杂交组合与三系杂交组合、优质杂交组合与非优质杂交组合的灌浆特性还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机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机插是一项新生事物,比常规水稻机插难度高,主要是因为杂交稻用种量少、单双本栽插密度高、技术要求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一套机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机插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 上岗镇是稻、麦轮作产粮区,每年种植水稻面积3,333多hm~2,其中杂交水稻种植3,066hm~2,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可是近几年来,杂交稻产量出现下降现象。通过调查,现将产量下降的原因及期预防措施浅析如下,供参考。 1 产量不高因素 1.1 田间杂株多。通过实地调查,杂交稻田的杂株有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株、变异株、大青棵等类型。一般杂株率在2~5%,多的达  相似文献   

12.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得名是因其只需要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两个育种材料.通过介绍两系法杂交稻的发展在全国呈现的良好态势,分析了发展两系法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并对在黑龙江省有效利用现有常规粳稻发展两系杂交稻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沈湫莎 《北京农业》2011,(17):31-32
<正>"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近日,"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致袁隆平院士的一封公开信"在网上披露,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年调研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屡有真知灼见的李昌平,在他最近的这封信里对一味发展杂交水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bar基因导入恢复系提高杂交稻纯度的尝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利用基因枪轰击水稻京引119未成熟胚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B-119,经连续自交至T#-5代仍可稳定保持对Basta的抗性。采用人工杂交、回交转育等途径也可将转基因植株的bar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使用bar基因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秧苗期喷施0.25%Basta药剂,可以有效清除混杂在杂交稻中的假杂交种,从而保证大田生产的纯度。研究结果对于拓宽杂交稻特别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的应用范围,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花药培养技术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8月袁隆平宣布两系杂交水稻的基本成功[1],两系法杂交水稻作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新途径,近年内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几十个两系杂交稻组合正在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而水稻光温敏材料的发现和一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是两系法杂交稻成功的基础[2~4].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敏核不育水稻和广亲和水稻可以配制具有强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稻比三系法杂交稻具有繁种程序简单,易保证纯度,配组自由,易选出优良组合等优点.我省地处北纬40°左右,比起长江流域的气候环境具有日照长温度低的特点,从中纬度地区引入的光敏核不育基因,在我省的表  相似文献   

18.
钱稻1号,是由黑龙江省勃利县双河镇合成村稻农钱存堂,以合江15号为母体,以野生芦苇为父本,历经近20年的杂交选育而成。目前,该品种已被农业部认定为重点保护水稻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9.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种子可以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在云南省德宏州鱼米之乡、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对杂交稻种子质量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基于此,对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