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定量遥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土壤养分含量预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江西省中南部的兴国县为研究区,在对43个土壤样本的理化性质和实验室反射光谱数据分析和测量的基础上,寻找丘陵红壤区稻田土壤全磷含量的高光谱敏感波段,尝试建立土壤全磷的预测模型。通过研究发现,丘陵红壤区稻田土壤全磷含量与高光谱曲线相关系数在重采样一阶微分变换中达到最高,最高值在534 nm处达到了0.702。采用高光谱来预测南方典型丘陵稻田土壤全磷含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2008年在湖南祁阳官山坪,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色源菌"不同用量、不同应用方式对红壤旱地和稻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三色源菌"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提高养分生物效果;改良红壤旱地酸度,提高土壤pH0.1~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湖南祁阳官山坪,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色源菌"不同用量、不同应用方式对红壤旱地和稻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三色源菌"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提高养分生物效果;改良红壤旱地酸度,提高土壤pH 0.1~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4.
以信江流域中游弋阳县龟峰段为研究背景,以G IS和地统计学为技术手段,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退化红壤生态脆弱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该区的植被分布状况,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依据土壤养分含量为退化等级划分指标,显示龟峰段强烈至剧烈退化等级的区域面积极大,因此该区域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龟峰段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表明:龟峰段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强烈地受到人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宝洞裕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对比研究法探讨了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并采用模型综合评判法(INDEX模型)评价了稻田土壤的肥力水平.肥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稻田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相对其他两种母质较高,其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达到32 g·kg-1以上,全量养分指标和有效养分指标也有同样的规律;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清夹泥水稻土综合肥力指数达到0.109 969,而紫色沙页岩冲积物仅为0.028 521.  相似文献   

6.
【目的】施用土壤改良剂是我国南方红壤酸性稻田土壤改良的主要方法,研究化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南方红壤酸性稻田改良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中嘉早17 和H优518为早稻、晚稻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化肥配施不同用量(150、300、450、600 kg/hm~2)土壤改良剂对红壤酸性稻田土壤pH值、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土壤CEC、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增施土壤改良剂有利于提高红壤酸性稻田土壤pH和CEC,而对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常量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改良剂对早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增幅为4.0%~5.6%。减施25%化肥条件下,随着土壤改良剂用量增加,早、晚稻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水稻净收益和产投比来看,早稻减施25%化肥和晚稻常量施肥分别配施150 kg/hm~2土壤改良剂有利于提高周年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结论】化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对我国南方红壤稻田酸化改良有一定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红壤稻田施肥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稻田土壤不同施肥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有机农业和石油农业施肥制度土壤养分收支基本持平,可持续土壤肥力和生产力;而偏施化肥的施肥制度促使缺施营养元素亏缺量加大,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有机无机结合施肥制度养分循环速度快,养分产出量大,养分消耗加剧,但有机物质生产量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土壤养分盈余量大,可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力水稻土有机质转化及其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稻田面积3.3亿亩,占总耕地面积22%,其中红壤性水稻土占水田面积60%。在稻田使用厩肥、套种豆科绿肥和秸秆还田补给水稻养分,提高水稻产量,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我国土壤肥料科学工作者做了不少研究。我们从1978年4月开始至1982年的5年时间,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性稻田进行有机—无机肥配合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西红壤丘陵区稻田养分变化定位观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千烟洲生态站试区稻田为监测对象 ,研究红壤中 pH、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的变化规律 ,为农田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与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方法 ,结果表明红壤稻田存在养分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耕型砂岩红壤开辟的新稻田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水稻——华联二号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新辟红壤性稻田不同施钾水平对早、晚稻的生育和营养特性、产量及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新辟红壤性稻田早、晚稻的适宜施钾量。  相似文献   

11.
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作用的干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以南方典型的红壤侵蚀区朱溪河流域为代表,利用ArcGIS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流域土壤表层7种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程度不同,其中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全氮和速效氮的空间相关性中等,速效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土壤养分的含量表现为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物理模拟人工降雨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淹水条件下氟虫腈在江西红壤和嘉兴水稻土的淋溶行为,农药添加量为最高推荐用量的倍量,降雨量为180 mm.d-1。结果表明,经过7 d模拟人工降雨后,在嘉兴土中,95%的农药仍驻留在0~15 cm的土壤中,驻留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尤其在10 cm以下驻留量很小;江西土中,经过7 d淋溶,有近50%的农药穿过了淋溶柱,其最大淋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嘉兴水稻土中施用氟虫腈,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在江西红壤中施用氟虫腈,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山区村级尺度下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栗木村土壤养分测试数据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及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有机质、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旱地和水田中各土壤养分元素的不同空间变异特性分别选出了各自的最优插值方法,生成了空间变异分布图.  相似文献   

