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中国美利奴羊(以下简称中美羊)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入澳洲美利奴羊和波尔华斯羊的基础上,由我国自主选育,于80年代  相似文献   

2.
[前言] Robertson等(1984)测定了多胎的Booroola美利奴羊和单胎的美利奴羊外周血浆中促性腺激素(FSH、LH)的浓度,二者间的差异显著,并推测这可能是Booroola美利奴羊的垂体前叶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更为敏感所致,McNatty(1987)的工作支持了Robertson的推断,表明携带F基因的Booroola美利奴羊和不带F基因的单胎美利奴羊对外源GnRH反应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并认为这是Booroola美利奴羊多胎的机理之一。本试验的目的为比较多胎的湖羊和单胎的美利奴羊对外源GnRH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试图探测其与多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利奴羊(以下简称中美羊)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入澳洲美利奴羊和波尔华斯羊的基础上,由我国自主选育,于80年代中期培育成功的。其生产性能和羊毛品质达到了国际细毛羊品种的先进水平,是我国唯一与澳洲美利奴羊媲美的细毛羊品种。中美羊经过近30年的育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新疆美利奴羊对绵羊慢病毒自然感染的品种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实验感染新疆美利奴羊的研究业已证实,新疆美利奴羊对OvLA美国株(OPPV)的敏感性很低,且呈现亚临床性感染。本项目通过对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新疆株的新疆美利奴羊的长期研究,试图进一步证实新疆美利奴羊是对OvLV的低敏感性品种。  相似文献   

5.
《农业新技术》2004,(2):34-35
一、澳洲美利奴羊 澳洲美利奴羊产于澳大利亚,是由西班牙美利奴羊(英国、南非)、兰布列羊(法国、美国)等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著名细毛羊品种.我国引入多年,并以此为素材之一培育出了中国美利奴羊.澳洲美利奴羊具有毛丛结构好、羊毛长而明显弯曲、油汗洁白、光泽好、净毛率高、毛密度大、细度均匀的特点,对各种环境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体型近似长方形,腿短、体宽、背部平直,后躯肌肉丰满;公羊颈部由1~3个发育完全或不完全的横皱褶,母羊有发达的纵皱褶.羊毛覆盖头部至两眼连线,前肢达腕关节,后肢达飞节.  相似文献   

6.
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4月龄德国美利奴羊(DM)×阿勒泰羊(Alt)F_1羔羊与阿勒泰羔羊各21只,在相同的舍饲饲养条件下,进行2个月短期育肥,比较羔羊增重效果。结果表明:舍饲环境下6月龄德国美利奴羊×阿勒泰羊F_1羔羊和阿勒泰羊羔羊体重分别为41.47 kg和38.75 kg;日增重分别为0.25 kg和0.20 kg。德国美利奴羊×阿勒泰羊F_1羔羊体重和日增重均明显高于阿勒泰羔羊(P0.05),说明德国美利奴羊杂交改良阿勒泰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著名肉羊品种白萨福克羊为父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的杂交一代母羊全部留作回交一代的母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特级种公羊作为回交一代的父本进行杂交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F1)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和14月龄剪毛后体重分别较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51.7%、23.7%和8.0%,差异均极显著(P<0.01)。回交一代(B1)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分别较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39.5%(P<0.01)和17.1%(P<0.01)。杂交一代(F1)毛长、毛纤维直径和产毛量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了-14.4%、13.1%和-27.3%,差异也极显著(P<0.01)。回交一代(B1)毛长和产毛量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降低8.9%(P<0.01)和18.2%(P<0.01)。说明杂种羊肉用性能较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得到显著改进。但与此同时,毛用性能退化显著。从肉毛兼用性考虑,回交一代要好于杂交一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暂定名)和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将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屠宰后测定其背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以及肌纤维直径。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蛋白质含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有23种脂肪酸,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有22种脂肪酸,且C22:1 n9、C18:2 n6、C18:3 n6、C22:6 n6和C10:0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必需氨基酸评分、总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均高于小尾寒羊;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1)。综上可知,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肌肉营养价值丰富均衡,肉用性能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从20世纪80~90年代先后引进了无角道塞特、萨福克、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等多种优秀肉羊品种.其中,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是1995年年底从德国引入我国的,目前饲养在内蒙古德美纯种肉羊种羊场.经过10余年的纯繁培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德美种羊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10.
绵羊跨膜蛋白154基因(Transmembrane protein 154,TMEM154)多态性与进行性肺炎的易感或抗性有关。本研究以绵羊TEME154基因第2外显子G103A(E35/K35)位点SNP为候选分子标记,利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TEME154基因型,对该基因在新疆地区8个绵羊品种(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巴什拜羊、德国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绵羊TMEM154基因在第2外显子103bp处发生了G-A突变,PCR测序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AA、AG和GG,G103A位点的GG(E35)基因型与绵羊进行性肺炎的高敏感性相关,在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和巴什拜羊群体中属于优势基因型,而在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群体中比例较低。方差分析表明,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和巴什拜羊等进行性肺炎高敏感群体和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等低敏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绵羊TMEM154基因第2外显子G103A位点多态性在进行性肺炎高敏感与低敏感的绵羊群体中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该SNP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绵羊的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利奴羊,(吉林型细毛羊)是以赶超世界上细毛羊之冠—澳洲美利奴羊为目标而选育的,羊毛品质经过上海纺织科学院试纺结果表明,羊毛品质已达到进口同类56型澳毛水平,填补了我国优质细毛羊的空白。但其它生产性能如何?现将中国美利奴羊(吉林型细毛羊)种公羊和澳洲美利奴公羊后裔若干性状比较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绵羊BMP4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以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和基因测序分析BMP4基因5'UTR、外显子和3'UT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研究该基因对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P4基因5'UTR和外显子不存在多态性,3'UTR存在6个碱基(ACACAC)插入/缺失,最小二乘分析表明6 bp插入/缺失对绵羊高产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检测的BMP4基因座对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高繁殖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布鲁拉美利奴羊是澳大利亚美利奴羊的一个新品系,因为它产羔比美利奴羊多,因而引起许多国家的科研人员和生产者的重视。一、布鲁拉美利奴羊的历史布鲁拉羊的起源要追溯到1916年。当时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Cooma地方,希尔(Seears)兄弟在羊群中鉴定出一只多胎母羊,他们将这头母羊和它的后代单独组群饲养。1945年他们将两头多胎母羊送给他们的侄子。侄子的农场叫布鲁拉(Booroola),以后便把这种多胎的美利奴羊称为布鲁拉美利奴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绵羊超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超排方法 ,使用相同FSH剂量对德国肉毛兼用型美利奴羊和无角陶赛特羊进行处理 ,两组羊超排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其结果如下 :平均排卵数为 :15 4 6± 1 5 1个(德国肉毛兼用型美利奴羊 )、 14 6± 2 5 0个 (无角陶赛特羊 ) ;平均采集可用胚胎数为 :13 15±4 85枚 (德国肉毛兼用型美利奴羊 )、 12 4± 2 5 6枚 (无角陶赛特羊 )。  相似文献   

