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了防治茶树重要害虫黑刺粉虱成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联苯菊酯乳油25.0 m L/亩药后3 d防效达82.8%,速效性最好;2.5%联苯菊酯乳油22.5 m L/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亩和1.3%苦参碱水剂25.0 m L/亩药后7 d的防效均超过85.0%;所有药剂处理药后14 d的防效均在90.0%以上。因此,上述3种杀虫剂可以轮换使用,而田间虫量较大时,首选25.0 m L/亩的2.5%联苯菊酯乳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陈梅  安冰  唐运来 《作物研究》2012,26(5):512-517
苋菜、小麦和玉米用石英砂和Hoagland营养液进行盆栽培养,3叶期时,向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铯(0、0.5、1、5、10、20 mmol/L CsCI),在处理后第7、14、21、28天取样,分析3种植物对铯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表明:苋菜、小麦和玉米中铯含量均与处理浓度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在20 mmol/L铯浓度下处理28 d后达到最大值;苋菜对铯的富集能力和富集系数远远高于小麦和玉米,在处理浓度小于1 mmol/L时,小麦和玉米对铯的吸收富集无显著差异,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对铯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玉米;苋菜、小麦和玉米的根、茎、叶对铯的吸收富集也存在显著差异,苋菜叶片是主要的富集器官,富集量表现为叶、茎、根依次减小,而小麦和玉米的根是主要富集器官,富集量表现为根、茎、叶依次减小;铯显著抑制苋菜、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苋菜是一种铯富集能力强的具有较高潜在应用价值的铯污染修复植物,而小麦和玉米是铯低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搭载常温弥雾系统的植保无人机(简称为“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剂型吡虫啉对棉田蚜虫防治效果(防效)的差异,选择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吡虫啉,按照相同有效成分用量42 g·hm-2在山东省临清市棉田喷雾进行苗期蚜虫防治。结果: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施药,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在4种剂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可湿性粉剂在叶片正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均最少,其中叶片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剂型;可湿性粉剂的农药利用率显著低于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从4种剂型田间防效看,可溶液剂最好,药后1~7 d防效为68.86%~83.07%,其次是水分散粒剂(药后1~7 d防效为65.34%~80.27%)和乳油(药后1~7 d防效为63.40%~79.18%),这3种剂型间差异不显著;可湿性粉剂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剂型,药后3 d为66.98%,药后7 d为58.7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在棉花苗期施药对蚜虫的防效较好,且乳油、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剂型的吡虫啉防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蒋星军 《作物研究》2011,25(4):358-360
选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80%敌敌畏可溶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种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89.3%,82.4%,81.2%,66.3%,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5%,91.2%,90.8%,83.7%,以上4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效,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吡虫啉在新疆地区环境和农业条件下合理、科学的应用方法,测定了70%(质量分数)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并进行了其对田间棉蚜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在用药量(有效成分,下同)10.50~47.25 g·hm-2范围内,吡虫啉的靶向原始沉积量为0.53~1.99 mg·kg-1,施药后的第7天,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18~0.53 mg·kg-1,消解率在65.9%~75.7%。棉花叶片中吡虫啉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3.17~3.85 d。防效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剂量处理对棉蚜虫的校正防效显著高于低剂量;施药后3 d,药剂各处理的校正防效均达到最大;药后7 d,21.0~47.25 g·hm-2剂量处理的校正防效仍超过85%。叶片中吡虫啉的残留量(x)与防效(y)存在正相关关系,线性方程为y =8.07x + 54.11,R2=0.886 8。建议在本地区应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蚜的安全有效用药量为21.0~31.5 g·hm-2。  相似文献   

6.
