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白花三叶草、沙棘、柽柳3种植被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固体颗粒悬浮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SS的净化效果明显,可净化约82.81%的SS。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草本带>灌木带≈小乔木带。通过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评估,草本可提高0~20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灌木可提高20~40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乔木可提高20~55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  相似文献   

2.
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喀斯特山区河岸带修复的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模式,构建了白花三叶草、高羊茅、金叶女贞3种植物及其不同配置模式的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农田径流总氮(TN)、总磷(TP)、固体颗粒悬浮物(SS)的截留净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及配置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不同。混合草本(高羊茅+白花三叶草)对 TN、TP 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9.35%和50.89%;混合草本+灌木(高羊茅+金叶女贞+白花三叶草)对 SS 的截流效果明显,去除率为86.71%;高羊茅对 SS、TN、TP 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分别为72.33%、26.49%和26.98%。应加强河岸缓冲带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污染物的截留转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滨岸缓冲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羊茅、紫穗槐、柽柳3种植被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固体颗粒悬浮物(SS)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SS的净化效果明显,可净化约83.81%的SS;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草本带>灌木带≈小乔木带。通过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评估可知,草本可提高5~2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灌木可提高15~3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乔木可提高25~4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4.
4种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冰草、炸酱草、披碱草、白花三叶草4种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氮、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缓冲带对径流中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在30%以上,披碱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高,冰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低,差值达6.69个百分点。4种缓冲带对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达73.64%,全程炸酱草缓冲带对SS的削减率最高,白花三叶草最低,差值为12.8个百分点。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当悬浮固体颗粒物去除率达60%时4种草皮缓冲带所需的最佳宽度分别为冰草缓冲带9.77m,炸酱草缓冲带10.69m,披碱草缓冲带12.25m,白花三叶草缓冲带15.01m。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滨水缓冲带研究的意义、功能以及北京地市滨水缓冲带的现状,探讨了河岸带类型、缓冲带位置、植物种类、缓冲带宽度等因素在北京市滨水缓冲带设计中的影响,提出了滨水缓冲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冀北山地河岸缓冲带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了解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的方法,选取冀北山地5种不同植被类型河岸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对地表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在5种不同植被类型河岸植被带中,随着河岸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各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COD、TN、TP的去除率基本呈增加趋势,但对各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各异,华北落叶松林能在较窄的距离内较迅速去除径流中COD、TN、TP.[结论]各标准地对地表径流中不同污染物的削减各有优点,在对受污染的河流进行生态植被修复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河流水质污染特点选择植被类型.冀北山地在建设较窄河岸缓冲带时,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华北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滨水缓冲带研究的意义、功能以及北京地市滨水缓冲带的现状,探讨了河岸带类型、缓冲带位置、植物种类、缓冲带宽度等因素在北京市滨水缓冲带设计中的影响,提出了滨水缓冲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滨水缓冲带研究的意义、功能以及北京地市滨水缓冲带的现状,探讨了河岸带类型、缓冲带位置、植物种类、缓冲带宽度等因素在北京市滨水缓冲带设计中的影响,提出了滨水缓冲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几种草本植物对面源微污染重金属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本植物对城市面源污染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选择北方地区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早熟禾(Poapre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通过水培实验考察了3种草本植物对微污染重金属Cu、Cd、Pb的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本植物对微污染重金属Cu、Cd、Pb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对Cu、Pb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对Cd的去除率随Cd浓度的升高而下降。3种草本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面源微污染重金属污染物Cu、Cd、Pb的净化效果表现出不同特点:黑麦草在生长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6.85%、63.72%、55.03%;紫花苜蓿幼苗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1.98%、45.37%、68.41%;早熟禾生长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1.25%、33.83%、26.55%。综合分析,3种草本植物可以作为滨岸缓冲带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0.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含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岸植被缓冲带能通过吸收、截留,减少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平缓坡地上构建适宜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磷的截留效率,为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太湖河岸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缓冲带在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1 600株·hm?2)、不同植物组成(‘南林95’杨Populus × euramericana‘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以及不同林龄(3、4、5、6 a)方面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的差异,确定适宜的人工林缓冲带结构。  结果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可很好地截留径流水中磷素,总磷截留率在30 m处最高,为77.30%,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率随宽度增加而提高,截留率在不同宽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较好的河岸缓冲带的林分密度为1 000株·hm?2,截留率分别为84.29%和93.25%;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截留率较高,达82.37%,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截留率略高于杨树林,不同植物组成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较总磷好;随林龄增加,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率呈上升趋势(P<0.01),5年生时截留率最高。  结论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污需求,且杨树林缓冲带截留污染物效果较好。缓冲带在林龄较小时截留磷能力较强。图5表1参40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草本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滞留效益及其最佳宽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营建河岸缓冲带提供依据,研究了冰草、高羊茅、披碱草、紫花苜蓿4种草皮缓冲带对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缓冲带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冰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高,紫花苜蓿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低,相差9.8个百分点。4种缓冲带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达79.31%,高羊茅缓冲带对TP的削减率最高,紫花苜蓿最低,相差13.56个百分点。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当总氮去除率达50%时,4种草皮缓冲带所需的最佳宽度,计算结果分别为冰草缓冲带7.17m,高羊茅缓冲带8.08m,披碱草缓冲带6.89m,紫花苜蓿缓冲带8.84m。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减小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试验在5°,10°和15°的径流小区内沿等高线设置扰动带(长条形翻耕扰动区域,投影宽度30 cm),研究其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通过改变扰动带的位置(小区上方或下方)、坡度(水平状或原坡状)和覆盖情况(有覆盖或无覆盖)对小区进行处理,并与CK(未设置扰动带的小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设置扰动带可延迟产流时间,扰动带的位置变化对产流时间的影响最明显,其中,设置于小区下方水平有覆盖的扰动带延迟产流效果最好,产流时间延迟6.4~8.1 min;所有扰动带均有减流效果,设置于下方水平有覆盖的扰动带减流效果最好,与CK相比产流量减少42.81%~43.74%;扰动带的减沙效果与覆盖条件有关,有覆盖的扰动带具有明显的减沙效果,无覆盖的扰动带减沙效果不明显,甚至造成产沙量增加,其中,设置于下方水平有覆盖的扰动带减沙效果最好,与CK相比,产沙量减少32.47%~44.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结构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过不同结构型式混播草皮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TN、TP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 mg/L和1.04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含有生态草沟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一缓坡和缓坡-阶梯结构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31%和65.29%。  相似文献   

15.
草皮缓冲带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去除氮磷效果最佳为目标,提出了将草皮混播技术运用到缓冲带的构建中,并筛选出了合理的草种混播比例。根据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相容性,选择扬州本地具有推广价值的草坪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作为供试植被,研究不同草种混播比例下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浓度分别为7.78~27.22mg/L和0.47~1.61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且对渗流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径流,当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时,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磷素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敏感因素,本文综述了农田土壤磷素迁移、监测及磷素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提出了农田磷素非点源污染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