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g/L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浸泡果实2min后晾干,单果薄膜包装,室温贮藏)对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各药剂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可有效地防止果实腐烂,贮藏45d的腐烂率分别为1.67%、7.67%、7.00%和7.33%。各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除甲基硫菌灵外的其他药剂处理可降低果实失重率。各药剂处理后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量,以果皮最高,全果次之,果肉最低。处理后第3d、第7d和第14d,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任一组织中的残留量皆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和GB 2763—2019)最大残留限量的药剂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剂应选用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贮藏期应控制在45d以内。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四氟醚唑、醚菌酯、丙环·醚菌酯、甲基硫菌灵4种药剂防治大棚苦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可有效控制大棚苦瓜白粉病发展,且对苦瓜安全无药害,以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最好,其次是4%四氟醚唑水乳剂1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生产上防治时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7种配制保鲜剂处理‘红阳’猕猴桃果实,调查分析其防腐保鲜效果。结果发现:2%壳聚糖+1.5%柠檬酸、甲基硫菌灵、嘧菌酯等保鲜剂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经检测全果农药残留量,试验浓度下的甲基硫菌灵略高出限量值,嘧菌酯在限量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赣南脐橙在采后贮藏期容易发生酸腐病、青绿霉病和蒂腐病等病害,导致果实腐烂。为了降低由果实腐烂导致的经济损失,研究了20%抑霉唑水乳剂对赣南脐橙贮藏期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百可得1000倍液+20%抑霉唑水乳剂600倍液+2,4-D的药剂组合对赣南脐橙保鲜效果较好,在贮藏120d时,腐烂率仅为0.39%,显著低于CK,果实失重率为5.65%,也显著低于CK。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致病菌种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烂果进行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定,得到一株致病能力较强的真菌,结合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测定,最终确定该致病菌种为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gracili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复配剂(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40%嘧菌酯悬浮剂按1∶1混合)、40%氟硅唑乳油等3种杀菌剂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068、0.220和2.187mg/L,可选为该病害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测定杧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13种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胶孢炭疽菌室内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氟啶胺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EC_(50)均小于1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250g/L嘧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 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杧果炭疽病发生,防效为57.57%~65.57%。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7种不同药剂对欧李叶黑斑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戊唑·咪水剂、50%乙嘧酚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欧李叶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毒力,菌丝生长速率与药剂浓度高度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欧李叶黑斑病发生初期,使用50%戊唑·咪水剂2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50%乙嘧酚乳油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效可达78%~88%。  相似文献   

8.
为选出防治猕猴桃褐斑病效果较好的药剂,用嘧菌酯、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猕猴桃褐斑病发病初期,3种药剂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7%、74.6%、70.8%,其中,嘧菌酯防治效果最好,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次之,甲基硫菌灵的防治效果最低。  相似文献   

9.
选用6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药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6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8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达80.00%以上,但25%戊唑醇水乳剂1800倍液处理出现新叶生长不良症状,不推荐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9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也均达70.00%以上,防治效果理想。结果显示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40%氟硅唑乳油适用于黄瓜白粉病防治。  相似文献   

10.
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丙环唑、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5 8、0.087 0、0.492 7、0.623 4、1.420 1 mg/L;吡唑醚菌酯、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19×10-6、2.34×10-4、5.94×10-4mg/L。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和福美双1?10混配时有较强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嘧菌酯.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涂抹枝条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75.78%;25%吡唑醚菌酯乳油3 000倍液喷洒果穗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87.62%。  相似文献   

