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广东“菜篮子”的重要性,以及产生蔬菜淡季的原因。指出利用广东高海拔山区的非纬度地带性的季节差异,建立度夏补淡基地,对补充调节广东夏秋淡季蔬菜供应和改善外贸出口有重要意义;利用边缘热带的纬度地带性季节差异,建立冬种北运基地,对补充调节我国北方地区冬春淡季蔬菜供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析了广州市蔬菜供应淡季形成的气候成因 ,统计分析了广州蔬菜淡季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资源特征提出实现蔬菜周年供应及发展外向型绿色蔬菜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上海人口密度大,平均每人占有常年蔬菜生产土地面积很小。在蔬菜生长适宜的月份,蔬菜供需较平衡,但在8-10月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产量不稳,供求矛盾突出。俗称“夏淡季”。因而,从农业气象角度分析蔬菜“夏淡季”的发生和形成原因,进行预报,将有利于农、商二部门共同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趋利避害,提高单产,及时做好调拨工作,改善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4.
<正> 秋青菜是上海地区冬淡季主要上市蔬菜品种。在秋青菜生产中,病毒病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病毒病大发年份,青菜产量锐减,大部分丧失食用价值,导致蔬菜冬淡季更淡。大田秋青菜病毒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秋青菜病毒病发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农业气象指标等问题,通过人工气候箱作了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 季风气候的季节变化是我国蔬菜供应淡旺不均的主要成因,各地淡旺季分布类型不同,存在互补关系。由“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发展到“适地生产、统筹供应”的体系后,由于充分利用气候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能实现蔬菜生产的高效率、专业化、优质廉价和均衡供应,是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除采取常规措施包括农业气象技术调节品种茬口和小气候,以改善淡季供应外,还应利用地区气候资源,建立淡季补给基地。本文还提出了进一步建立我国蔬菜适地种植周年均衡生产供应体系,和发挥我国气候优势向苏联和东亚各国出口鲜菜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探索》2010,(2):37-37
新发地市场提供的信息表明,受前段时间降雪影响,京城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尤其是部分叶菜类蔬菜的涨幅达到100%多。眼下,随着积雪融化,交通顺畅,市场上的蔬菜日渐充足,上市量不断增加,价格回落明显。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蔬菜淡季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蔬菜淡季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阴雨强度和3月雨量是影响春淡季的主导气象因子;8月日照时数、7~9月台风暴雨和7月雨量,是影响秋淡季的主导气象因子。最后,提出了解决广州市蔬菜春、秋淡季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宜春市近年人口发展很快,蔬菜的需求量也要随着增加。本文从农业气候的角度来分析蔬菜淡季的原因,为提高蔬菜供应量,探讨一些解决办法。一、历年蔬菜上市状况据1976—1982年蔬菜上市资料,其上市品种周年共有五十多个,但月际之间变化大。品种多的时候近三十个,少的时候只有十来个,有的月份每人每天平均一斤多,有的月份只有二两强。据蔬菜公司反映,市民每人每天供应蔬  相似文献   

9.
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不仅能够降低季节因素对蔬菜种植活动的影响,确保蔬菜有效供应,还能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在使用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白粉虱等虫害,而一旦出现这种虫害,会使有机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给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论述控制白粉虱的相关技术措施,为大棚有机蔬菜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蔬菜夏淡季期间强降水形成的涝害,对鸡毛菜在不同叶龄、受淹时间与受淹时至考查日的日平均气温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1996年夏淡期间的试验和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经回报检验结果,偏差在0.2%~6.0%。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葱无自然休眠的生物学特性,于初冬季节将露地生长的成品大葱移栽到塑料大棚内进行反季节栽培,在春节前后鲜菜供应淡季采收上市,可大幅度提高大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前期准备、移栽入棚、棚室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塑料大棚冬春季成品大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八步区贺街镇利用试验示范,积极推广蔬菜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生产蔬菜.蔬菜外观漂亮品质好,产量高,提早上市,卖价高,667m2增产20%左右、增值500~1000元.蔬菜生产出现了一年无淡季的良好态势,成为珠三角名副其实的“后菜园”.  相似文献   

13.
潼南县是重庆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蔬菜除了供应重庆、成都、遂宁、广安、南充等地市场外,还远销贵州、陕西、湖北等省。特别是地处涪江边的桂林街道办推广应用的"春大棚辣椒-夏苦瓜-秋甘蓝"套种高效蔬菜栽培模式,每年栽培面积在15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2012/2013年度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度冬季(2012年12月-2013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总体偏低,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特点;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区域分布不均.北方大部地区降雪日数偏多,新疆、东北地区、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积雪较厚,发生较为严重的雪灾和白灾;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小麦冬前抗寒锻炼充分,安全越冬.中东部大部地区多阶段性雾霾天气,日照偏少,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南方初冬多降水,库塘蓄水增加,后冬光热资源充足,利于作物生长和春播春种;但季内降温、降雪和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部分油菜、蔬菜、果树及经济作物遭受寒(冻)害,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发生雪灾.云南中北部、四川南部连续4a出现冬旱,部分地区小春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业》2016,(第二十一)
正(总第386期,2016-05-16—2016-05-22)1随着夏季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环比蔬菜产地价小幅下跌,批发价、零售价均表现略跌;大宗蔬菜批发价、蔬菜总体批发价均表现略跌。与全国同期同品种蔬菜均价比较:批发均价、零售均价分别高于全国均价2.00%、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业》2016,(第二十二)
正(总第387期,2016-05-23—2016-05-29)1随着夏季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环比蔬菜产地价、批发价略跌,零售价表现下跌;大宗蔬菜批发价、蔬菜总体批发价分别表现下跌、略跌。与全国同期同品种蔬菜均价比较:批发均价、产地均价分别高于全国均价5.57%、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重庆大春蔬菜生产在即,针对重庆遭遇2006年特大干旱,去年冬季降雨量又偏少、分布不均,冬旱较严重的现状,特提出如下大春蔬菜生产分类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 6月份的北京,正值瓜果淡季。为了解决北京地区水果的供应,引种厚皮甜瓜(俗名哈密瓜),有着重要意义。经儿年生产实践证明,要获得高产丰收必须注意四个生育时期(播种期、定植期、开花座果期、采收末期)的气象条件和各生育期在时间上的搭配。一、甜瓜四个生育期气象指标的确定播种期:几年来,我们在加热温室、太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葱在我国中原一带种植历史悠久。而在安徽省皖南地区宁国市种植是近几年开始的,经过几年摸索、试验示范,生产技术逐步趋向成熟。日本大葱无公害种植:一要掌握日本大葱的生物学特征,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控制土壤酸碱度;二要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秧,垄式栽培,合理密植,培土防病,适时采收;三要掌握供应时节,皖南地区种植的日本大葱一般在翌年1—3月份上市,正好弥补了蔬菜淡季供应紧缺。本市从1998年试种面积7hm2发展到目前200hm2的生产规模,产量平均4t·667m-2,产值3000元,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产品合格率在90%…  相似文献   

20.
正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市积极部署了"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保供,要求加大时令蔬菜上市力度、挖掘耐贮蔬菜上市潜力等重点工作。目前,重庆市蔬菜日均上市量1.7万吨,能保障群众的需求量。据2月6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处室的调度数据显示,全市在土蔬菜面积12.43万公顷,日上市量17 255.5 t,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莲白、白萝卜、莴笋、油麦、儿菜等。其中,涪陵区2月份的青菜头可采收100万吨,其中约70%用于榨菜加工,30%用作鲜食生产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