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东部垦区主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的演化趋势,选用了1980~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1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差异,并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高产型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近期比中期增产17.2%,比早期增产23%;高蛋白品种次之,增产7.2%.高产、高蛋白品种近期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比中期均有显著增加,同时高产品种的单株粒重也有显著增加;在高油品种中只有单株荚数近期比中期有显著增加.近期育成的大豆品种的株高比中期降低,主茎节数显著增加.高油型品种近期比早期脂肪含量显著提高0.82%,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1%;高蛋白品种近期比中期脂肪含量显著降低0.71%.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改良潜力较大,而株高、百粒重、蛋白质、脂肪的改良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10个菜用大豆品种,通过其产量性状鉴定与评价,筛选出适宜河北省种植的优良菜用大豆品种,并为育种改良提供种质基础.连续2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10个供试品种在产量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品种苏早2号、春绿60、AGS-292和绿75表现产量较高且稳定,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此外,10个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可作为菜用大豆育种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37个爆玉米优良杂交种的田间试验结果,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单株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幅度和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既取决于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又决定于该性状遗传力的大小。就本试验所涉及的基因型而言,以秃尖度、百粒重、轴重、单穗粒重和单穗重的遗传改良潜力较大,宜直接选择;行粒数次之,其他产量性状相对较低。育种实践中应积极拓宽性状的遗传变异,提高遗传力,以期达到育种目标要求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淑珍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0,19(4):320-325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品种间其性状特别是分枝性状的明显差异,加之地理远缘等原因,其F1代多数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自交及回交后代分枝性状有着超常幅度的变异;除了与通常杂交组合中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等表现较大的遗传力相同外,此种组合后代的分枝性状也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力。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所有分枝性状变异广泛,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大,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决定了在此组合早代选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株与不嫁接植株相比,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时,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单株荚数、百粒重、粒茎比和单株粒重会显著提高。其中,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砧木上,共同亲本、俄亥俄中期、辽宁中期、俄亥俄当代、辽宁当代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5%、6.9%、9.4%、15.7%、19.9%。由此说明,根系改良会带来大豆品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3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春播和秋播试验。分别估算了春大豆品种×播季互作效应;春播与秋播条件下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以及秋播农艺性状与春播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等。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品种间、播季间、品种×播季互作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株高等农艺性状秋播遗传力较高,秋播变异率较小,遗传进度大,秋播下性状与春播下单株产量相关密切,表明秋播条件下按百粒重和株高等对单株生产力进行间接选择,其效果高于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选择,认为春播秋播下两次选择,有助于加快春大豆育种进度。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的花生育种目标可归纳为抗病优质、高产和早熟,而其中高产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遗传关系。植株的光合作用是产量的物质来源。因此,研究花生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关系,对于合理调节群体光合结构,培育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作花生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阐述各种叶部性状对产量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育种中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育种是大豆主要育种目标,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这一方法,通过分析农艺性状的各种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k)及关联度r,研究影响品质性状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影响程度,试验分析了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联度,优势分析表明,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为正相关,从关联序可以得出对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产量,其次是百粒重,为大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黄淮麦区不同时期代表性大麦品种为试材,探讨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育期等的演变规律,估计了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重要遗传参数,分析了主要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对大麦今后高产育种的主攻目标、性状改良潜力、理想株型育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的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7%)和0.23%。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04%;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0.06%。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豆育种中高产株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大豆育种实践经验,通过对大豆育种中与高产相关的性状,杂交后代株行田间选择的理想株型,高产育种的产量构成和高产大豆品种类型分析,结合高产大豆生态型的变化,探讨并提出了高产育种、时期选择、株行选择、株系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播种、调查和考种的基础上,对甘肃省160余个大豆农家品种进行研究,获得其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花序荚数、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值,分析了地理上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各地区大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分布模式及与所在地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3种分布模式:(1)增减,是西东向大豆单株荚数等性状的主要分布模式;由北向南仅花序荚数呈递减分布。(2)弧形,开口向上的弧形是由北南向大豆主茎节数等性状的主要分布模式。(3)不规则,由北向南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呈不规则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甘肃大豆农家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布与其所在地区纬度成正相关。可见,甘肃大豆农家品种依农艺性状的分布较为复杂,这可能与甘肃省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有关,但主要决定因素是所在地区的纬度。本研究揭示了地理条件复杂地区的大豆农艺性状分布规律和模式,对指导甘肃大豆引种、栽培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葛秀秀  杨桂荣 《大豆科学》2000,19(2):105-110
1991-1996年以43个综合表现良好的亲本配制的二交、四交、八交、十六交组合为材料,比较了组合后代农艺性状的平均数和变异性表现及选择效果,以探讨不同亲本数杂交对后代的遗传变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亲本数较多的杂交组合后代性状的变异性大于亲本数较少的杂交组合后代相应性状的变异性。这说明,增加杂交组合的亲本数有增加后代变异的趋势。遗传相对简单的性状这种趋势越明显。除二交各性状的平均数较小外,其它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鲜食春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分析了2004-2017年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品种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变异系数为5.9%~33.49%,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单株有效鲜荚数,而采青天数、标准二粒荚荚长和荚宽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随着年度的递进,鲜食春大豆的株型、鲜荚产量、口感、荚型性状获得了逐渐的改良。主成分分析表明,荚数与生育生长、鲜荚产量、株型、荚率、品尝品质和荚型因子是鲜食春大豆性状变异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鲜荚产量与单株有效分枝数、百粒鲜重、单株鲜荚重、标准二粒荚荚长极显著正相关,与500 g标准荚数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余性状相关性不显著。A级口感率与采青天数、株高、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等性状极显著负相关。因此,鲜食春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分枝多、粒大荚长而饱满的亲本组配及后代选择,协调荚型、株型和生育期的改良,从而选育出高产优质鲜食春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8.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方法和大豆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推移,育种方法由系统选育、杂交选育又增加了引种、优势育种、花粉管通道育种和诱变选育技术。农艺性状方面,不同年代品种的株高、节数变幅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略有增加;百粒重随着年代推移一直呈增加趋势;结荚习性表现为亚有限型品种比例增加,无限型和有限型比例下降,并且亚有限品种近些年占据主导地位;叶形表现为圆叶品种比例下降,尖叶品种逐渐增加;品种耐密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以高蛋白,高脂肪,高产3类型5亲本配制10个正交,10个反交组合,以F1-F3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性状均属中间遗传,正反交无显著差异;在双亲性水平近似的的组合较易出现两向超亲变异。在当前当地条件下,在优质育种目标要求下,下,提高产量和外观品质都很重要相对而言高脂肪育种在提高产量方面而高蛋白育种在提高完全粒率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