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生姜茎叶含硅(SiO2)量达2%-5%,远高于氮(N)、磷(P)、钾(K2O)含量,表明生姜为喜硅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硅肥的施用,使生姜株高增加8.6%-11.3%,地上茎分枝数量增加10.3%-12.4%,地上茎粗度增加9.0%~11.3%,产量提高11%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综合评价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Turcz.)种质资源的育种价值,对14份蒌蒿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4份资源中包括蒌蒿原变种(A.selengensisvar.selengensis)和无齿蒌蒿(A.selengensisvar.shansiensis)两个变种。株高31.04~53.38cm,地上茎节间长2.70~4.16cm、直径0.51~0.61cm,单株分蘖数6.47~14.01个,地上茎产量3.01~6.35kg·m~(-2)、根状茎产量0.26~1.08kg·m~(-2);地上茎干物质含量7.40%~9.60%,蛋白质含量1.83%~2.33%,总糖含量0.46%~0.86%,粗纤维含量0.30%~0.52%。以选育地上茎高产品种为目的时,波阳红梗蒌蒿-3、鄱阳湖野蒿-4是比较适宜的育种材料;以选育根状茎高产品种为目的时,小叶白、小叶青及大叶青为适宜的育种材料。都江堰蒌蒿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是选育芳香气味浓郁品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持续高温易导致生姜姜种、嫩芽、叶片、心叶及叶鞘、地上茎发生热害,生姜栽培从催芽期开始即应做好防控措施。近几年,生姜高温热害发生较普遍且严重,给生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特别是2017年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生姜生理性热害表现尤为严重,对生姜的伤害也更明显。生姜热害的形式有姜种热害、嫩芽热害、叶片热害、心叶及叶鞘热害、地上茎热害。生姜热害发生后,姜农往往不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纳米沸石500 kg·(667 m~2)~(-1)和普通沸石1 000 kg·(667 m~2)~(-1)不同施用方式(撒施、沟施和穴施)对油麦菜产量、品质、Cd含量和土壤p H、CEC、全Cd含量、有效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油麦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31.5%~227.3%和61.4%~196.0%,且均以撒施处理产量最高;整体上提高了植株VC、氨基酸、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其中沟施处理对提高油麦菜品质的效果最好;植株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11.3%~28.8%和2.5%~16.7%,根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0.7%~26.8%和9.9%~21.3%。与对照相比,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各处理分别使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了4.8%~19.0%和9.5%~19.0%,纳米沸石以穴施处理效果最佳,普通沸石以沟施处理效果最佳。与普通沸石处理相比,纳米沸石处理增加油麦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及地上部Cd含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于2009年5~9月采用人工自然光照生长箱(长、宽、高分别为150 cm、120 cm、200 cm)种植番茄,在每天的高温时段(10:00~16:00)进行加湿试验,设置了3个湿度处理,RH分别为:85%~90%(H处理)、65%~70%(M处理),以不加湿RH 35%~40%(L处理)为对照,利用2个番茄品种,研究了在高温(32~35℃)条件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株高、叶片数、茎粗、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湿度处理没有影响番茄叶片数的发育,但是与对照L处理相比,高湿H(85%~90%)处理使番茄株高增加了12%~14%,茎粗增加了7%~15%,叶面积增加了25%~42%,且品种间表现一致。其中,叶面积的提高幅度最大,可达42%。加湿M(65%~70%)处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说明高温下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的增加番茄的叶面积,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缓解高温对番茄叶片的灼伤。  相似文献   

7.
以"杭茄2010"茄子为试材,采用常规施肥和4个不同肥料用量(675、600、525、480kg·hm-2)的肥水同灌处理,分析了果实生长性状和养分含量,并统计其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采用肥水同灌的茄子单果质量、果实长度和横径分别增加了13.1%~35.1%、15.0%~43.8%、11.1%~33.3%,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则分别增加了3.2%~8.5%、3.4%~9.9%、15.5%~26.5%。茄子氮磷钾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茄子追肥以675kg·hm-2(N∶P2O5∶K2O=16∶8∶34)的肥水同灌为宜。  相似文献   

