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雏鸡的出壳速度,即雏鸡啄破蛋壳开始至完全破壳出雏所需的时间。过去认为,雏鸡出壳的速度,只受种蛋品质、孵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次观察初步证明:雏鸡的出壳速度,与雏鸡的性别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公雏的出壳速度快,母雏的出壳速度慢。  相似文献   

2.
雏鸡出壳的规律,常是先从蛋的钝端(少数在锐端)啄破一个小口,然后以这个小口为起点,逐步沿着蛋的钝端啄破一圈蛋壳,雏鸡即可挣壳而出。雏鸡的出壳速度,即以雏鸡啄破蛋壳开始,至完全破壳出雏这段时间所需的时数来表示。雏鸡出壳速度的范围,一般在2~20个小时之间,但正常  相似文献   

3.
雏鸡出壳速度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雏鸡出壳的规律,一般是先从蛋的钝端(少数为锐端)啄破一个小口,然后以这个小口为起点,逐步沿着蛋的钝端啄破一圈蛋壳,雏鸡即可挣壳而出。雏鸡的出壳速度是以雏鸡啄破蛋壳开始,至完全破壳出雏所需的时数,出壳速度的范围一般在2—20个小时之间,正常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多在8—10个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 众所周知,种蛋的质量,其中包括贮存时间、蛋重和蛋形等都对孵化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雏鸡出壳重又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笔者为探讨上述因素对孵化率和雏鸡出壳重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5.
雏鸡出壳前:落盘时用手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在30~40min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适当提高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雏鸡出壳后: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雏鸡的性别与出壳早晚的关系,我们选择英国的罗斯蛋用鸡(商品代)和日本的S220蛋用鸡两个品种进行了一次观察。这两个品种的雏鸡刚出壳时都具有自别雌雄的持点。罗斯蛋鸡商品代剐出壳的雏鸡白色的是雄性公鸡,红色的是雌性母鸡。S220雏鸡刚出壳时羽毛全是白色的,主翼羽长,复主翼羽短,两排羽长有明显差别是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某种鸡场用父母代AA鸡种蛋孵出的几批雏鸡,其中一批4000多只雏鸡有600多只出现瘫脚及死雏。出壳雏鸡绒毛无光泽,肢体无力,步态不稳。有的后腿麻痹,趾爪卷曲,不能站立及行走。尤其是两脚呈强直性叉开,跗关节红肿,胚鸡破壳而难于出壳的亦多。造成出壳雏鸡瘫脚症的原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种蛋的质量,其中包含贮存时间,蛋重和蛋形等都对孵化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雏鸡出壳重又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笔者为探讨上述因素对孵化率和雏鸡出壳重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试验所用种蛋职自罗斯蛋鸡 D 系育种群1985年4月1日至4月20日连续收集20天种蛋,共300枚.对种蛋逐个编号、称重,用游标卡尺测量蛋宽和蛋  相似文献   

9.
美国佐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刚出壳的肉用雏鸡的给食方式与肉鸡的科学管理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调查研究的结论是,刚出壳雏鸡在喂料前给予饮水是比较重要的,然而,当在雏鸡周围放置水和饲料时,它们都表现出比较喜欢食饲料。刚出壳雏鸡在喂料前先给予饮水,在最初几天其生长率明显增决,但这种增长率没有持续到上市日龄。  相似文献   

10.
雏鸡出壳后的管理是雏鸡能否顺利进入育雏的重要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健康雏鸡如何脱离孵化器和孵化室;②雏鸡如何顺利到达育雏场;③育雏前的检查与护理。长期以来,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造成健康雏鸡出现缺氧、脱水、感冒、脐炎、白痢等。一般死亡率可达30%,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引起重视。1出生雏鸡的生理特点1.1体质不均,容易感染出生雏鸡的体质与蛋内营养水平和种蛋质量好坏,以及孵化技术有关。对于来自不同地方和时间的种蛋孵化后,出生雏鸡健康状况和抗逆能力也参差不齐,容易引起卵黄囊炎(脐炎)。1.2体温调节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了解1日龄雏鸡存放不同时间的饲养前期卵黄吸收情况,为鸡苗运输和雏鸡前期饲养提供参考数据。试验分两个条件观察,一个是在鸡苗存放室不吃不喝状态下存放观察,另一个是在小鸡饲养状态观察(前期14 d),结果表明:存放40~42 h:雏鸡卵黄体重比出壳时卵黄占体重10%,出壳后24 h为5.0%~6.4%、40~42 h为3.9%~4.1%。饲养状前期:雏鸡饲养健雏比次雏卵黄吸收快,且生长速度比次雏快。说明出雏后要尽可能在24~48 h内运输到饲养地方进行开饮、开食,这样可以提高饲养成活率和饲养效果,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初春至阳春,是蛋鸡或肉鸡育雏的黄金季节。在育雏的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为避免鸡新城疫病的发生,在雏鸡出壳后的第2天或第3天,就给其进行滴鼻接种。殊不知这种做法是违背科学的。因为产卵母鸡血清中的免疫抗体,在卵形成的过程中,就传递到成熟卵的卵黄中,在孵化的胚胎时期开始从卵黄中吸取抗体,直到出壳后仍然继续吸取,这叫作“母源抗体”。这种母源抗体产生的最高峰是雏鸡3~5日龄,到7日龄时消失。如果在雏鸡出壳7天以前接种鸡新城疫苗,就要与母源抗体发生中和作用,这样就达不到免疫的效果。因此,雏鸡出壳后初次接种(滴鼻)鸡新城疫Ⅱ系或者Ⅲ…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本地区出壳雏鸡雌雄鉴别准确率普遍较低,速度较慢,伤残死亡率较高,从而直接影响了孵化场和养鸡户的经济利益,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雌雄鉴别人员没有全面而牢固地掌握其操作技术要领。如果正确掌握出壳雏鸡肛门雌雄鉴别技术要领,准确率可以提高到98%以上,速度可达每小时1200只,伤残死亡率降到0.5%以下,明显地提高孵化场的经济效益。 一、正确的翻肛手法 雌雄鉴别的关键首先在于掌握正确的翻肛手法。既要迅速地翻开肛门,又要使位置正确。(一)正确的翻肛手法 1.抓雏、握雏:常用的方法有夹握法和团握法两种。 2.…  相似文献   

