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1991年在浙江省瑞安市对马尾松毛虫各世代幼虫发育指数进行野外调整记载和统计,并与≥10℃活动积温进行回归分析,预测该虫群动态的发生期,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著论述了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等3种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决定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雌性比、产卵量和死亡率3个因子,指出马尾松毛虫雌性有其遗传因素,其性别早在胚胎发育的卵期已经形成,食料的丰歉与质量、食料树种的不同,不同农药化学防治处理、气温的变化都将影响雌雄虫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小明 《林业科学》1994,30(1):88-92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马小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5)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平衡点,摸拟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对其种群动态的研究不但具有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害虫...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游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分安全区、偶灾区和常灾区3种类型,安全区基本呈无虫状态,常、偶灾区1987年前每2~3年和6~7年大发生1次,1987年后每3~4年和6~7年有一个幅度小、时间短的虫口上升期。该县白僵病的流行是抑制松毛虫种群增长的主导因子,其次是赤眼蜂的寄生,因此,采用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的是适合该县的防治策略的,1981~1994年共为松林挽回经济损失3356.2万元,获经济效益3024.5万元,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马尔柯夫链方法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柳州地区森林的主要害虫,每年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是柳州地区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的重点。要搞好松毛虫的防治工作,必须首先抓好虫情测报,以便提前作好防治准备工作。1980年以来,我们曾应用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预报进行了探讨,试用结果准确率为  相似文献   

6.
7.
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乃斌  屠泉洪 《林业科学》1990,26(4):322-328
本文在以6种分布型指数测定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种群静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在上树过程中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聚为两类:即前期型和中后期型;其6种分布型指数可分为三类:即(1)m~*/m,C_A,I_δ;(2)入;(3)C,L。  相似文献   

8.
9.
温变系数与马尾松毛虫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林业科学》1993,29(5):468-471
在研究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中,人们往往注重平均温度的高低对昆虫发育的影响,而温变系数对昆虫发育的影响却常被忽略。笔者于1987年,用温变系数(温度标准差δ_x与平均温度(?)的比值,即δ_x/(?))对四川省南充地区森林病虫中心测报站1982-1987年的马尾松毛虫室内个体饲养资料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温变系数与昆虫发育速率间的关系,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三年的室内外养虫试验证明,马尾松毛虫食树势强盛的马尾松针叶,幼虫死亡率明显提高,长期食用,还会推迟幼虫结茧期,降低虫重、雌雄比例、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从而明显地减小了马尾松毛虫的种群趋势指数,使马尾松林对马尾松毛虫有较强的抗性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暴发年份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暴发年份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4.27%,种群趋势指数为7.6;在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4.25%,种群趋势指数为4.81,增殖期易引起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剧增。这一结果表明,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增殖期末期。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 (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在我国长江沿岸各省 ,即相当 30°N地区 ,存在着二、三代分化现象。所谓二、三代分化 ,就是在同一地区 ,每年第二代松毛虫卵孵出的幼虫中 ,一部分可以生长发育至结茧、化蛹、羽化 ,即每年出现 3次成虫 ,以第三代幼虫越冬 ;而另一部分 ,幼虫生长至四、五龄后即进入冬蛰 ,就以第二代幼虫越冬。它们出现的比例 ,在同一地区 ,又随着年份和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至于二、三代分化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过去在实践中往往遇见 ,在高虫口区 ,二代虫也会突发成灾。这是由于当年三代虫的比例增加 ,二代老龄…  相似文献   

13.
1984—1987年在浙江瑞安市对马尾松毛虫第一代平均生命表进行野外调查记载和统计,采用射影矩阵模型预测昆虫种群动态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虫暴发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真  李典谟 《林业科学》2008,44(1):140-150
马尾松毛虫的暴发过程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相结合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即不同的发生区,发生类型不一样,常灾区是典型的暴发发生类型,偶灾区和无灾区一般为渐进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暴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马尾松毛虫具备了成为暴发种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暴发的启动因子为高温干旱或由环境噪音引起的混沌动态,暴发的上升期为正密度相关作用驱使,下降期和潜伏期主要是由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和天敌所引起的负密度相关的作用.松林和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抽样单位的选择入手,调查和分析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恢复取食Ⅳ龄幼虫在寄主上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得出的中,高虫口密度发生量测报模式,估计算林分虫口发生量在虫情级3级(10条/株)以上时,预报准确度为80%~90%。  相似文献   

16.
温湿度对广东阳春市马尾松毛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广东省阳春市多年观察的马尾松毛虫林间发生情况和气象站气候监测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温湿度对马尾松毛虫种群的影响,找出温度、湿度与马尾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系,模拟出阳春市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研究表明:3月和8月的平均气温,4、5、6月的月平均湿度和4、5、6、12月的温湿系数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矮树虫口调查估计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的研究毛超旭,王武昂,汤荣堂,严小君,周国法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树冠投影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调查一般均在2~3m高的小树上直接进行。前人曾研究了松毛虫种群数量与马尾松树高、树冠大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若以单位面...  相似文献   

18.
用挂柞蚕卵卡招引的方法,在三种马尾松林中进行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动态的试验研究,主要结论是:不同松林类型与松毛虫赤眼蜂的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而与种群活动规律无关;该蜂在年周期活动中出现两个高峰,井均在5月和9月;这对松林中的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马尾松毛虫各龄虫口密度的定期调查资料和积温资料,拟合Logistic随机发育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精确地描述马尾松毛虫第1代1~6龄幼虫的发育进程。对各龄虫口的时间分布,模型预测值和观察值的吻合程度达90%。对模型参数进行比较表明,除了温度(积温)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影响着马尾松毛虫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松针内含物与马尾松毛虫生存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邹运鼎  程扶玖 《林业科学》1990,26(2):142-148
本文用不同松树松针饲养马尾松毛虫,其结果与松针内含物的关系,经计算得出累计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每个雌虫平均产卵率、周限增长率以及硬脂酸、油酸等14种。同时得出:维生素B_6(x_(13))对马尾松毛虫的化蛹、羽化和周限增长率的影响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低沸点物质(x_8)包括萜烯类物质是影响马尾松毛虫化蛹、羽化的第二因子,苏氨酸(x_(21))是第三个因子。异亮氨酸(x_(22))是影响马尾松毛虫产卵量的第一重要因子,蛋氨酸(x_(20))是第二重要因子,维生素B_6是第三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