15.
1 Dormer羊的形成历史 Dormer羊源自有角陶赛特公羊与德国美利奴母羊(现称为南非肉用美利奴)的杂交种,是在南非农业部国家Elsenburg试验站自1927年以来经过数十年进行大量的羔羊屠宰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碱基突变对miRNA成熟加工的影响,以绵羊let-7c(oar-let-7c)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前体序列在阿勒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群体中的突变情况,及相关突变对oar-let-7c前体二级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ar-let-7c前体序列在阿勒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群体中可检测到1处CT突变,该突变位于oar-let-7c成熟序列下游,且在阿勒泰羊群体中以C等位基因为主,而在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群体中则以T等位基因为主,该突变改变了oar-let-7c前体二级结构且使其自由能值升高了46.89 kJ/mol,推测该突变将对oar-let-7c成熟加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oar-let-7c在阿勒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体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利奴羊MHC-DQB1基因多态性与包虫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方法对103只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阴性和101只阳性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MHC-DQB1 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QB1 基因外显子2在Mrox Ⅰ、Sca Ⅰ、Sacl Ⅰ、Taq Ⅰ、Hae Ⅲ和Mva Ⅰ酶切位点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分别检测出2、2、4、3、3、6种等位基因,3、3、7、4、6、16种基因型.克隆测序分析表明,Hae Ⅲ m、Hae Ⅲ n、Mva Ⅰ y和Mva Ⅰz 是由碱基突变而产生的新等位基因.将包虫病阴性和阳性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发现Mva Ⅰ D(P<0.05)、Sacl Ⅰ b、Taq Ⅰ A、Hae Ⅲ N(P<0.01)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包虫病的抗性基因,Taq Ⅰ B、Mva Ⅰ C、Hae Ⅲ M(P<0.01)是易感性基因.Mva Ⅰ DZ(P<0.05)、Taq ⅠAA和Hae Ⅲ NN (P<0.01)是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包虫病的抗性基因型,而Mva Ⅰ CZ(P<0.05)、Taq ⅠAB和Hae Ⅲ MN(P<0.01)是易感性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系统分组法,对从德国引进的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体型测定值的遗传力进行估计,并对2002年和2003年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初生重h2=0.270;2003年产羔率和双羔率分别为142%和59.6%(P >0.05),2002年双羔率为57.6%;性别比为♂:♀=1:1.18.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差异,以探索SHH与羊毛弯曲形成的关系,选取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E染色法观察2种绵羊背部皮肤的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探究2种绵羊背部皮肤中SHH蛋白和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HE染色显示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背部皮肤毛囊的组织结构存在毛囊数量及弯曲程度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显示,SHH蛋白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均有表达,在美利奴羊背部皮肤中的毛乳头、毛基质、内外根鞘、皮脂腺和表皮细胞中显著表达,在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的毛基质、内外根鞘和皮脂腺中显著表达;光密度分析显示,美利奴羊背部皮肤组织中SH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美利奴羊SH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Western blot显示,美利奴羊SH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提示:羊毛弯曲的形成与其组织结构有关,并受SHH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是正在培育中的肉毛兼用型细毛羊新品种,探讨其不同年龄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可为其选育与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此,本研究在其育种核心群中分别选择羔羊期、育成期和成年期3个不同阶段羊,测定其1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之间,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羔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育成羊和成年羊(P0.01);育成羊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和白球比极显著高于羔羊和成年羊(P0.01),血钠含量显著高于羔羊和成年羊(P0.05);成年羊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羔羊和育成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各项生化指标在成年羊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多种血液生化指标间均存在相关性。通过该试验可初步建立起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值,为今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选育提高、饲养管理和疾病诊断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