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信阳毛尖毛茶为原料(含水量≤6.5%),在40℃电烘笼下分别进行烘焙20min、40min、60min、90min等不同时长的焙火处理,以信阳毛尖毛茶为对照,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不同焙火时间对信阳毛尖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焙火时间的延长,干茶总体品质呈现先提升后下降的趋势,焙火时间在40min时干茶品质最佳,外形条索紧结,色泽尚油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较鲜爽,叶底嫩绿匀整;水浸出物的含量随焙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的总含量与酚氨比随焙火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氨基酸含量随着焙火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增加;焙火后茶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嫩度的信阳毛尖夏茶为原料,在45℃~50℃的炭火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分析,探索炭火低温长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火低温长焙能够提高茶叶的香气,降低茶叶的涩味,但不同嫩度最佳品质的烘焙时间不一致;在烘焙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氨基酸含量变化不规律,咖啡碱含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条形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焙火工艺的最适宜温度,试验以足火后茶样为材料,设定高温(140℃)、中温(130℃)和低温(120℃)3个不同的温度进行焙火。结果表明,随着焙火温度的升高,各处理样的茶多酚、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咖啡碱和多糖的含量减少不显著。中温焙火处理茶样的香气指数比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分别高6.09%和43.48%。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中温焙火处理的条形乌龙茶香气高长,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判明不同加工类型乌龙茶的香气特点和创新乌龙茶的烘焙工艺、指导乌龙茶生产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水仙品种和常规烘焙铁观音3种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乌龙茶的香气均由碳氢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酸类、酚类、杂氧类和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十大类化合物组成,在香气组成上无明显差别,但在醇类、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与常规烘焙的铁观音之间存在差异,3种乌龙茶中醇类含量分别为37.202%、37.495%、44.430%;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分别为12.570%、15.791%、23.912%。【结论】从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来看,炭焙武夷岩茶较电焙武夷岩茶更丰富,常规烘焙的铁观音较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吴邦强 《现代农业科技》2023,(4):177-181+195
本研究对不同产地的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武夷岩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和酚氨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武夷岩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与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品质得分成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个茶叶样品分为3类,天心村所产大红袍、水仙、肉桂和星村镇所产大红袍感官品质得分高、生化成分较为丰富、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四川黑茶不同渥堆时期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探索并测定各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四川黑茶渥堆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与茶多酚(R=-0.957)、可溶性糖(R=-0.922)、儿茶素(R=-0.876)、可溶性蛋白(R=-0.895)、茶褐素(R=-0.758)和水浸出物含量(R=-0.789)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氨基酸(R=-0.605)、茶红素(R=-0.599)和咖啡碱含量(R=-0.637)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含量(R=0.649)呈显著正相关.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生化成分主要是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其中氨基酸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正面影响,而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水质对武夷岩茶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泡茶用水(自来水、纯净水和泉水),对水体pH值、电导率和相关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不同水质泡出的茶汤中主要滋味物质及香气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水质泡茶对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有较大影响,对氨基酸溶出量的影响不显著,对香气影响亦较大。纯净水和泉水泡茶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茶汤,香气物质的含量及种类更多,纯净水和泉水适合用来泡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和品质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差异分析,为武夷岩茶的食品安全、加工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脚乌龙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贮藏年限[0(新茶)、2、4和6年]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丙烯酰胺、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贮藏0(新茶)、2、4和6年的武夷岩茶丙烯酰胺含量总体较低,分别为304.67、255.09、188.19和172.45 ng/g,均在欧盟法规安全限定范围内(≤850 ng/g)。与新茶相比,贮藏2、4和6年武夷岩茶茶样中丙烯酰胺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贮藏2年茶样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5%,较新茶显著降低44.5%(P<0.05,下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武夷岩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丙烯酰胺、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儿茶素含量与丙烯酰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武夷岩茶主要化学成分大多呈下降趋势;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构成风险,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9.
