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由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大量无机盐分随饲料日粮饲喂进入动物体内,最终通过畜禽粪进入土壤环境;加之农田土壤中大量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盐分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叶梅荣等[1]研究了NaCl对吸胀后小 相似文献
2.
锰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加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提高结实率[1].同时锰还是叶绿体和许多酶的构成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缺锰的玉米苗期从叶尖到基部沿叶脉间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绿色条纹,影响玉米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4.
保护性耕作(以留残茬为主要方式)具有优良的保水增产作用以及防沙固土的生态效益已多见报道.目前对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有关作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生长发育、蓄水肥田以及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上.多数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以引起土壤温度降低,微生物数量增加及活性增强;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节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植株残体可以培肥地力,并且长期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环境[1-3].但是其对作物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在研究保护性耕作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开展了其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追施氮肥对玉米组织含氮量的影响和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种衣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种子包衣的,具备成膜特性的特殊药物剂型。种子包衣是指将种衣剂与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匀后均匀包裹于种子表面形成包衣种子。按包衣方法不同可分为种子包膜和种子丸化两类。种子包膜是利用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染料等物质包裹于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经包膜后形状、大小和重量与原种子基本一致;种子丸化是利用粘着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染料、填充剂等物质粘着在种子表面,经丸化后种子体积和重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烤烟吸收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1,2].长期以来,关于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国内外作了大量的研究[3~7],但由于供试土壤及气候条件不同,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7.
早春麦地加覆盖物的试验结果,证明地膜覆盖增温效果最明显,促使小麦提前返青、进入穗分化期和增加小穗数,弥补了北京春季升温快,穗分化期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一些低产区,由于发育晚、穗分化期短,或者早春干旱影响穗分化的地区,可采用早春盖地膜方法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低温诱导缺钼现象已得到了一些实验的证实。低温下很多植物易受冷害袭击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冷胁迫下活性氧(Active oxygen species,A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及其对植物细胞的直接伤害。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是植物体内主要保护酶类,对清除植物体活性氧,减轻活性氧的细胞伤害,提高植物抗寒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冬季低温寒害袭击时,筛选获得的钼高效冬小麦品种97003几乎未出现可见缺钼症状,而钼低效品种97014出现严重缺钼症状。推测其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低与低温缺钼下冬小麦缺钼症状的出现及轻重有关。通过测定不同时期不同冬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冬小麦不同品种低温期缺钼症状显著差异原因,揭示低温诱导缺钼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硝酸根(NO-3)是化肥中常见的阴离子,也是设施土壤中积累的主要离子成分[1 - 2].硝酸盐过多不仅降低农产品品质[3],危害人类身体健康[4],还影响生态环境[5 - 6].尽管硝酸盐过多时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7],但很少涉及作物的内源激素及叶绿体.在内源激素中,对植物逆境最敏感的是ABA[8].为此,本试验以我国北方日光温室主栽作物黄瓜为研究对象,探讨含NO-3化肥的不同施用量对其叶片ABA含量及叶绿体的影响,进一步揭示NO-3 对作物的危害机理,以期为农业生产中含NO-3化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磷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1]。可溶性蛋白质是植物所有蛋白质组分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包括各种酶源、酶分子和代谢调节物[2]。磷是作物体内氮素代谢过程中的组成成分之一,与蛋白质的代谢关系极为密切[3-6]。因此,通过测定大豆叶片和子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了解多少施磷量更有利于促进大豆氮代谢。关于大豆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氮素关系的研究较多[7-11],而有关磷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探讨不同施磷水平对高蛋白、高油和中间型3种基因型大豆生育期内叶片和子粒可溶性蛋白含量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