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雌性哺乳动物的失活X染色体上,大多数基因是转录沉默的。但是有些基因发生失活逃逸,在失活X染色体和正常X染色体上均表达。这些失活逃逸基因是引起性别二态性和雌性个体的表型变异性的潜在原因。文章主要综述了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逃逸的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3.
1X染色体失活的起源及发展 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是指雌性动物为了平衡与雄性动物X染色体基因表达量的差异,而失活其中1条X染色体的现象。X和Y染色体起源于1对同源的常染色体,自然选择的压力导致了1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决定性别的基因,进而产生了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4.
剂量补偿是使X连锁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性间达到平衡的过程。哺乳动物是通过随机失活雌性的一条X染色体实现剂量补偿。X染色体失活开始于X染色体失活中心(XIC),然后传播到整条染色体。Xist基因定位于XIC中,参与X染色体失活的启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雄核生殖胚胎、雌核生殖胚胎和正常胚胎发育中X连锁基因表达,概括了X染色体失活(XCI)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作用,综述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剂量补偿作用及其对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剂量补偿是使X连锁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性间达到平衡的过程。哺乳动物是通过随机失活雌性的一条X染色体实现剂量补偿。X染色体失活开始于X染色体失活中心(XIC),然后传播到整条染色体。Xist基因定位于XIC中,参与X染色体失活的启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雄核生殖胚胎、雌核生殖胚胎和正常胚胎发育中X连锁基因表达,概括了X染色体失活(XCI)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作用,综述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剂量补偿作用及其对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电厂机组采用SCR脱销工艺控制NOX排放是大势所趋,很多电厂对锅炉进行了脱销改造,对减少NOX的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逃逸的氨气会生成硫酸氢铵并沉积在空预器中,导致空预器堵塞,系统阻力增大,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
酶的失活机理及稳定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界中很多酶的催化效率和专一性是传统工业催化剂无法相比的,因而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8.
9.
寻找影响哺乳动物目标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通常仅限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变异尚未被纳入用于估计动物育种值的基因组预测方程中。而X染色体作为牛第二大的染色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随着基因组工作的深入,对X染色体上遗传变异的功能性研究也越来越多,分析包含X染色体基因组标记信息可以改善基因组育种值的预测。本研究综述了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奶牛产奶、繁殖、健康、体型和生产寿命等性状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基因组比对及密码子偏性角度分析牦牛与其他牛亚科动物X染色体,有助于了解牦牛品种差异及系统进化地位,为其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和密码子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牦牛X染色体参考基因编码区序列为参考,与普通牛和江河型水牛X染色体参考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基因组比对和基因共线性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注释,对过滤后的编码区文件进行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ENC-plot、PR2-plot和最优密码子确定等偏性分析。【结果】在牦牛X染色体基因编码区发现了参与气管收缩、肺部呼吸及机体代谢等基因与普通牛和水牛存在差异,如KLHL13、CENPI和PGK1等基因;共线性显示长段由强选择压和突变压下表现出的交换线性区域;密码子分析中3种牛亚科动物密码子使用偏性相似,偏性均较弱,均偏向G/C结尾;强偏性密码子(RSCU≥1.5)均为CUG、GUG、AGA、AGG和UGA;牦牛、普通牛和水牛分别筛选出16、13和9个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结论】牦牛与普通牛、水牛相比面临了更大的选择压力,累计的变异程度更大,三者的密码子偏性受到自然选择作用均大于突变作用。研究结果为牦牛的遗传育种、密码子优化...  相似文献   

11.
12.
动物寄生虫病是由寄生于动物体的各种病原性寄生虫引发的疾病,由于寄生虫常以一种极为隐蔽的方式对动物进行慢性消耗,因而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单一防治措施对寄生虫病的控制和消灭很难凑效,所以综合防治措施的发展愈来愈重要。本文就动物寄生虫病对动物的危害、抗动物寄生虫药物的新剂型和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骆驼乳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乳品,不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文章重点对骆驼乳辅助治疗糖尿病、肝炎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骆驼乳辅助治疗疾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骆驼乳辅助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抗原滴度途径及抗原灭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H120、Holte、Gray、Connecticut、Iowa609和T株)和6株分离株(NIBV、GIBV、M、SH、J和H株)分别接种于鸡胚,收获尿囊液,经浓缩后,用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制备血凝抗原。其中,H120株血凝滴度最高,T、M、J和H株无血凝性。应用含有不同滴度IBV母源抗体的鸡胚增殖病毒制备抗原,效价与用SPF鸡胚增殖病毒制备的抗原效价一致。尿囊液经反复冻融后再制备抗原会使血凝价降低。抗原分别用甲醛、高碘酸钠、硼氢化钾和SDS灭活,其中甲醛灭活效果最理想。抗原对氯仿敏感,对乙醚稳定。适宜浓度的Na+、Mg2+可显著提高抗原的血凝性  相似文献   

15.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沉默靶基因活动的过程,可以实现对特定的mR-NA的选择性降解,进而抑制其翻译过程。论文介绍了RNAi的发现、作用机理、作用特点及其在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禽流感、新城疫、狂犬病等动物传染病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优质豆科牧草,而病害、虫害、草害是限制苜蓿生长及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收集了我国近40年来的有关资料,对苜蓿病虫害的种类进行科学分类,制作出了苜蓿病害和苜蓿部分虫害的种类名录,对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收集近20年我国各地区调查的苜蓿地杂草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RNA能在多水平(染色体构建、转录、翻译、RNA修饰和稳定等)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piRNA(Piwi-interacting RNA)主要参与生殖细胞的发育、转座子的沉默、异染色质的形成和生殖细胞DNA完整性的维持等过程,对遗传物质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类新型的小RNA,piRNA受到了广泛关注。从2006年发现至今,科研工作者对piRNA的发生和功能做了大量的推测、探索和验证。研究发现,piRNA主要分布在动物体睾丸的精原细胞和卵巢的卵母细胞内,果蝇卵巢体细胞(卵泡细胞)也存在少量的piRNA。piRNA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内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体细胞途径相对简单,生殖细胞途径主要通过"乒乓循环"实现。参与"乒乓循环"的3种Argonaute蛋白中,Piwi位于细胞核中,Ago3和Aub位于细胞质中,这一现象暗示piRNA可能在不同的区室内产生并发挥功能。piRNA 3′端的甲基化现象普遍存在,这对piRNA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是决定成熟piRNA长度的必需条件。piRNA相关蛋白质的已知功能是预测其产生过程和功能的重要线索,目前已有部分与piRNA产生和功能相关的蛋白质被发掘。另外,piRNA的调控网络比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和miRNA(microRNA)更加复杂,因此新的研究方法体系的出现加快了科研工作者对piRNA发生和功能的研究进程。本文主要就piRNA的生物发生、产生和功能相关蛋白及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肠道菌群的调整手段主要有2种:活菌补菌(即益生菌补菌)和自身肠道菌增殖(即益生元补菌)。主要叙述了益生元的概念、种类、生理机能及应用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RNA干扰(RNAi)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诱发的mRNA水平上的基因沉默机制。RNAi技术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前景。将RNAi应用于许多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基因沉默效果,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