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质地均匀程度和土壤肥力等,是重要的土壤物理特征之一。运用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了西双版纳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剖面各层(共计105个土壤样品)的分形维数D值。结果表明,分形维数D值介于2.636 2~2.885 0之间,分形维数与0.002 mm的黏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002~0.05 mm的粉砂和0.05~2.00 mm的砂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林型的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不同,10龄和22龄橡胶林土壤粒径分布曲线的波动性较32龄橡胶林的小,各层颗粒之间的差异性较32龄的大;分形维数和土壤黏粒体积百分含量与全钾含量和自然含水率都在p0.0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粉砂体积百分含量除与上述土壤基本性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还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呈显著负相关,而分形维数和土壤黏粒体积百分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苍梧县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中国南方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给土地资源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尤其是崩岗产生的洪积物严重影响到洪积扇农田的土壤性质。分别选择苍梧县龙圩镇崩岗洪积扇果园和稻田为研究对象,探讨洪积扇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崩岗侵蚀导致洪积扇农田土壤退化,土壤性质均显著弱于对照区,同时由扇顶到扇缘,土壤容重呈现减小的趋势,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砾石和砂粒含量均逐渐减少,粉粒和粘粒含量则逐渐增加,养分也随之呈增加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容重、砾石、砂粒与土壤养分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粉粒、粘粒与土壤养分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施肥方式对崩岗洪积扇土壤养分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花岗岩地区崩岗侵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崩岗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沉积,导致农田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农作物大量减产。为探索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改良的有效方式,本研究通过采集通城县崩岗洪积扇土壤进行油菜盆栽实验,研究不施肥(CK)和施化肥、塘泥、塘泥+化肥与生物肥等5个处理对土壤养分改良的效果,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土壤肥力,结合油菜产量,经对比得出最佳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其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氮磷钾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油菜产量也有显著的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各养分指标与产量间呈正相关。土壤肥力按关联度排序为:塘泥+化肥>塘泥>生物肥>化肥>不施肥,塘泥+化肥处理的土壤质量等级为Ⅱ级(良),是最佳的施肥方式;CK的土壤最为贫瘠,土壤质量等级为Ⅴ级(极差)。本研究为崩岗洪积扇农田质量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安溪县崩岗侵蚀区为研究对象,在大范围调查的基础上,选出3个典型崩岗剖面进行野外测定以及室内理化分析,并对崩岗土体的岩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崩岗土体的含水量低,干密度较大,土体比重恒定,孔隙度和孔隙比小,塑性指数较高,崩岗土体大多为中压缩性土。同时大体呈现出以下规律:随着崩岗土体深度的加深,土体的含水量下降,干密度增大,天然孔隙度和孔隙比减小。  相似文献   

5.
林武星  郑郁善  朱炜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2):2245-2249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包括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1 ∶ 1株间混交林、福建含笑纯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阐明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建立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回归模型,以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各项具体的理化性质指标的关系式。结果显示: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与其分形维数呈负相关,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之间正相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其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显著回归关系。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均最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最高,土壤结构和稳定性最好。运用分形理论研究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林地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山市5种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茶园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减少的趋势,微团聚体含量则相应上升。黄壤、高山草甸土、紫色土>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最高,所占比例在18.07%~89.23%;红壤和潮砂土土壤团聚体含量则以<0.25 mm微团聚体含量最高,所占比例为37.16%~63.91%。茶园土壤R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36.08%~97.23%之间(均值为73.60%);高山草甸土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值(GMD)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黄壤和紫色土次之,潮砂土最低,分形维数(D)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指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容重、孔隙度、砂砾、粉粒有显著相关性,与土壤C/N、全钾、pH、粘粒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8.
红壤丘陵区茶园土壤剖面特性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年对江西省遂川县高、低产茶园土壤的剖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有效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容重较轻,土壤颗粒构成砂粘粒多、粉粒少,壤质土壤及丰富的土壤有机质等是红壤丘陵区高产茶园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园土壤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东北侵蚀黑土中大豆和玉米根部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促进土壤侵蚀过程中其根部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响应规律的研究,本研究结合LNA-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方法,模拟东北黑土侵蚀土壤,分析玉米播种期和抽穗期、大豆开花期根部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差异.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剥离后大豆根部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而玉米根部细菌群落多样...  相似文献   

