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草纹枯病是近几年来发生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1985年为严重发生年,据在仪征市朴席乡调查,一般田块病穴率为30%左右,病秆率5~10%;重病田块病穴率为70~80%,病秆率30~50%;少数田块病穴率竟高达100%。发病田席草常成块枯死。纹枯病直接影响席草的产量和品质,故已成为发展席草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为此,我们于1985~1987年在本院和仪征市朴席乡试验基点,对席草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于后。 一、症状观察 此病在席草苗期及整个草茎生长期都可发生,一般以分蘖后期及收割期前发病最盛。主要侵害草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市特别是楚州区近年来危害严重的病害,已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调查,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重发地区病穴率达40%~60%,重病田块病穴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2004年,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明显呈现出发病早、病情重、受灾范围广的特点。为明确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方法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效果,2004年我们做了相关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条纹叶枯病是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发病后,心叶发黄、卷曲,至分蘖末期死亡,或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条纹叶枯病是全株性病害,主茎发病后,其生长出来的分蘖同样发病,发病高峰在分蘖期,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县四分之三的面积属丘陵山区,作物布局以稻麦两熟为主,中稻占水稻面积的80%以上。多年来,水稻病害造成的损失往往大于虫害,主要有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其次为云形病、叶鞘腐败病、穗颈稻瘟、稻叶尖枯病、稻曲病等。在近14年中,白叶枯病中等及中等以上流行年有8年,特别是1979~1982年连续4年全县每年损失稻谷100万斤左右。纹枯病对株型松散、叶片较宽的品种发病更重,近几年病穴率一般在60%以上。病情指数23.2~45.6。云形病1982年一般病叶率8~26.8%,个别重病田块达43.3%;1983年病叶率9.2~36.7%,个别重病田达70.1%。功能叶发病后,造成减产6.2~18.1%。叶鞘腐败病一般病株率10~30%,个别重病田44.6%,  相似文献   

5.
张淑玲 《河北农业》2006,(11):20-21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和流行性。我国南北稻区16个省市均有发生,2004年、2005年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大发生,有些地区病田率80%,病穴率达70%,病株率达4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八十年代初曾在本地流行,后一直间歇发生.近年来该病再度回升,发病面积达28.6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9.6%,一般田块病穴率9.4%左右,重发田病穴率68%以上,产量损失10%左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连年大范围暴发,已成为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最重要病害。从制种组合方面看,各制种组合都有发病,特优系列最为严重,所有田块全部发病,一般田块病穴率40%~60%,严重田块达90%以上,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或绝收;从制种区域方面看,里下河地区最重,其次是徐准地区,再其次是沿海地区:从造成的损失方面看,由于杂交水稻制种投入高,在相同发病率的情况下,杂交水稻制种的损失远大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8.
浙南山区水稻普通矮缩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多种叶蝉传毒的病毒病害。主要分布于沿江及长江以南稻区。近年来,位于浙南山区的文成县水稻普通矮缩病发生程度逐渐加重,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高、中山单季稻发病日趋严重,重病田块损失5%~30%。  相似文献   

9.
浅谈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赤枯病又名缺钾症,俗称红苗病、锈稻、坐棵等,是水稻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是黑龙江省水稻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生理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机插稻面积的扩大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赤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发,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阻碍。了解水稻赤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10.
一、症状(一)假枯心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显症。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心叶柔软细长,卷曲或纸稔状,下垂而成"假枯心"。秧苗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分蘖全部显症。部分分蘖发病显症后,同株的主茎和其余分蘖皆显症。病株的病原物均不侵染同穴健株。每个病穴有单根或数根病株,但病穴常分散,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县迅速发生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3年全县80万亩水稻几乎每亩稻田都有该病害不同程度发生;2004年条纹叶枯病大暴发,一般田块减产10%~30%,沿湖重发地区病穴率超过95%,病株率85%以上,减产超过80%,部分田块绝收。该病现己成为我县水稻生产中新上升的、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对我县乃至全省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做好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丰产、稻农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滦南县普遍流行并且病情逐年加重,具有普遍蔓延的趋势。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来势猛,危害重、损失大。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田块几乎造成绝收,条纹叶枯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对种植水稻的农户威胁极大,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危害严重,水稻得病后一般减产20%~50%,严重田块几乎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4.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是由灰飞虱传给稻苗而导致发生的病.灰飞虱能在本土越冬,一年繁殖5~6代.灰飞虱获毒和传毒的能力很强.病毒被灰飞虱传给稻苗后,秧苗期10~15天后发病,分蘖盛期15~20天后发病,分蘖末期拔节初期30天后发病,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稻苗越小越容易染毒发病.秧苗至分蘖期极易染毒发病,稻苗圆株拔节后耐毒能力逐渐增强,不宜发病显症.秧苗一旦染毒发病,同株的所有分蘖都发病,而且不可康复转好,全部死亡,或穗不畸形、很少结实.  相似文献   

15.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始发,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这种病害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一般认为缺钾、缺锌和土壤环境不良是主要致病因子。因此,防治赤枯病根本措施是改良土壤结构和根据土壤情况增施钾肥、磷肥或锌肥。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危害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等特征,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延,常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地区失治田块病丛率超过50%,重发地区病丛率超过90%,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毁灭性病害之一(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近年来,发生趋向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是靠稻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被称为水稻“癌症”。病原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柔线病毒组)病毒。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4~2007年在辽宁省几个大城市发生。2006~2007年铁岭县凡河镇大莲花村也有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为来势猛、危害重、损失大,发病田块减产幅度一般在20%~30%,严重田块几乎颗粒无收,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进入分蘖高峰期,稻田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掌握水稻纹枯病的关键防治技术,选用高效药剂适期施用,是确保防效和控制纹枯病发生最有效的措施。适期用药。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适期为始发期(病穴率大于5%)。此时用药效果好、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发病盛期用药,随着用药时间推迟,药剂防治纹枯病的效果逐渐下降。选准药剂。应选用高效、持效期长的药剂,以减少用药次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僵苗一般发生在分蘖前期,是指稻苗发根受阻、出叶分蘖异常迟缓、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植株簇立的现象。近年来大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穗数偏少、穗头偏小、产量不高,甚至绝收。1.水稻僵苗的类型1.1病毒病型  相似文献   

20.
小麦棱条花叶病,又称小麦花叶病,小麦黄叶病,是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信阳地区常年发病面积40~50万亩,病株率40%~60%,严重田块达80%~90%,一般减产20%~50%。1病症特点小麦感病后植株矮小,根系和分蘖减少,返青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