14.
氮磷无机营养物质对莠去津在土壤中消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莠去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研究了受莠去津污染的3种不同土壤(淡涂泥田、青紫泥田和黄筋泥田)施用无机氮肥和磷肥对土壤中莠去津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无机氮肥和磷肥显著促进了莠去津的消解。在同一土壤中,不同处理中莠去津的消解速度为:氮磷肥配施(ANP处理)>单施氮肥(AN处理)>单施磷肥(AP处理)>不施肥料的处理(A处理)。就不同土壤而言,可提取态莠去津在青紫泥田中消解最快,不同处理莠去津的半衰期在22.8~30.2d之间;其次是在淡涂泥田中,不同处理莠去津的半衰期在25.1~36.6d之间;在黄筋泥田中消解最慢,不同处理莠去津消解的半衰期在31.3~45.7d之间。可见,土壤中莠去津的消解与土壤本身基本性质和外界条件有关,施用无机氮肥和磷肥可以促进土壤中莠去津的消解,这对修复被莠去津污染的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影响,提升不同土壤类型上烟叶的品质。[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四川省会理县南阁乡选取5种不同土壤类型(红壤土、黄壤土、紫壤土、沙质土和水稻土)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壤类型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沙质土和紫壤土上烤后烟叶钾含量较高,水稻土、红壤土和黄壤土上烤后烟叶的钾含量较低,符合优质烟叶质量指标;沙质土和紫壤土上烤后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均较低,与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相差不大;红壤土和水稻土上烤后烟草烟碱和总氮含量较高,且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5种土壤类型上烤后烟叶的氯含量均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烤后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较高,沙质土上烤后烟叶的总糖含量最高,红壤土上烤后烟叶的总糖含量最低,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最高,沙质土上烤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最低,较接近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完全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最高,黄壤土上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最低,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的氮碱比最高,紫壤土上烤后烟叶的氮碱比最低,沙质土上烤后烟叶的钾氯比最高,红壤土上烤后烟叶的钾氯比最低;两糖差基本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结论]该研究可为不同土壤类型上烟叶品质的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包括地统计学方法、GIS技术、经典统计学、分形理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重金属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并分析和讨论了这些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根据当前土壤重金属空间分析采用较多的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提出在应用中应考虑各变量在不同尺度的空间特征及其转化,应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研究提供资料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包括地统计学方法、GIS技术、经典统计学、分形理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重金属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并分析和讨论了这些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根据当前土壤重金属空间分析采用较多的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提出在应用中应考虑各变量在不同尺度的空间特征及其转化,应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研究提供资料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烟区选取5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及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土壤钙、镁含量较丰富,明显缺氯;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等明显缺钾和氮;水稻土和沉积土缺磷。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有差异,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基本符合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红壤、紫色土和黄壤上烤后烟叶钾含量相对较高,接近优质烟叶钾含量;沉积土、水稻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氯含量较高,接近优质烟叶氯含量。不同土壤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黄壤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黄壤、红壤和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较高;水稻土、紫色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及致香成分总量较高。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内在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高到低对应的植烟土壤依次为: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19.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前沿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特征及其过程机制,不仅可降低人类对未来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为农田土壤固碳和生产力保育的技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南方农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该区80%的耕地是水田,因此,研究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的综述分析,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分组、稳定机制和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0.
红壤丘陵景观土地利用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研究区域景观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利用野外实地采样中1264个土壤样点有机碳含量的调查,采用遥感和GIS手段,分析红壤丘陵景观1933-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与林地、茶园呈双向演替机制,以林地转变为稻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式,集中在高程50m-150 m内。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4.3 g/kg,显著大于林地(13.0 g/kg)和茶园(9.5 g/kg)(p<0.01);且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异系数仅为26.0%,明显低于林地(55.5%)和茶园(50.9%)。1933-2005年间,由稻田转变为其他利用方式(主要为林地和茶园)的面积为1233.53 hm2,共损失碳10015 t,而由其他利用方式转变为稻田的面积为1598.90 hm2,共增加碳15372 t。总体而言,1933-2005年间稻田土壤表层碳库呈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碳增汇;土壤有机碳储量在高程50m-150 m内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方向和程度最为显著。因此,保护和增加50m-150 m高程内的稻田面积对于提升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