新农药凯恩、帕力特茶园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开展150g/L凯恩EC、24%帕力特SC防治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小卷叶蛾要小试验.结果表明: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在药后3天最高,达到91.70%,药后21天的防效为71.55%; 24%帕力特SC在药后第3天的防效为89.46%,药后第21天的防效达71.62%; 150g/L凯恩EC对茶小卷叶蛾在药后第3天至第21天的防效达到86.55%-86.98%; 24%帕力特SC对茶橙瘿螨的防治效果在药后7天达到87.19%,药后21天为76.52%.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有良好防效,24%帕力特SC对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也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750m 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株率防效为61.0%、节率防效为73.2%,可在各县市蔗区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防治;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已在甘蔗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不同药液量、喷雾方法(细雾、粗雾)防治水稻后期发生的重要病虫害。结果表明,在药剂有效成分用量相同时,对于发生在稻株上部的穗颈瘟、穗腐病和稻纵卷叶螟,同一品种和相同药液量下,细雾喷雾防效最好,粗雾喷雾防效最差;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或第1次喷粗雾第2次细雾防效相当。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用药量675 L/hm2或750 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900 L/hm2、1200 L/hm2和450 L/hm2,最差的是225 L/hm2。对于发生在稻株中下部的纹枯病和稻飞虱,同一品种相同药液量时,2次粗雾喷雾防效最好,其次是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再次是第1次喷粗雾第2次喷细雾,2次细雾喷雾防效最差。无论是发生在上部的病虫害,还是发生在中下部的病虫害,药液量和喷雾方法相同,对秀水09的防效均好于对甬优12。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900 L/hm2药液量防效最好,其次是1200 L/hm2和750 L/hm2,药液量少于900 L/hm2时,防效随药液量减少而下降。225 L/hm2药液量且采用细雾喷雾,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效均低于50%,特别是对甬优12的防效更差。但在有效成分相同的情况下,并非药液量越多防效就越好。  相似文献   

9.
刘迎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574-3580
为探索添加喷雾助剂对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防治石斛菲盾蚧的增效作用及机理,研究了3种喷雾助剂快速渗透剂T、有机硅助剂DA101和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和添加助剂前后药剂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种助剂均可降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100 g/L联苯菊酯乳油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叶面接触角,并增加了药液在金钗石斛叶片的最大持留量;添加3种喷雾助剂均提升了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对石斛菲盾蚧若虫的室内毒力,其中快速渗透剂T对螺虫乙酯、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联苯菊酯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分别达34.4%和24.3%;田间防效表明添加快速渗透剂T对螺虫乙酯、添加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联苯菊酯防治石斛菲盾蚧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快速渗透剂T对螺虫乙酯的防效提高了8.2%~22.8%,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联苯菊酯的防效提高了10.6%~27.5%。综上,添加喷雾助剂对药剂防治石斛菲盾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生产实践中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35%氟唑磺隆WDG防除春小麦田杂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设35%氟唑磺隆WDG制剂量90、105、120、210m L/hm~2不同处理对水300 L/hm~2,于春小麦3~5叶期均匀喷施。结果表明,35%氟唑磺隆WDG使用量105 m L/hm~2以上,对春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株防效可达到81.19%以上,鲜质量防效可达到90.07%以上,小麦安全且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密闭玻璃箱内测定了3种仙人掌科(Cactaceae)植物,即银冠(Cotyledon orbiculata var.oblonga)、玉翁(Mammillaria hahniana)和金晃(Notocactus leninghausii),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不同剪刺阶段负离子释放浓度、刺数量和气孔数量特征,光镜观察了不同剪刺阶段气孔的形态特征,探讨了高压脉冲电场刺激下仙人掌科植物负离子释放量与释放通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银冠负离子浓度随气孔长度的增大而升高(p0.01),玉翁负离子浓度随其刺数量的减少而降低(p0.01),随气孔长度的增大而升高(p0.01),金晃负离子浓度随其刺数量的减少而降低(p0.01),随气孔宽长比的增大而升高(p0.01)。从结果推断,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仙人掌科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过程受其生理活动的影响;仙人掌科植物的刺尖和气孔都是其释放空气负离子的通道,当植物生理活动强度大到改变了其气孔数量特征参数时,气孔就可能成为主要的释放通道。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重金属Pb在土壤-香蕉幼苗体系中的迁移分配规律。以沙质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香蕉幼苗为试验植物,采用实验室盆栽模拟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进入土壤后,从土壤向根系、茎、叶迁移,组织中Pb含量逐渐减少,表现为根系>茎>叶;不同Pb处理浓度对香蕉苗体内Pb富集效果有较大影响,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香蕉苗各部位富集系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100 mg/kg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的香蕉苗各部位富集系数表现为根系>茎>叶。香蕉苗不同部位吸收累积重金属Pb大部分在根部,向茎和叶迁移的量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多菌灵过量使用的现状,对市场上推广的几种杀菌剂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8 d,除40%戊福120 m L/667 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病穗和病指防效低于40%多菌灵120 m L/667 m2处理外,其他处理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8%氰烯·戊唑醇80 m L/667 m2和60 m L/667 m2对小麦赤霉病病穗和病指防效均较佳,药后21 d防效在90%左右,药后28 d防治效果亦明显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4.