11.
黄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离体和活体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蔬菜上常用的17种杀菌剂,运用离体抑菌活性筛选和药剂拌土盆栽活体筛选两种方法,测定了供试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生物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较高的为己唑醇、氟硅唑、腈菌唑、福美锌、福美双、代森锰锌、嘧霉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其抑菌率在69.61 %~100.00 %之间;盆栽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嘧霉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的防效在61.50 %~95.90 %之间,可作为土壤处理剂防治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12.
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涂抹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戊唑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为0.0006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值为0.073 7μg/mL;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EC50值分别为0.570 9、0.583 3、0.608 8μg/mL;噻霉酮抑制作用较弱,EC50值为5.449 4μg/mL。田间防治试验中,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最低,为2.10%,防效为97.90%;其次为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g/m~2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为9.09%,防效为90.91%。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生产中建议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倍液、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 g/m2和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梨树腐烂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梨树腐烂病的危害,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三站十九区梨园,以19年生‘早酥’梨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10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刮除病斑后的治愈率、愈合宽度和复发率。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均有治愈作用,第1次调查结果表明,除1.8%辛菌胺喷剂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的治愈率均在90.0%以上,其中腐殖酸铜、20%丙环唑乳油125倍液和新腐迪膏剂3种药剂的治愈率最高,均达96.7%;第2次调查拂蓝克、腐殖酸铜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处理的治愈率较高,分别为82.9%、78.5%和77.7%。拂蓝克、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腐殖酸铜和25%戊唑醇乳油125倍液处理后的病斑愈合宽度最大,分别达到3.87、3.67、3.60、3.50 mm。拂蓝克、腐殖酸铜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3个处理梨树腐烂病复发率最低,分别为17.4%、21.5%和22.2%。综合分析认为,拂蓝克、腐殖酸铜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3种药剂可作为梨树腐烂病田间高效防控药剂,建议在当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药剂防治梨斑点病,以5年生‘翠冠’梨为试材,选择8种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和5种不同组合混配药剂,进行单一药剂防效筛选和混配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 000倍液、百泰(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科博(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个处理防效较高,分别达80.90%、74.62%、79.33%、77.65%、82.20%,可作为防治梨斑点病的主要杀菌剂或保护剂交替使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33%氨基酸寡糖素水剂3 0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 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百泰1 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溴菌腈乳油1 500倍液4个混配药剂处理防效分别达87.13%、89.26%、89.98%、81.84%,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应的单一药剂处理,说明在选用防效较高的药剂作为主要防治药剂的同时,混配1种或1种以上其他药剂,有助于提高梨斑点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绍丽 《长江蔬菜》2014,(10):58-6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茄子褐纹病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供试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均有抑制效果,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25 2 mg/L;20%噻唑锌悬浮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63.933 9 mg/L;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70%丙森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溴菌腈EC、乙磷铝WP、代森锰锌WP、醚菌酯WG、吡唑醚菌酯EC、嘧菌酯SC、氟吡菌胺·霜霉威SC、噁酮·霜脲氰WG、烯酰吗啉WP、氢氧化铜WG等10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52.5g/L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具有稳定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92%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7.
在柑桔果实先刺伤接种柑桔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悬浮液再进行药剂浸果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药剂对抗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双抗)或双敏感菌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0或1 000 mg/L的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扑霉灵)和抑霉唑(500mg/L)单剂,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或扑霉灵)混剂对双抗菌系防治作用均低于50%;1 000 mg/L百可得单剂,500、1 000 mg/L百可得混配相同浓度咪鲜胺(或扑霉灵)均可控制双抗菌系引起的腐烂,防治效果在83%以上;1000mg/L咯菌腈对双抗菌系的防治效果为83.3%,500和1 000 mg/L嘧霉胺对双抗菌系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1%和98.9%.500mg/L百可得、抑霉唑和嘧霉胺单剂,500mg/L百可得混配相同浓度咪鲜胺(或扑霉灵),500 mg/L甲基硫菌灵混配相同浓度扑霉灵对敏感菌系均有88%以上防治效果.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不再使用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单剂或这两类杀菌剂混剂防治柑桔采后病害,可选择1 000 mg/L百可得(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单剂,500mg/L百可得和相同浓度咪唑类混剂.同时建议将嘧霉胺登记用于柑桔采后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樱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探究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及嘧菌酯的抗性现状。【方法】根据科赫式法则对采集的樱桃褐腐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及嘧菌酯的抗性。【结果】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共有3种: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占65.6%,核果链核盘菌M. laxa占18.8%,果生链核盘菌M. fructigena占15.6%。所有菌株在接种樱桃果实后,均能引起发病,但病斑大小有显著差异,其中樱桃褐腐病病原菌M. laxa的致病力最强,M. fructicola次之,M.fructigena的致病力最弱。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啶酰菌胺均表现为敏感,仅检测到2株嘧菌酯抗性菌株,抗药性频率为6.25%。抗药性机制研究发现,在抗性菌株的Cyt b编码区未发生G143A点突变现象。【结论】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共有3种,除了6.25%的嘧菌酯抗性菌株,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对其他3种常用药剂均表现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分别设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每667m~2用量100g、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每667m~2用量40mL、100g/L氰霜唑悬浮剂每667m~2用量60g、36%硝苯菌酯乳油每667m~2用量40g及清水对照5个处理,分析比较各药剂处理对菜瓜霜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7d,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g/L氰霜唑悬浮剂对菜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0%左右,36%硝苯菌酯乳油的病指防效在60%左右;同时,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菜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兼治效果,对菜瓜生长和非靶标生物均无明显影响。生产上可交替使用上述药剂防治菜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20.
马艳 《山西果树》2013,(6):52-52
花前花后有雨水或田间潮湿的葡萄园,在花序分离期可以施用40%嘧霉胺1 0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如果是巨峰系品种,穗轴褐枯病较重时可换成花序分离期施用50%多菌灵·乙霉威6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再施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如果这两次药没用好,花期会出现烂花序情况,因此,尽可能选择晴天的午后用药,以97%抑霉唑4 000倍液+40%嘧霉胺1 200倍液(或40%嘧霉胺1 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效果比前面的药稍差)喷花序,当80%落花后再加强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