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以国内收集到的56份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皮厚、中心糖含量、边缘糖含量、中边糖含量差等7个果实性状变异性,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西瓜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皮厚、中边糖含量差等数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极差分别为4.53 kg、2.32 cm、3.00%,变异系数分别为21.74%、33.95%、26.6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7个数量性状可转化为4个综合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93.94%。以综合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6份西瓜品种分为小果型、中小果型、中果型和大中果型4类,各类间性状上有较大差异。单果质量、果皮厚、中心糖含量和中边糖含量差4个主要指标对西瓜果实品质影响较大,育种过程中,对这4个指标进行选择有利于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辣椒资源材料果实的色价值及性状指标,为选育干制红辣椒提供参考。【方法】以92份辣椒资源为材料,分别对辣椒色价值和辣椒单果质量、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进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干制红辣椒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1)对辣椒色价值进行单一性状聚类分析,可以将92份辣椒资源分为5大组群,辣椒色价值为5.90~20.62,在不同材料中表现出多样性,但色价值极高型材料仅有7份,所占比例较小(7.61%),且变异系数较大(0.54)。(2)对辣椒果实色价值、单果质量、果肉厚、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5个性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92份辣椒分为6大组群,各组群性状存在差异,性状表现丰富,单果质量为26.17~33.59g,果肉厚为0.21~0.35cm,果实横径为2.21~2.67cm,果实纵径为13.30~16.65cm。其中17份材料具有果肉薄(0.24cm)、色价值高(18.11)、果型适中(横径2.38cm,纵径15.71cm,单果质量30.31g)的特点,是选育干制红辣椒的优良材料。【结论】92份辣椒材料在色价值和果型指标等特征上表现出多样性,但色价值高、果型适宜作为干制红辣椒的资源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相似文献   

3.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可在贵州玉屏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47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受果数及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果产量对干籽质量的间接正效应最显著;干籽含油率受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最大;单株产油量受鲜果产量、果数及干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籽质量对单株产油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分为2个类群,第Ⅰ、Ⅱ类均可划分为3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不同小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4.
采用25个果实性状指标和19对SSR引物对四川栽培的19份李种质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以欧式距离、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为基础,分别作系统聚类、三维排序图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19份李种质25个果实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4.71%,其中果皮红绿色差值a*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36.14%,果核侧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99%;系统聚类可将李果实分为深色系大果型和浅色系小果型;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27%,第1主成分(果重因子)的贡献率为49.45%,第2主成分(果形与色泽因子)的贡献率为14.21%,第3主成分(营养因子)的贡献率为9.62%;以主成分PC1、PC2和PC3向量为轴的三维排序图清晰地展示出各种质在果实性状上的相对差异;SSR标记显示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聚类与系统聚类和主成分三维排序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13份春石斛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51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收集,选择其中27个性状计算变异系数,并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以期揭示春石斛各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3份材料各性状的变异幅度为17.02%~96.57%,表明供试种质各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大,存在丰富的遗传信息。基于各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10处,将13份春石斛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包括春鸟石斛、甜蜜之月石斛和妮塔卡石斛,第Ⅱ类包括火鸟石斛、中华梦石斛、红火鸟石斛和红梦幻石斛,第Ⅲ类包括粉色吻石斛、铬黄石斛、东方微笑石斛、白檀香石斛、金色巴比伦石斛和黄钻戒石斛。本研究结果可为春石斛新品种选育时亲本选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广东省湛江市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内28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28份种质中大部分果实形状为卵圆形,大小在15.0~20.0g,果皮为光滑亮绿色,腹缝线不明显,果顶乳头状突起明显;(2)多数壳果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表面斑纹分布分散、珠孔密闭;(3)果仁颜色以乳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大小在2.0~3.0g,出仁率在31.0%~37.0%,一级果仁率在88.0%~98.0%;(4)从带皮果到果仁,形状由卵圆形变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程度也增强。  相似文献   