武夷名丛白鸡冠和红鸡冠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武夷名丛白鸡冠和红鸡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鲜叶及红茶中主要生化成分,结合感官审评研究其红茶适制性。结果表明:白鸡冠鲜叶中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1.20%、茶多酚含量为36.11%、酚氨比值为22.43,均高于红鸡冠,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低于红鸡冠;白鸡冠加工的红茶,其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高于红鸡冠,氨基酸含量低于红鸡冠;红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白鸡冠高于红鸡冠。综合生化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白鸡冠比较适制红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贵州省黔陶乡古茶树品种及相同栽培条件的福鼎大白茶品种成年茶树(12年生)秋茶为实验材料,制作绿茶样,测定并分析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主要品质成分,结合感官审评方法分析其品质特征。结果显示:古茶树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分别为茶多酚占31.45±0.77%、氨基酸占2.98±0.05%、咖啡碱占3.40±0.05%、水浸出物占45.34±0.06%,均高于成年茶树茶。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古茶树茶综合评分高于成年茶树茶。综合结果表明:古茶树茶主要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得分均高于成年茶树茶,表现出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林芳  潘玉华 《北京农业》2014,(30):250-251
通过对金观音、黄观音、坦洋菜茶所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的主要内含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和品质的感官审评,探讨金观音、黄观音、坦洋菜茶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金观音、黄观音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优于坦洋菜茶,这与不同茶树品种所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内含物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水仙茶之间的差异,测定了茶多酚、茶氨酸、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总黄酮、总儿茶素、5种儿茶素组分和14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审评得分(等级)与茶叶内含物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等级高的武夷水仙总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对较高,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古茶树资源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各种优质基因,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探明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及不同工艺对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制成茶品质的影响,为开展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创新工艺共4种不同加工工艺试制茶叶,分析比较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总糖、酚氨比及儿茶素等生化品质成分和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结果】蟠龙镇古茶树茶青水浸出物含量44.17%~53.58%,茶多酚含量28.45%~34.98%,咖啡碱含量2.43%~3.36%,氨基酸总量2.19%~5.35%,可溶性总糖在4.50%~6.58%,酚氨比6.54~14.64。各主要品质成分大致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的趋势,感官审评得分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工艺制作的茶样感官品质最佳,较协调地保留了生化品质成分;绿茶创新工艺制作的茶样茶香气最好,且各品质感官审评得分和生化品质成分含量仅次于绿茶工艺。【结论】蟠龙镇古茶树主要适制绿茶,初步确定绿茶工艺为古茶树的最佳加工工艺;绿茶创新工艺也适合蟠龙镇古茶树的加工。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岩韵"与"音韵"的感官体验及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养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相似文献   

15.
以台湾翠玉乌龙茶品种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全速包造型工艺,参照企业茶叶生产在造型工艺中的常规烘焙时机,对造型叶采取不同烘焙时机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研究不同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机对造型工艺中造型叶叶温和容重的影响显著,复包揉阶段A3处理(比常规烘焙时机推迟3次包揉烘焙)的容重较A1处理(常规时机烘焙)显著增加(P=0.0149<0.05),其他各造型阶段造型叶容重变化不显著,对造型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且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闽南乌龙茶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仅对造型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10个不同级别的春季信阳毛尖茶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再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汤色得分与茶多酚含量相关系数最高,叶底得分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最高,滋味与综合品质得分和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摸清云南主产茶区晒青毛茶品质成分分布规律。[方法]以勐海县内9大茶区、县外4大茶区不同季节、不同级别、不同地形的共424个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分析结合研究晒青毛茶品质成分分布。[结果]研究表明,勐海县内茶感官品质优于县外茶,坝区茶感官品质为最优。从季节方面看,咖啡碱总量、可溶性糖总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明前春、明后春明显高于夏茶和秋茶,EGC、儿茶素单体总量却与其相反;黄酮及黄酮苷总量,夏茶>秋茶>明后春茶>明前春茶。从级别方面看,水浸出物、咖啡碱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EGCG,3级>6级>9级;C、EC恰好相反。从地域方面看,黄酮及黄酮苷总量勐海县内茶明显高于县外茶,9级茶总体上呈现出山区>半山区>坝区>县外。[结论]研究可为寻找优质晒青毛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拼配出口感更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施铝对川西蒙山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铝肥的2种施用方法(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及其不同施用量对川西蒙山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铝肥对茶叶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施铝可使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同比对照提高12.81%、11.34%、14.48%和28.41%,叶面施铝则可使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同比对照分别提高23.61%、15.44%、和15.57%;试验中以土壤施用铝肥0.67g/kg或叶面喷施铝肥2500mg/L时,茶叶中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平均含量较高且组成比例合适,茶叶品质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9.
白芽奇兰茶做青过程的品质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白芽奇兰茶,以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设定两种环境即人工环境(控温,控湿)和自然环境进行做青,阶段取样固定,分析做青过程不同阶段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茶黄素(TF),茶红素(TF)及茶褐素(TB0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合毛茶感官审评,探讨人工环境对做青过程品质形成的作用,在两种环境中,做青过程中浸出物,茶多酚,TF,TB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变化较复杂,含量亦呈下降趋势,以L-EGC,L-EGCG和L-ECG3种儿茶素下降幅度最大;D,L-GC在加工前期和后期出现含量上升趋势;TR含量表现先增后减;氨基酸总量趋向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特点。人工环境做青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下降速率比自然环境的慢;而TF,TR笔TB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自然环境的低,表明人工环境较有利于主要滋味物质的保留。毛茶感官审评结果亦认为人工环境的滋味较自然环境的浓爽,清纯。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采摘期对信阳毛尖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信阳毛尖茶不同采摘期鲜叶样品的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和成品茶感官审评,分析了不同采摘期信阳毛尖茶生化成分含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期信阳毛尖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审评存在差异,即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迟,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氨基酸、茶氨酸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咖啡碱含量表现第二批﹥第一批﹥第三批,儿茶素含量表现第一批﹥第三批﹥第二批;信阳毛尖茶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和综合品质呈逐渐下降趋势;三个批次采摘的信阳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3.02%~45.53%、16.24%~18.78%、3.87%~4.32%,均在名优绿茶规定的范围内,氨基酸的含量范围在2.20%~3.45%之间,这一范围与名优绿茶的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