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彦 《新农业》2005,(7):15-15
连年大面积种植绿豆会因重茬使病虫害加重,加上农民采用推刀收割,地面已无根茬防风固沙,还会将地面熟土铲起。间作后禾本科作物形成一条条防风带,防止土壤风蚀沙化。收割后留10~15厘米高茬,可挂沙护土,防止冬春季的大风将地表熟土刮走。翌年可轮作倒茬,减轻病虫为害,提高绿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遗传工程作为常规育种的补充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禾谷类作物的体细胞和基因转移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本文概述了禾谷作物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DNA直接吸收、细胞融合、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以及显微注射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4.
5.
欧洲谷类作物栽培制度近些年来,欧洲各国对作物的栽培制度都有不少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自然条件的特点,创造了多种栽培制度,现择其二种主要栽培制度。拉鲁栽培制1967年由比利时让布鲁大学,彼·拉鲁教授研制出了谷类作物栽培方法。从1...  相似文献   

6.
细胞分裂素与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分裂素与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发育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黄少白作物种子的成熟过程包含胚和胚乳的发育,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的变化。该过程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它涉及种子的营养价值、质量和产量等各个方面。种子成熟的过程从受精分化开始,经胚和胚乳的快...  相似文献   

7.
禾谷类作物外源基因导入及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禾谷类作物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基因组最小的禾谷类作物,饱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克隆,表明水稻基因组研究已经领先于其他禾谷类作物。  相似文献   

9.
禾谷类作物多倍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综述了禾谷类作物的人工诱导、生物学特征特性、多倍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动态变化研究及其潜在价值。建立多倍体诱导的高效性实用技术体系,将有助于尽快获得大量的多倍体材料和新的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多倍体植株具有生长势强、生物学产量高、籽粒大、品质好和抗逆性强等特点。通过多倍化途径有可能进一步挖掘禾谷类作物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丝核菌菌群分类及对禾谷类作物的致病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丝核菌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寄主范围极广,是一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目前有关学者把它分为多核丝核菌和双核丝核菌两大类。自1921年Matsumoto用菌丝融合方法区分R.solani的种下分类群以来,迄今已发现多核丝核菌(R.solani)有9个菌丝融合群(AG-1~AG-8和AG-1 BI),双核丝核菌有15个菌丝融合群(AG-A~AG-0)这些菌群均有各自在遗传等方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禾谷类作物的小孢子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禾谷类作物小孢子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禾谷类作物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基因组最小的禾谷类作物,饱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克隆,表明水稻基因组研究已经领先于其他禾谷类作物。比较基因组研究表明: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蔗的基因组均可由水稻染色体区段重新排列而成,这些区段上DNA标记的排列顺序在各个种之间保留。各种作物基因组大小的差异可能由于各个区段内基因间重复顺序扩增的程度不同所致。根据这些区段在各种作物染色体的排列顺序,有人提出根据水稻染色体区段排列单个原始禾谷类染色体的设想,为深入研究禾谷类作物的进化遗传提出了全新的思路。禾谷类作物基因组之间的共线性有利于在小基因组内克隆大基因组作物的同源基因,使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禾谷类作物自身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几种主要禾谷类作物丝核菌的鉴定及交互侵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细胞核快速染色鉴定及与日本生越明博士的标准丝核菌株配合测定,分离自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和高染等作物纹枯病斑上的丝核菌株分属于双核丝核菌和多核丝核菌2大类,以多核丝核菌为主。其中小麦丝核菌株为双核丝核菌的AG-B(0)融合群,玉米和水稻丝核菌株均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A融合群,谷子和高梁丝核菌株分别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C融合群和AG-5融合群。大田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利的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创新分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种业面临严峻挑战,探析种子技术创新分布结构的需求日益迫切。[方法/过程]本文基于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获取的专利数据,利用专利计量和专利地图等方法,对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地域分布、技术研发热点与创新分布特征、创新机构竞争态势和核心专利布局等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基因工程技术是该领域内的"主导—成长型"技术,美国占据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地位,我国缺少位居全球前列的技术创新机构,核心技术能力距世界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国际种业和农化科技巨头纷纷在中国进行核心技术布局,我国在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领域面临着极大的市场压力和巨大的技术壁垒,急需建立相关的专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杆菌及基因枪在禾谷类作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农杆菌法和基因枪法。本文对农杆菌转化禾谷类作物的基本原理及最新动态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同时对基因枪类型、原理及使用方面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指植物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控制CMS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核基因对线粒体基因表达具顺向调节作用,而线粒体对核基因表达具有反向调节作用。目前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研究主要以营养器官为材料,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及玉米等都存在花药小、花期短、同一花序的花药发育不同步等。文章介绍了线粒体起源及植物线粒体蛋白组和植物CMS的研究现状,禾谷类作物花药线粒体蛋白组研究的重要性及困难,提出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筛选水稻编码线粒体蛋白、与雄性不育相关的核基因的策略,以期为研究禾谷类作物特别是水稻CMS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指植物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控制CMS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核基因对线粒体基因表达具顺向调节作用,而线粒体对核基因表达具有反向调节作用。目前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研究主要以营养器官为材料,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及玉米等都存在花药小、花期短、同一花序的花药发育不同步等。文章介绍了线粒体起源及植物线粒体蛋白组和植物CMS的研究现状,禾谷类作物花药线粒体蛋白组研究的重要性及困难,提出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筛选水稻编码线粒体蛋白、与雄性不育相关的核基因的策略,以期为研究禾谷类作物特别是水稻CMS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粒重因其在穗上着生位置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开花或发育早的强势粒灌浆好、粒重高;开花或发育迟的弱势粒灌浆差、粒重低。弱势粒充实差和粒重低不仅限制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而且会严重影响籽粒品质。文章比较分析了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大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灌浆差异机理以及促进弱势粒充实的调控途径,旨在进一步揭示禾谷类作物弱势粒灌浆机理,为挖掘禾谷类作物的高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对植物组织内氮化合物进行显微化学测定的一些资料。该测定方法可作为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之一。测定了下列氮素形态在植物组织内的分布状况及其含量:硝酸盐、氨,游离氨基酸,氢硫基化合物和蛋白氮,查明了植物器官细胞内容物的等电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