7.
以裂果性不同的20个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果皮硬度、果皮切裂长度、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形指数等相关数据,分析成熟期果实性状与裂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瓜果皮切裂长度与裂果性存在明显相关性,易裂品种的果皮切裂长度均大于抗裂品种。单果质量、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与裂果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果皮硬度与果皮切裂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474,表明果皮硬度与裂果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果皮硬度越大,抗裂果性越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芥菜种质资源的特性及分类,对52份芥菜资源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瘤茎皮刺毛变异系数最大;单瘤重和叶重2个农艺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各异,对茎芥菜和叶芥菜育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52份芥菜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20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Ⅰ、Ⅲ类种质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黑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小黑麦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选择、小黑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59个小黑麦种质材料,对其2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小黑麦单株粒重、单株鲜草重、单株干草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株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单株粒重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株干草重与大部分性状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性状在欧氏距离为51左右将试验材料分成三类,饲草产量性状在欧氏距离为38.70左右将试验材料分成四类.[结论]小黑麦种质资源变异类型丰富,可以根据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主要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6%。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对113份引进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7个类群,Ⅰ类群属高纤维、低产种质;Ⅱ类群属出苗发株差、低产种质;Ⅲ类群属强宿根、高产种质;Ⅳ类群种质可作为能源甘蔗育种亲本进行杂交利用;Ⅴ类群属于高产、低糖种质;Ⅵ类群属低产、高糖种质;Ⅶ类群属于丰产、高糖种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分供应对西瓜营养和果实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中的单因素试验方案,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京欣2号’的营养、果实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京欣2号’生长周期为15 d左右。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92%~81.24%时,LAI在1.32~1.44之间。此时,西瓜群体的通风、采光状况都比较好,西瓜叶片光合作用提高;且植株生长快,长势健壮,果实膨胀快,品质好。  相似文献   

13.
福建闽南火鸡体型性状的相关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福建闽南火鸡的体重、体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火鸡的体重与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和骨盆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最大的是胸宽(r=0.7204);而母火鸡的体重与体斜长、胸深、胸宽、骨盆宽和胫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最大的是体斜长(r=0.5716).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及体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随性别的不同而异.体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公火鸡可以聚成3类,母火鸡则聚成4类.  相似文献   

14.
割手密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割手密是甘蔗育种中极为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对94份割手密为材料的其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割手密7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即植株因子、茎数因子、糖分因子,3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2.47%。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94份割手密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大类群:第1类群蔗糖分较高,茎多,植株高,萌芽率高;第2类群综合表现一般;第3类群植株高、茎较粗,分蘖少;第4类群蔗糖份偏低,植株较矮,茎较小,萌芽率低而分蘖率较高。基于割手密茎蔗糖分的聚类分析将94份割手密划分为4大类群:第1类群共22份,为高糖材料,蔗糖分平均为5.63%;第2类群共31份,蔗糖分略低,平均为3.98%;第3类群18份,蔗糖分较高,平均为4.64%;第4类群共23份,蔗糖分平均为3.06%,为低糖割手密。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种质圃的荔枝品种(种质)和海南的霸王岭、尖峰岭等地采集的野生荔枝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品种(种质)的果实形状、果实大小、果皮龟裂片、果皮颜色、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60个与西瓜形态学性状和抗性有关的基因(go和Sp 2个基因既控制果皮颜色又控制叶片颜色,没有重复统计),其中,控制种子性状的基因10个,控制叶片和藤蔓性状的基因14个,控制花性状的基因8个,控制瓤色和果实形状的基因11个,控制果皮颜色与花纹的基因8个和控制抗性的基因11个。  相似文献   

17.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河北省大豆资源情况及其分类特性,对115份河北省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变异较大;单株粒重、百粒重变异为中;主茎节数、生育期变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当阈值为0.65时,供试材料被划分为5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石家庄地区种植的11个谷子品种的千粒重、糙米率、水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灰分、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和系统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模型进行分层综合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同一品种各矿物质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品种间差异较大;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建立模型时需正向选择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负向选择水分、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建立模型后综合评分并聚类得出11个品种可聚为3类,第1类品质最优,最适宜石家庄地区种植,包括承谷13号、200131、冀谷19、衡2001、郑066和保213,第2类品质最差,只有安074117,第3类品质居中,包括206058、安0474585、A2×测351变、沧372。  相似文献   

20.
以阳新县经济林示范场的45个本地油茶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集成熟果实,测定分析了果实性状的13项指标;然后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以便为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这45个无性系的果色共有7种,青色、红色、黄青色、红青色、青黄色、红黄色和黄红色;果形有3种,卵形、球形和桔形;单果鲜重、鲜果含水率、干果出籽率和干籽出仁率分别为11.51 ~ 24.35 g,32.54% ~ 64.11%,34.40% ~ 66.96%和40.75% ~ 68.72%;种仁和鲜果含油率分别为17.57% ~ 41.45%和2.74% ~ 9.27%。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茶生产实际,选取了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水率5个指标,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为:209> Y05> C02> A0801> 202> D36> Y11> 203> M1> 2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