10.
东北风沙土区玉米田剖面土壤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云发  苗淑杰  陆欣春  王铁成 《玉米科学》2020,28(3):148-154,162
以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域内6对玉米低产田与同一微区域内高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剖面(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的物理指标10项,包括层厚度、容重、孔隙度、硬度、三相比结构距、田间持水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砂粒、粉粒和黏粒;化学指标10项,包括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C/N。结果表明,高低产田土壤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表土层土壤的容重、MWD、砂粒、粉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不同;稳定层土壤的三相结构距、MWD、砂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差异显著;犁底层的差异表现在MWD、粘粒、有机质和全氮;心土层土壤主要是三相结构距、田间持水量、MWD和粘粒。  相似文献   

11.
海南胶园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南农垦7个胶同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Langmuir、Freundlich和TemDkin方程都能很好与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并与研究结果最相符;②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磷吸附能力依据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X_m排序为:玄武岩>砂贞岩>变质岩>花岗岩>浅海沉积物;③土壤CEC_(7.0)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游离铁含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壤磷的吸附能力.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_m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土壤粘粒含量越高,供试土壤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干湿交替下崩岗土体的损伤劣化效应,以崩壁五个层次土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湿循环处理,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超声波测定等方法,探讨干湿循环对裂隙指标和纵波波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裂隙总长度、面裂隙率及裂隙宽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总体呈先增后减趋势,而纵波波速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波速与裂隙平均宽度呈对数函数衰减关系(p<0.05),利用纵波波速快速无损检测崩岗土体损伤劣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0年复兴圩农场全场域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00年、2010年GPS定位测土试验数据,研究了复兴圩农场耕作层与剖面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等的时间维变异特征,以探究农场尺度土壤养分的时间维演变规律,为农场稻麦精确施肥策略的拟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土壤对早籼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0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进行。采用冲积土、板页岩、紫色土、石灰土和红壤及4个早籼稻品种:湘早籼24、湘早籼31、湘早籼32和湘早籼33,研究了土壤因素对早籼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素和品种遗传特性共同影响早籼稻的产量性状。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穗数和小区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于土壤因素,结实率则相反;实粒数主要受土壤因素的影响。在紫色土中,早籼稻千粒重、实粒数、结实率和穗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的,但每穗总粒数最低。石灰土的早籼稻每穗总粒数较高,但千粒重、实粒数、穗数和结实率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的。红壤的早籼稻实粒数和穗数比较高,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居中。板页岩的早籼稻每穗总粒数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土壤,实粒数较高,千粒重、结实率居中,穗数比较低。冲积土的早籼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穗数较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 Fe、Mn、Cu、Zn、Cd 和 Pb 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 Fe 和 Cu 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 Mn、Zn 和 Cd 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 Pb 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 Fe含量0~80 cm 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 Mn、Cu 和 Zn 含量在0~20 cm 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 Cd 和 Pb 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 Cd 和 Pb 在40 cm 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 Zn与 Fe 和 Cu 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Fe、Mn、Cu、Zn、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Fe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Mn、Zn和Cd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Pb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Fe含量0~80 cm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Mn、Cu和Zn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Cd和Pb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Cd和Pb在40 cm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Zn与Fe和Cu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 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高油大豆杂交F_2代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个高油大豆品种(系)作为亲本,配成4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2代进行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主茎节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对脂肪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蛋白质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荚数对蛋脂总量的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分析测定,研究了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主要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高为336.72mg/kg,最低为57.87mg/kg,平均为187.62mg/kg;固定态铵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含量顺序为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风砂土;土壤中固定态铵与0.01mm粘粒含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0.001mm粘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阳离子交换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P0.05水平的显著正相关;与pH值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集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区茶园土壤样品和对应茶鲜叶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与茶叶中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试验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4.0~6.5;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2.28 mg/kg,远高于富硒茶园的土壤标准;茶园土壤剖面中各土层之间全硒含量在1.85~1.95 mg/kg,土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茶园茶叶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66 mg/kg,枝条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58 mg/kg;茶鲜叶、茶树枝条与土壤全硒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关联RIL群体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潍麦8号/烟农19和潍麦8号/济麦20构建的分别含229和485个家系的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三个环境下对12个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每穗小穗数、株高和加工品质正相关,与蛋白含量等营养品质负相关,与抽穗期和开花期无显著相关性。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每穗小穗数和株高正相关,而单株穗数与每穗小穗数负相关。穗粒数与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负相关,与吸水率和硬度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品质性状负相关,但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千粒重与蛋白含量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增加产量与提高蛋质白含量等营养品质确实存在矛盾,但高产和优良的加工品质不矛盾,二者可以协调。在育种中,可以通过调节产量构成因素实现与营养品质的协调,如千粒重和湿面筋含量可以共同提高。此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两个群体中略有差异,在不同环境中变化很大甚至相反,说明性状间的相关性受到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如土壤、气候、前茬等)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