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香型坦洋工夫缸茶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就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鲜叶要求及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技术做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创新坦洋工夫红茶优质产品提供加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乌龙茶栽培品种为原料,传统红茶工艺结合乌龙茶晒青、做青技术生产的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品质突破传统红茶甜香甜醇,带馥郁花果香,滋味鲜爽。本文就栽培品种、加工原料、加工技术和季节性等方面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生产香型独特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工夫红茶。本文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设置不同晒青、摇青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晒重摇或重晒轻摇有利于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提高,而且采用重晒轻摇比轻晒重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沈奇是尤溪红茶三大品类之一,其制作上有别于传统的工夫红茶,适制品种选择少毫或无毫品种,萎凋过程中融入了乌龙茶的晒青和摇青工艺.本文介绍高香型沈奇红茶的加工技术,以期规范沈奇红茶加工技术与推广,提高尤溪红茶整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花果香型红茶系采用乌龙茶品种,在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加了日光萎凋、抖青与荡青工序,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面世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介绍了该花果香型红茶的加工技术与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金观音等乌龙茶茶树新品种工夫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和丹桂4个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鲜叶原料开展工夫红茶的适制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日光萎凋结合室内萎凋,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3.5h或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4.5h,所制工夫红茶有花香,滋味浓醇、鲜,感官品质得分比对照高,说明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和丹桂等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适宜生产高香型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7.
花果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本试验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萎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晒青、摇青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晒青、摇青方法导致各处理毛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的含量产生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花香型工夫红茶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福鼎大白、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尖波黄13号、桃源大叶、湘波绿2号、潇湘红21-3、玉笋等11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进行花香型工夫红茶试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大类高PPO酶活、高POD酶活与双低酶活品种中,均有花香明显的品种,酶活对加工花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影响不明显;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可以明显改善花香型工夫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南川茶是重庆市南川区特有的古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技术(GC-O)以及通过计算香气活度值(OAV)与香气特征影响值(ACI),对南川大茶树鲜叶制成的玉米香型工夫红茶香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香型工夫红茶中OAV>1的挥发性化合物有22种,其中二甲基硫的OAV最高(1 187.32),其ACI达51.56%,远高于其他化合物。GC-O嗅闻到26种活性香气化合物,其中二甲基硫的嗅闻强度较高(4.75),并呈现出玉米香属性。香气重组与删除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二甲基硫对于玉米香型工夫红茶的重要性。本研究明确了玉米香型南川大茶树工夫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为南川大茶树工夫红茶品质的定向调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茶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众喜爱。而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和一般的绿茶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以及方法,能够更好的区分不同工夫红茶的品质,为生产加工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对于我国的工夫红茶产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改善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高档工夫红茶的加工,根据工夫红茶加工的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人性化的工夫红茶发酵机,并提出该发酵机在材料、元器件、装配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美人采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整理、归堆、包装、贮藏和试验方法等方面内容,通过此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总结和提炼以期为江苏地区生产类似工夫红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天志 《中国茶叶》2012,(12):16-17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红茶品质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定方法。基于硅胶薄层层析板与16种卟啉衍生物设计构建了嗅觉可视化传感器及气体检测系统,用于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气体数据采集。采用Fisher判别分析与BP-AdaBoost算法建立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别模型。分析表明,Fisher判别函数可以实现不同发酵程度红茶100%分类,交叉验证分组正确率达90.74%;BP-AdaBoost算法建立判别模型,训练集相关系数(Rc)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578和0.9132;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定,为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实时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山红工夫红茶是宁德市蕉城区近年来继“天山绿茶”公共品牌之后,又一新创建的红茶品牌。而高香型天山红工夫红茶又是天山红工夫红茶极品中的极品.其品质特征: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色泽乌褐油润,内质香气馥郁悠长;花香显露,具密甜花果香;滋味甜醇爽口、汤中显香、汤色金黄明亮清澈、叶底肥壮、呈新铜红色。具独特的韵香和品质风味,饮后齿颊留芳。在历次各种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及福建省名茶,尤其是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名茶评比活动中,一举荣获四个金奖。其优异的品质赢得茶叶界专家们的赞赏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国内外,已成为闽红工夫红茶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抗10号、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三个品种的螺旋形红茶、针形红茶以及传统的工夫红茶三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针形红茶品质最好、螺旋形红茶次之、传统工夫红茶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7.
漳州是我国乌龙茶的主产区之一。全市茶园面积42万亩,年总产量4.7万吨,总产值23亿元。2009年以来,工夫红茶消费有迅猛升温的趋势,漳州的茶叶加工也随着变化。目前诏安八仙、平和白芽奇兰、南靖的丹桂均已试制成功工夫红茶。漳州的茶农对加工红茶的呼声渐高。但由于漳州茶区多年都习惯加工生产乌龙茶,种植的品种也都适制乌龙茶,对...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坦洋工夫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随着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和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综述了茶树新品种在坦洋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和工艺创新进展,旨在为我国新型红茶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全国重点产茶县,系全国名茶"天山绿茶"的故乡,又是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港口的所在地,产茶历史悠久。唐产腊面贡茶、宋后产团饼茶,明、清产芽茶贡品,清朝末年至民国间天山部分茶区亦曾产工夫红茶。特别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以闽红工夫红茶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加工技术,研发生产的"天山红"工夫红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金奖,其优异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天山红"工夫红茶品质得益于产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随着红茶的兴起,天山茶区蕴存着红茶生产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审定品种茗科1号(Camelliasinensis cv.Mingke1)制作坦洋工夫滋味醇厚鲜爽,花果香明显,现已被广泛用于制作高端坦洋工夫红茶。本文从鲜叶原料、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五个加工工艺介绍了茗科1号制作坦洋工夫红茶的初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