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防止蚕种不良卵发生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生产规模日益萎缩,比较效益逐渐下滑,如何提高有效蚕种的产出率,是蚕种生产单位提高效益的又一出路.一般而言蚕种包含有效蚕种和无效蚕种,蚕种生产上,有效蚕种是指可以直接交付用户实现价值的蚕种,无效蚕种是指微粒子超标蚕种、杂交率测定不合格蚕种以及不良卵等.不良卵是指死卵、不受精卵和不越年卵三大类蚕卵.其中死卵影响蚕种质量最为显著,其次是不受精卵,不越年卵虽然本身体质强健,但不能按计划生产和供应也属不良卵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4.
提高蚕种良卵率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蚕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茧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蚕种各项技术处理,提高蚕种质量是生产优良蚕种的根本措施。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蚕种必须以质取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蚕种良卵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业部部颁标准必须检验的项目之一。不 相似文献
5.
<正>春制蚕种冷藏浸酸主要供应秋用蚕种,实际生产中冷藏浸酸蚕种容易出现孵化不良、死卵多等问题,提高冷藏浸酸蚕种的孵化率,确保秋用蚕种质量,是蚕种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蚕种冷藏浸酸的生物学原理分析冷藏浸酸蚕种在产卵后25℃左右保护约2d后开始冷藏,冷藏过程中蚕卵的滞育进程虽然迟缓下来,但不停止,至少在冷藏开始后20-30d内蚕卵没 相似文献
6.
<正>在养蚕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蚕种保护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死卵现象,影响蚕种品质。了解死卵的种类和产生原因,有利于针对各种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死卵的发生,确保蚕种质量。现对生产中常见的几种死卵发生原因及防止方法作一介绍。 1 死卵的种类和发生原因 死卵的种类,按照卵色划分为白死卵、灰白死卵、白壳卵等:按致死时期划分为早期死卵、催青死卵等;还有不孵化卵等;另外在原蚕饲养、蛹期保护、产卵、蚕种保护、散卵洗落以至催青的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都可能导致死卵的发生。 1.1 白死卵 白死卵是浆液膜破损凝集在一处的异常卵的总称,白死卵有的呈黄白色,中央有一黑点是浆膜收缩而成:有的呈斑点状,浆膜分别凝聚成几个小点。 相似文献
7.
8.
<正>2010年我县采用重庆西里、北碚两场蚕种。为了确保蚕种质量,选用优良蚕种,特进行蚕种质量跟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1.1蚕种质量调查单盒卵量、克卵良卵数、克卵不良卵粒、单盒良卵数、不良卵率、最大二日实用孵化率、克蚁头数、四日绝食生命率。 相似文献
9.
柞蚕软化病的发生除了致病菌的存在和繁衍外,其流行及危害程度与蚕种质量,品种、放养技术,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生产中,不注重制种、消毒、放养技术环节,制种时不认真选蛾,卵面消毒时不按技术操作规程办事,放养粗放或超负荷放养,都容易增加蚕病发生与流行的机会。1消毒 相似文献
10.
11.
12.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引起的传染性蚕病,它既可以通过食下传染感病,也能够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蚕,微粒子病防治是蚕种生产的重要工作。广安区蚕种场作为四川较早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场,在微粒子病防治上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笔者通过我场建场50多年来的微粒子病防治工作剖析,来探讨微粒子病在蚕种生产上的发病趋势、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家蚕品种C1(H)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卵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卵色为淡红色,成虫复眼为红色,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与红卵突变基因re互为等位基因,命名为淡红卵突变体(pale red egg,re~p-1)。红卵突变体(re)被认为是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基因的序列发生了改变,故对re~p-1突变体MFS基因的结构及表达进行分析。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的MFS基因比较,re~p-1突变体的MFS基因在第6外显子中的一段长59 bp片段被长14 bp的片段所替换,但编码蛋白质的跨膜结构未发生根本改变,而re突变体中MFS基因的结构变化对表达产物的功能有显著影响。此外,利用qRT-PCR检测MFS基因在C1(H)的卵色正常型品系、re~p-1突变体和re突变体3个家蚕品系5龄幼虫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相较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和re~p-1突变体,re突变体所有组织中MFS基因的表达量普遍偏低;相较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re~p-1突变体的后部丝腺和精巢中MFS基因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将有助于对re~p-1突变基因定位分析和卵色突变形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桑园单位面积制种量与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叶质、饲养蚁量、10g蚁产茧量、千克茧制种量、蚕种质量合格率等技术指标密切联系,也是蚕种场内部生产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笔者在多家蚕种场学习和调研,蚕种场667m2桑园制种量多数在180~250张之间,高的400多张,产量相差近1倍,其中折射出不同蚕种场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差异.本文论述了影响桑园单位面积制种量的因素及提高桑园单位面积制种量的生产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防微灵对原蚕生长发育及蚕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龄叶面消毒技术预防原蚕微粒子病费工费时,成本高。微粒子病爆发期运用效果显著,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微粒子的感染率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减少损失。但在低感染率的情况下运用全龄叶面消毒技术,事倍功半,费工费时。采用常规的防微技术又不能保证将微粒子的感染率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采用叶面喷施防微灵则可弥补常规防微技术的不足,有效的控制原蚕微粒子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生产蚕种,在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应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7.
<正>蚕种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关系着蚕种生产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实现蚕种优质高产,是蚕种场追求的最高企业理念。蚕种生产单位必须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以防病为中心,精心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蚕种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和彻底贯彻各项技术措施,想方设法提升蚕种质量。近几年,通过各方面努力,杭州蚕种场克蚁单产、蚕种微粒子病毒未检出率(即无毒率)不断提高,蚕种淘汰率逐年降低,综合质量指标一直名列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