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清楚地认识到国内苜蓿草产业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发展苜蓿种植业,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及市场调研,总结了牧草行业的现状,发现了国内苜蓿行业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改善方案。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和永昌县苜蓿基地的实地考察,发现苜蓿种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且苜蓿种植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业。通过对苜蓿种植技术的研究,发现了永昌县特有的覆膜种植苜蓿的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产出了"优质高产"的商品苜蓿草,其种植技术值得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苜蓿是农牧业生产中的首选牧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苜蓿分布及种植情况 我国苜蓿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在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均广泛种植,湖南、湖北、安徽、上海、江苏等地亦有栽种.全国种植面积已达133.3万hm2.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国营、私营企业,以独立经营或公司加农户等不同形式的参与,使苜蓿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且开始向集约型、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被称之为"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3.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根据《唐六典》记载的驿站马匹数量,最大的都亭驿站有驿马75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00hm2,最小的驿站有驿马8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1.33hm2。驿田之性质与牧田同,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在隋朝设有掌管种植苜蓿的部门,唐有苜蓿丁掌管苜蓿种植,并以律令制度对苜蓿种植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解决了冬季饲草这个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关键问题;唐代仍沿用着汉代苜蓿分期播种技术,加强了苜蓿秋冬季的管理,苜蓿在饲用、食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隋唐五代苜蓿的管理经验和种植利用技术,对今天我国苜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鉴借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具有发展苜蓿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如今苜蓿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甘肃省苜蓿产业的发展对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办法和有效途径.但目前甘肃省苜蓿产业还存在苜蓿种植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种植管理水平不高、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鉴于种植苜蓿的成本收益从根本上决定了甘肃省的苜蓿供给,通过收集甘肃省农户种植苜蓿、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数据,对3种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苜蓿纯收益和收益率最高且不断增长,因此甘肃苜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甘肃省苜蓿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苜蓿规模化种植、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和加强苜蓿品种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目前我国苜蓿的种植面积约130万公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为了更合理的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现将其栽培与利用的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苜蓿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它以富含优质植物蛋白而享有"饲料皇后"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牧草种植技术的推广,原州区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连年扩大,苜蓿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区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质,动物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更好地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苜蓿的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湖北畜牧兽医》2013,(3):110-110
<正>为将黑龙江省发展成"苜蓿奶"生产基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民增收,按照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黑龙江省将种植666.67km2苜蓿。种植地点将在全省重点选用坡耕地、中低产田和退耕还草地,并实行苜蓿  相似文献   

9.
<正>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称,不但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粮改饲"项目的不断开展,促进了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杂草丛生已成为苜蓿种植的最大障碍,多处苜蓿种植区因杂草防控不利而导致种植失败,杂草控制有很大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现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是我国和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耐盐碱、固氮改土、适应性强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之称.目前,苜蓿产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与日俱增,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苜蓿种植面积约3500万公顷,目前我国苜蓿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万公顷,在全世界居第五位,苜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饲料作物.集约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苜蓿生产,也期待获得优质高产的苜蓿草品.  相似文献   

11.
苜蓿是一种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因其花色不同分为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杂花苜蓿,一般所说的苜蓿都是指紫花苜蓿.苜蓿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牧草中面积广、范围大、历史悠久、经济价值较高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据统计,全世界苜蓿种植面积约为3 300万hm2,其中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约1 100万hm2,年产值近100亿美元,在种植业中排列第四;另外,还有阿根廷750万hm2,加拿大250万hm2.我国虽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但种植面积还不足200万hm2,居世界第六位.相比之下,我省在苜蓿种植上与国内的北京、河北、山东、甘肃等省(市)相比差距很大,更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随着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生态省战略的实施,精品畜牧业的发展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苜蓿的种植及由此带动的采集、收购、加工、销售、转化为一体的苜蓿产业化已经在吉林大地上孕育和兴起,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2.
把苜蓿发展成大型绿色草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播种面积最广的一种优质豆科牧草.它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产量高,并能抗干旱,耐盐碱,固氮改土,保持水土,被称为"牧草之王".临猗县种植苜蓿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多数农民都基本掌握了种植苜蓿的技术.当时种苜蓿主要是保证生产家畜的草食供给,规模不大,效益不高.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使得苜蓿种植成为继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苜蓿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抗旱、耐盐碱以及固氮保持水土等诸多优点.因此,苜蓿是种植牧草的首选优良草种.随着草原禁牧及牧草的产业化发展,人工草地的面积在不断增加,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苜蓿越冬问题一直是制约苜蓿生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9):183-193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 根据《唐六典》记载的驿站马匹数量,最大的都亭驿站有驿马75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00 hm2,最小的驿站有驿马8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1.33 hm2。驿田之性质与牧田同,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在隋朝设有掌管种植苜蓿的部门,唐有苜蓿丁掌管苜蓿种植,并以律令制度对苜蓿种植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解决了冬季饲草这个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关键问题;唐代仍沿用着汉代苜蓿分期播种技术,加强了苜蓿秋冬季的管理,苜蓿在饲用、食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隋唐五代苜蓿的管理经验和种植利用技术,对今天我国苜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鉴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北京市苜蓿种植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 ,种植面积已达1.3万余hm2.但近年来病害渐趋严重,已成为苜蓿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为了了解苜蓿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2001年对北京市苜蓿品种圃和苜蓿生产区(县)的病害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为落实国家"粮改饲"工作,保定市粮改饲示范市试点工作首个苜蓿基地开机收割。6月4日,保定市收割苜蓿种植基地——高碑店市苜蓿示范种植基地5000亩紫花苜蓿开始首茬收割。该苜蓿种植基地是保定市畜牧工作站联合  相似文献   

17.
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其优良的特性,有"牧草之王"之称.它产草量高、品质优良、耐割持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大面积种植能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尽管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但大面积广泛种植会导致病害发生,白粉病是苜蓿重要的病害之一,可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后期病叶大量脱落,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理化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坤  李世忠 《草业科学》2015,(11):1767-1773
本研究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出现不规律的波动,苜蓿地土壤容重值整体偏大;土壤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并且在种植5年的苜蓿地中提高最明显,在种植8年的苜蓿地中最低。各年限苜蓿地均表现出土壤有机质的"表聚性"。在一定的种植年限范围内,种植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具有累积作用;土壤全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种植苜蓿4年时土壤全氮含量最大,8年时苜蓿地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并且土壤全氮含量主要集中于0-40 cm土层,全氮显著累积作用于表层土壤;土壤硝态氮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对土壤硝态氮有累积作用,并且与苜蓿种植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铵态氮含量在剖面上变化不大,与苜蓿生长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今后需从栽培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上深入探讨栽培苜蓿地的最佳种植和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高蛋白饲草,其饲用价值和生态价值都较高,国内外均有种植。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奶业大省,植物性蛋白的缺失和大量依赖进口的饲草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苜蓿发展现存的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黑龙江省的苜蓿种植,导致苜蓿产业发展缓慢,从而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笔者探索性地提出了几点促进黑龙江省苜蓿业发展的对策,为黑龙江省苜蓿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促进黑龙江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所谓"苜蓿型奶牛业",系指苜蓿种植产业化与奶牛业发展相结合,即通过推广种植苜蓿和推广饲喂苜蓿,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奶牛业。苜蓿型奶牛业应成为今后30~50年内我国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不仅因为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对于奶牛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更因为种植苜蓿可节省耕地、节省水资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因为我国牛奶的生产、加工和消费水平与世界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更因为发展奶牛业乳品加工业对改善我国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膳食质量、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发展苜蓿型奶牛业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