两种悬浮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给种衣剂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两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种表剂以4~6 mL/kg种子剂量一次性包衣后,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均有较好防效,在燕麦扬花期对麦蚜的防效大于50%,成熟期对红叶病的防效也在43%以上,增产效果显著.相比而言,吡虫啉种衣剂防治效果优于噻虫嗪.  相似文献   

15.
李楠  杨洋  隋亚杰 《北方水稻》2013,(4):22-24,3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镉污染的条件下不同硅浓度处理对水稻幼苗中的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影响以及根部和茎叶中镉含量的吸收。实验表明,在重金属低浓度的影响下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当硅处理浓度达到80 mg/L时,为最佳硅处理量,明显降低了水稻幼苗根部和茎叶的镉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3种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g/hm2、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和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375 ml/hm2为供试药剂,对水稻灌浆期纹枯病进行药效试验,药后20 d株防效均达到81.71%~89.83%,药后35 d的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到90.61%~92.79%和93.11%~94.17%,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3者均有减轻纹枯病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其中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g/hm2和300 g/L苯甲·丙环唑可湿性粉剂300 g/hm2增产效果较好,尤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的防效最佳,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建议大面积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对胡麻田芦苇的防效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对胡麻田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该除草剂对芦苇具良好防效,1650mL/hm2药后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0.00%和86.23%,且对胡麻安全,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铃薯》2017,(5):278-282
为了筛选出对马铃薯田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药剂,选择7种目前常用的除草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50%乙草胺EC、33%二甲戊灵EC、50%利谷隆WP和33%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在3.75 L/hm2、4.5 L/hm2、4.5 kg/hm2和2.25 L/hm2+1.875 L/hm2剂量下,对马铃薯安全,且对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中50%利谷隆WP具有显著防效,药后60 d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6.70%和98.34%;苗期茎叶处理除草剂56%2甲4氯钠盐WP、70%嗪草酮WP以及二者的配比混剂组合70%嗪草酮WP+56%2甲4氯钠盐WP,在1.8 kg/hm2、1.2 kg/hm2、0.45 kg/hm2+1.35 kg/hm2、1.05 kg/hm2+0.75 kg/hm2剂量下,对马铃薯安全,且对阔叶杂草具有较高防效,药后45 d株防效在71.21%~100.00%,鲜重防效在81.52%~100.00%。  相似文献   

19.
大麻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大麻茎基部和根部,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该研究旨在分离大麻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挖掘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资源。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和平板对峙法进行大麻内生生防菌挖掘与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盆栽防效实验验证其生防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试验获得一株对大麻白绢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024A,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盆栽相对防效可达87.1%,具有良好的生防开发潜力。响应面法获得菌株024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14.12 g/L、葡萄糖浓度11.84 g/L、发酵温度31.56℃、发酵时间17.91 h,预测抑菌率最高可达89.27%。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5,(3):167-170
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措施。通过施用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河北、甘肃、青海3个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3个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河北地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的有效成分用量为75.00 g/hm2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达到77.53%;在青海地区,各试验处理的防效达到71.26%~84.02%;在甘肃地区防治效果更好,防效均达到80%以上。该试验结果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生产上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