8.
土壤容重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49(CK)、1.36(T1)、1.20(T2)g·cm-3的3种土壤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容重较小的土壤,其孔隙度较大,最大持水量较高,有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长末期T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叶片数分别比CK增加17.9%、14.0%、35.2%和36.1%,单株根、茎、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提高43.3%、24.4%、28.1%和35.2%,收获时CK、T1、T2的产量分别为2534.1、3017.7和3326.8kg·(667m2)-1,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此外,生姜根茎干物质、淀粉及挥发油含量随土壤容重降低而降低,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则相反,粗纤维、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则基本不受土壤容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根际增施的方法研究2.5、5.0、7.5、10.0、12.5 g·株-15个不同水平Ca(NO3)2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外源Ca(NO3)2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提高了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根茎的产量和品质。其中Ca(NO3)2施用量≥7.5 g·株-1时与不施钙(CK)相比对生姜有显著的促长增产和提质作用,在10.0 g·株-1时效果最显著,采收期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CK显著提高21.44%和34.37%,单株产量显著增加44.22%;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8.13%、36.52%、19.15%和17.49%。Ca(NO3)2施入量在12.5 g·株-1时促进作用减弱。综上所述,试验范围内外源Ca(NO3...  相似文献   

10.
大棚西瓜套种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套生姜是我地区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改生姜单作为西瓜、生姜一年两种两收,复种指数增加了一倍,提高了光能和土地利用率,缓解了西瓜、生姜与其它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充分发挥大棚保护地栽培的优势,通过套种,使生姜比常规种植法提前定植25天,延迟收获25~30天,每(亩)土地产量增加1500~2000千克,增产30%~40%左右,而且生姜生产前期,可利用西瓜叶为其遮荫,节省了插“姜影”所需的工料费。该模式每(亩)产西瓜4000千克、生姜5000千克,产值超万元。栽培技术如下:1西瓜早熟栽培技术1.1大棚建造:大棚必须在封冻前…  相似文献   

11.
莱芜市莱城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的三辣之乡,而生姜又居三辣之首,生姜的生产在莱芜受到各级政府及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几年,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本单位的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生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生姜的病害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经验仅供参考. 1 姜瘟病(又称青枯病、腐烂病) 1.1 发病症状:姜瘟病是生姜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产姜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姜株成片死亡.流行性很强,一旦侵染24小时就能显现症状.病菌主要侵害姜的根部、地下茎和地上茎,尤其是危害肉质的地下茎,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组织软腐、发臭,最终病组织消解,仅剩表皮,可以挤出白色粘稠液体.地上茎受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仅残留纤维.病株叶片初期变黄,边缘卷曲,后期叶片萎蔫,以至整株枯死.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由土壤传播的细菌病害.  相似文献   