14.
<正>1育雏期的选择1.1出壳时间雏鸡出壳有早有晚,一般以21天出壳的雏鸡较好,这样的雏鸡体质强壮。晚出壳的雏鸡体质较弱,卵黄吸收不好,肚大,毛焦,脐带愈合不好。尤其是最后出壳的鸡只更是先天营养不良,疾病多,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雏鸡不同出壳时间,其公母比率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先出雏的鸡,体质健壮,生活力强,多属雄性;后孵出的鸡,体质较弱,多属雌性。然而1976年,Chis—tine Marther和K·F·Laugh Lin研究表明,当用新鲜蛋进行孵化  相似文献   

16.
初春至夏初,是鸡(蛋鸡、肉鸡)育雏的黄金季节。在育雏的过程中,农牧民和专业户大多数把鸡新城疫病(俗称鸡瘟)的接种防疫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样做是对的。但有的认为雏鸡出壳后接种(滴鼻)新城疫苗越早效果越好,在雏鸡出壳后的第2天或第3天,就给其进行滴鼻接种。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和做法是违背科学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雏鸡需要最佳的育雏条件,以帮助其成功地渡过最佳生长期或育成期。荷兰生产的HatchBrood育雏器能提供这些条件,就像仍由抱窝母鸡照顾出壳后最初4 d中的雏鸡一样。然而,不同的是HatchBrood育雏器能够在一个育雏室内一次照顾39 600羽雏鸡。  相似文献   

18.
雏鸡需要最佳的育雏条件,以帮助其成功地渡过最佳生长期或育成期。荷兰生产的HatchBrood育雏器能提供这些条件,就像仍由抱窝母鸡照顾出壳后最初4d中的雏鸡一样。然而,不同的是HatchBrood育雏器能够在一个育雏室内一次照顾39600羽雏鸡。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索鸡胚出壳前后ATGL m RNA在肝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延迟喂食对刚出壳雏鸡ATGL m RNA表达的影响。Ross肉鸡受精蛋120个,分别于孵化的第15(E15)、18(E18)、21胚龄(E21)和出壳后24、48、72、96和120 h,收集鸡胚或雏鸡,采集肝脏,采用RT-PCR方法,检测鸡胚出壳前后ATGL在肝脏中的表达。出壳后剩余的雏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正常饲养作对照,另一组饥饿72 h(正常饮水),然后开始喂食,分别在饥饿的0、24、48、72 h(F0、F24、F48、F72)和开始喂食的4、8、12、24、48 h(SF4、SF8、SF12、SF24、SF48)取6只雏鸡,采集肝脏,采用RT-PCR方法检测延迟喂食对雏鸡肝脏ATGL表达的影响。从E15~E18,肝脏中ATGL m RNA的表达量随着胚龄的增加迅速增加,E18达到最高,为2.52±1.06(P0.05);到E21出壳时,ATGL m RNA的表达量仅为E18的36.11%。鸡胚出壳后肝脏中ATGL m RNA的表达量持续下降,到出壳后24 h达到最低,为0.11±0.02(P0.05);出壳后48 h的表达量稍高于出壳时水平,而后逐渐接近于出壳水平并趋向稳定。延迟喂食24 h,肝脏ATGL m 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开始喂食12 h后,肝脏ATGL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继续喂食,ATGL m RNA的表达量上升。肝脏中ATGL m RNA的表达量随鸡胚和雏鸡的发育而发生变化,而且短时间的喂食变化对肝脏脂肪代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刚孵化出来的雏鸡,广大生产者往往采用传统的开食习惯,即从孵化场转入饲养场后才开始喂饲,一般都在24~48小时以后。雏鸡在这段时间里只能依赖体内剩余的蛋黄作为营养来源,虽然蛋黄中含有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免疫因子和一些含有母源抗体等有价值的生物分子,但是随着家禽生长对遗传潜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早期雏鸡胃肠道及免疫系统的发育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非常需要免疫生物因子能更好地在鸡体免疫和遗传潜能上发挥作用,因而需要从出壳到进入饲养场期间尽可能多的保存这些营养物质。因此,这段时间需要补充全价饲料,维持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