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查哈阳灌区2006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4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经过对4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分析,确定出适合查哈阳灌区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再次验证了Jensen模型的广泛适用性,为该地区水稻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利用生育期内水稻蒸腾蒸发量及产量实测数据,建立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并对其进行求解与检验。结果表明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乳熟期;敏感指数累计值随着返青后天数的增多逐渐增大,其中在返青后50~100 d增长速度最快;经检验,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2和0.950,说明其相关性均较高,因此适宜东北寒地区域。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水肥生产函数研究是非充分灌溉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优化水、肥使用效率的基础.通过对目前冬小麦水肥生产函数模型存在问题的分析,依据冬小麦水肥耦合与产量间具有的特殊规律,选取了值域面较宽、拟合精度更好的非线性函数作为替代模型,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获得了模型中的待定系数及指数,经与冬小麦的田间试验实测数据成果验证,该模型具有较稳定的替代精度及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U_7(7~6)均匀设计,探索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响应关系,建立试验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抽穗期耗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乳熟期耗水量影响最低。各时期耗水量对有效穗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中期分蘖后期;各时期耗水量对穗粒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前期;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对各时期耗水量响应分别为: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耗水量对WUE正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分蘖后期耗水量对WUE呈负影响。选择Jensen、Blank、Stewart和Singh用于水分生产函数地区性验证,确定和平灌区最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分蘖中期、拔节期、抽穗期为水稻需水敏感期。研究可为黑土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两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物全生育期水分的抛物线模型和作物生育阶段水分的Jensen模型在理论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灌溉水量的优化分配提供了依据。同时分析了只用Jensen模型对灌溉水量进行作物间和作物生育期内的优化,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相似文献   

6.
河北平原冬小麦三种水分生产函数的试验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分生产函数的模型种类有很多.近年来河北平原严重缺水,找到一种适宜该地区的水分生产函数,并用其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对于该省的节水农业将有重要意义.应用望都实验站连续2年冬小麦的不同灌水处理下对应的产量的试验资料,分别用3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来拟合冬小麦的ET(耗水量)与Y(产量)的关系,认为Jensen模型是适用于河北平原的冬小麦的水分生产函数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依据2年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和淠史杭灌区试验总站历年试验统计资料,结合面上调查和室内理论分析计算,建立了适合淠史杭灌区水稻的"作物-水模型",确定了模型的结构形式和参数取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优化灌溉制度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出不同水文年型以产量为目标的优化灌溉制度,为淠史杭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沈阳地区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与水分敏感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沈阳地区1999~2001年的试验资料,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对其产量的影响。并采用Jensen模型推求了冬小麦的水分敏感指标,分析了沈阳地区冬小麦水分敏感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初步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沈阳地区冬小麦的非充分灌溉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宽垄沟灌下不同水氮处理冬小麦的产量、耗水特性和水氮生产函数,本研究设计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60%(W1)、70%(W2)和80%(W3)3种灌溉处理,120 kg/hm2(N1)、220 kg/hm2(N2)和320 kg/hm2(N3)3种施氮处理,共9组试验处理,运用耗水量-施氮量-产量构建水氮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与SSA-BP模型。结果表明,宽垄沟灌下冬小麦产量在N2W2处理最大,为8 121.75 kg/hm2;耗水量在N3W3处理最大,为444.61 mm;水分利用效率在N2W2处理最大,为2.07 kg/m3;氮肥偏生产力在N1W2处理最大,为64.03 kg/kg; Jensen模型下的水分敏感指数累积曲线表明,在整个生育阶段拔节-抽穗期的水分敏感指数最大;针对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引入麻雀搜索算法进行优化,构建SSA-BP模型下的水氮生产函数,通过多次训练对比发现,SSA-BP模型比原始BP模型迭代次数更少,误差更小;对水氮生产函数进行产...  相似文献   

10.
在北疆地区开展非充分灌溉试验,分析北疆干旱荒漠地区主要人工草地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作物产量,确定了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分别采用Jensen模型、Stewart模型和Jensen模型得出了各生育阶段的敏感指数和敏感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所确定的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为6.51%、9.24%和9.25%。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阿勒泰草原乃至新疆牧区有限的水土资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水分生产函数是作物灌溉配水的主要依据。根据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条件下的试验资料,确定了水稻各个生育阶段Jensen模型下的作物敏感性指数,为灌区优化配水和计算机管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赵言文  肖新  胡锋  施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78-6680,6690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取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特征及其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从经济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104%、144%;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83%、21%。从生态环境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分别减少34%、5%、32%;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减少8%,且每年削减非点源N污染负荷13.4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效益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西省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1987~2003年水稻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资料,分析了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对水稻需水量、需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水稻耗水量和水稻需水系数,提高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井水灌溉温度低导致北方寒地水稻水肥利用效率差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垦稻24"(主茎叶片数11叶)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井水增温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井水灌溉温度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井水常温灌溉模式相比,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明显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生长与根系的下扎,分别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提高了14.7%、14.5%、11.6%、33.1%、17.0%;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增强了齐穗期的光合作用,分别使水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19.5%和22.2%;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纯收入,使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11.1%、25.6%,实收产量增加4.8%,平均年纯收入达6 749.6元/hm~2,增收13.98%;同时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水肥利用效率,使水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收氮量、产谷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8.5%、5.4%、9.2%、4.9%、3.8%。而井水直灌模式造成水稻秧苗发生冷水害问题,导致水稻发育迟缓,显著抑制了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井水增温灌溉为本研究的最佳增温灌溉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度长江上游4省(市)797份样本户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化肥面源污染量,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生产方式和农户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灌溉总效率均值为0.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27,规模效率均值为0.55,水稻灌溉用水效率改进空间较大,规模化程度高的平原地区用水效率更高;灌溉用水效率与化肥施用量间存在显著替代效应,两者呈振幅增强的波动式发展;节水灌溉能够降低化肥面源污染,同时具有保肥效果;水旱轮作模式、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对化肥面源污染存在影响,但未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耕地细碎化、农业补贴和商品化率会增加化肥面源污染;年龄、受教育程度减轻化肥面源污染的临界点较高,政治参与程度对化肥面源污染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应用某日光温室青椒试验场的试验数据,以Jnesen模型为例,利用SPSS软件计算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青椒在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3个生育阶段敏感指数分别为0.152、0.308、0.334。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5,应用F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证明Jensen模型计算结果合理,SPSS软件计算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破解南方稻田灌溉用水和肥料施用不合理以及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水稻半固态播种与泡田整地播种的对比试验,研究水稻前期灌溉用水量及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泡田整地播种相比,水稻半固态播种拓宽了破胸稻种的吸水途径,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避免了有害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有利于水稻出苗及壮苗的形成;同时,节约灌溉水资源2 250 m3/hm2,提高水分利用率;尿素施用减少20.75 kg/hm2,利用率增加11.06%;复合肥施用减少78.27~88.79 kg/hm2,利用率增加16.31%~18.50%;显著减少无效穗,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每穗穗重和结实率;实现水稻增产,增幅为2.02%~5.06%。采用相应配套施肥方式,使水稻剑叶和倒二叶的SPAD维持在较高水平;延缓籽粒灌浆期间剑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降解速率,实现了水稻高产栽培的节水节肥和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The Loess Plateau has a typical semi-arid climate, and the area suffers from very hars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water runoff, and uneven distributed precipitation. Due to the 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