12.
以冀姜5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生姜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替代10%~30%化肥可显著增加生姜产量,促进氮磷钾素向生姜根茎中积累和分配,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其中20%生物有机肥+80%化肥(T2)处理生姜产量和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最高,较单施化肥(CF)增产25.60%,纯收益增加22.57%;T2处理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43.25%~173.93%、49.55%~70.40%和13.77%~29.63%。随生物有机肥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T2处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综上所述,20%生物有机肥+80%化肥(4560 kg·hm-2生物有机肥配施+2400 kg·hm-2化肥)处理为试验条件下生姜最为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冀东地区大棚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冀东地区通过创新恒温库控温催芽、水肥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总结出一套大棚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每667 m~2生姜产量达8 812 kg,较当地传统的地膜栽培增产40.43%,增收8 839元。河北省生姜种植面积常年在4 500 hm~2(6.75万亩)左右,冀东地区是最大的生姜产区。其中,秦皇岛的抚宁区、唐山的丰润区为中国调味品(生姜)原辅料供应基地,且近两年逐渐向周边地区辐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硅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生长状况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SiO2)0.08 g/kg和0.16 g/kg土可显著促进草地早熟禾苗期的生长,第1次修剪前株高分别比对照高32.5%和28.3%;而施硅(SiO2)0.24 g/kg和0.32 g/kg土则抑制了草地早熟禾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年剪草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0%和28.9%.说明适量施硅能够促进草地早熟禾快速成坪,而过量施硅能够抑制其生长.在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施硅能够降低质膜相对透性(RPP),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说明施硅能够增强草地早熟禾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茎和叶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均显著抑制了生姜幼苗的株高、每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其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而对生姜幼苗每株分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浓度下,茎水浸液对生姜幼苗的形态指标均显示出最强的抑制作用,叶水浸液次之,根茎水浸液最弱。同时,3种水浸液均随浓度的增加降低了生姜幼苗的光合参数(包括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生姜幼苗形态指标与光合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胞间CO2浓度与每株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每株分枝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外,生姜幼苗叶片各光合参数与所测定的形态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用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分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姜、大蒜、小葱3种常用植物调味料中Cu、Fe两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生姜、大蒜、小葱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但Cu、Fe含量的大小关系均为生姜小葱大蒜。生姜、大蒜和小葱中含Fe较丰富,特别是生姜和小葱,可以作为人体补充该元素的食补材料。试验加标回收率为89.00%~110.50%,RSD2.0%,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芥蓝为材料,研究了施用硅肥对其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显著提高芥蓝的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每hm2施用硅肥1 500 kg,芥蓝产量比对照增加94.7%,维生素C含量增加8.2%;施用硅肥能降低芥蓝中砷和镉的含量,减轻重金属对芥蓝的毒害,每hm2施用硅肥1 800 kg,芥蓝中砷和镉的含量分别为28.7和9.3μg.kg-1(对照分别为45.3、41.5μg.kg-1)。本试验结果为硅肥在芥蓝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津旺605-1”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该施肥措施对早春塑料大棚黄瓜生长、品质、产量形成和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陇东地区设施栽培中增施微生物菌肥,降低化肥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加深黄瓜表皮颜色、降低瓜码密度、改善黄瓜口感、提高商品率,增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黄瓜中可溶性糖(5.55%~25.75%)、可溶性蛋白质(5.00%~9.50%)、可溶性固形物(8.25%~30.66%)、抗坏血酸(vitamin C)(11.73%~28.68%)含量,降低硝酸盐的积累量(1.06%~20.29%)。微生物菌肥替代50%~70%化肥时增产率为0.93%~11.92%,增效率为0.31%~11.37%。  相似文献   

19.
为创新生姜栽培技术模式,以传统遮光栽培和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产量和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弥雾栽培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株冠层气温及叶温,增大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弥雾栽培生姜植株地上部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栽培,但根茎生长量较大,产量可达2688.68kg·(667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  相似文献   

20.
以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种植的复垦植物(野樱桃、文冠果、欧李和山杏)为试材,采用野外原位监测方法,研究覆盖紫花苜蓿和未覆盖处理(对照,CK)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紫花苜蓿处理的野樱桃、文冠果、欧李和山杏苗木地上部干质量比未覆盖处理显著增加31.7%~54.6%,根干质量增加25.6%~41.0%;同样地,植物成活率和叶色值分别增加到85%和32.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覆盖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较对照分别达到12.5%~17.9%、14.0%~17.8%、14.0%~23.2%、13.6%~28.4%,差异显著;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36.4%~41.6%、21.8%~51.2%、33.6%~44.7%、20.5%~39.9%。因此,覆盖紫花苜蓿有利于改善神东采煤沉陷区复垦植物生长、提高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水平,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