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代谢物质,它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梁和小麦上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取代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其结构与牛用合成代谢剂玉米霉醇相似。饲喂这种发霉变质的谷物饲料,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怀孕母猪流产,后备母猪屡配不孕,生长期小母猪阴道炎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次酸对青年母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124±7)日龄、平均体重为(61.00±3.03)kg的健康长×大二元青年母猪64头,按日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玉米赤霉烯酮组(基础饲粮+1 mg/kg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基础饲粮+400 mg/kg甘草次酸),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基础饲粮+1 mg/kg玉米赤霉烯酮+400 mg/kg甘草次酸),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阴户发育异常,阴户长、宽及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2)甘草次酸组和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青年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玉米赤霉烯酮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钙和磷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组的粗纤维和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钙和磷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4)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血清吻素(Kp)、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甘草次酸组的血清Kp和E2浓度显著增加(P<0.05),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血清Kp、E2和LH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5)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甘草次酸组(P<0.05);与玉米赤霉烯酮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甘草次酸可改善青年母猪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生殖激素浓度,具有缓解玉米赤霉烯酮对青年母猪繁殖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最初于1962年由Stob等人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发霉玉米中分离得到,此外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存在于玉米、小麦、大豆等植物中。我国霉菌污染比较严重,李荣涛等(2004)经对扦取的小麦样本(48份)和玉米样本(33份)测定,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均为100%。张丞等(2009)于2009年1~6月从全国收集饲料和原料样品(90份),  相似文献   

4.
正雌激素症多指镰刀菌雌激素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引起的雌激素中毒,表现为发情前后备母猪采食霉玉米后发生外阴阴道炎。临床表现不易与雌激素过多症相区别,诊断主要依据畜群的繁殖力、临床症状和饲喂史。防控措施包括停止摄入玉米赤霉烯酮、使用前列腺素F2α,或饲喂能促进排泄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  相似文献   

5.
正霉菌毒素是动物及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是饲料质量管理的着重关注点。全球气候变暖,加上不完备的仓储条件,加剧了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养猪业的危害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较为常见。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等污染玉米、大麦、豆类、高粱及青贮饲料等产生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对猪的繁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评估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日粮添加膨润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1选择28 d断奶仔猪[(10.00±0.85)kg]960头,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试验1日粮采用4(玉米赤霉烯酮水平:0、0.3、0.6和0.9 mg/kg)×2膨润土(0、2或0.5或1 g/kg),试验阶段28~56 d。试验2选择56 d仔猪[(27.00±1.40)kg]480头,分组同试验1。试验2日粮玉米赤霉烯酮水平同试验1,膨润土水平为0或2 g/kg,试验阶段57~75 d。结果显示:随着日粮玉米赤霉烯酮水平的升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线性降低(P <0.05)。日粮添加膨润土显著提高了28~56 d断奶仔猪饲料报酬(P <0.05)。日粮添加2 g/kg膨润土显著提高了57~75 d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 <0.05)。日粮玉米赤霉烯酮显著降低了采食量和饲料报酬(P <0.05),但添加膨润土显著提高了饲料报酬(P <0.05)。随着日粮玉米赤霉烯酮水平的升高,干物质和氮表观消化系列表现为显著的线性降低(P <0.05)。28 d断奶仔猪阴户宽度、长度和面积随着日粮玉米赤霉烯酮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升高(P <0.05)。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日粮添加2 g/kg膨润土显著降低了阴户长度和面积(P <0.05)。日粮添加膨润土显著提高了2和4周龄仔猪粪中乳酸杆菌含量(P <0.05),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含量(P <0.05)。结论 :断奶仔猪采食较低水平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日粮会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诱发氧化应激,使生长性能下降。添加膨润土后可以缓解采食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日粮对仔猪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ZEN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当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通常认为,蛋鸡和肉鸡对镰刀霉菌属霉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ON)有很强的耐受力。Lun等(1986)研究表明,镰刀霉菌污染的玉米日粮(含有82.8mgDON/kg)饲喂蛋鸡27d对其产蛋性能没有影响。Kubena等(1987)用DON污染的小麦日粮(含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产生玉米赤霉烯酮最常见的是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它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梁、小麦等谷类作物和奶类品中,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系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雌激素物质。研究证明玉米赤霉烯酮经饲料进入动物体内,主要侵害的是生殖器官,表现为雌激素效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大量被产生F-2毒素的镰刀菌所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镰刀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c,ZEA)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普遍存在于饲料中的优势污染霉菌毒素.ZEA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影响颗粒细胞激素的分泌和细胞增殖、干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降低卵母细胞质量,进而影响初情期前母猪的发情和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内、外研究均发现DON具有降低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能力.尽管没有临床症状,但组织病理学发现,饲喂含高浓度镰刀菌污染的小麦将导致妊娠母猪脾脏和肝脏的损伤,导致胎儿肝糖原升高和线粒体损伤.初情期前的小母猪对浓度DON>ZEA的饲粮较妊娠母猪更为敏感.镰刀菌毒索还会增加泌乳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指奶牛由于采食了被镰刀菌产生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引起的以小母牛乳腺增大、阴户肿大、不孕,母牛受胎率低下、胚胎早期死亡、流产等繁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敏感性有差异,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中毒病。1病因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研究发现,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的若干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污染极其普遍,主要污染玉米、大麦、小麦、高  相似文献   

13.
在被玉米赤霉烯酮(1g/t)污染的断奶小母猪日粮中添加2kg/t~3kg/t百毒清S,小母猪的日增重(ADG)、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CR)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小母猪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外阴红肿消退及卵巢发育正常。这表明,日粮中添加2kg/t~3kg/t百毒清S能有效减轻玉米赤霉烯酮的毒害作用,同时不影响小母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caralcn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米纳素)对母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缓解的效果。试验选用24头健康、体重(25.63±1.43)kg的杜×长×大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正对照组饲喂正常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饲喂含高玉米赤霉烯酮(2 mg/kg)的日粮,营养水平与正对照组一致;2个吸附剂组分别在负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4 kg/t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饲料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母猪7 d和21 d直肠温度显著升高,但2个吸附剂组母猪直肠温度没有显著变化;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在第7、14、21天外阴长、宽、高、面积均显著增加;与负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天2个吸附剂组母猪外阴高度均显著降低,试验第14天2个吸附剂组母猪的外阴长度、宽度和面积显著降低;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2 kg/t和4 kg/t吸附剂组母猪血清Ig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2 kg/t和4 kg/t吸附剂组IgM显著升高。综上所述,短期饲喂高浓度玉米赤霉烯酮日粮对生长期母猪生产性能无影响,但对外阴面积、免疫系统及抗氧化能力均有负面影响,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上述症状有缓解作用,并能提高母猪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能降解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高效、安全的生物脱毒方法,试验选择6种饲料中允许添加的益生菌(迟缓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嗜热链球菌、米曲霉)分别与ZEN和DON共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法检测两种毒素的残留量和降解产物。结果表明:迟缓芽孢杆菌对DON和ZEN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分别为79.59%和46.93%,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菌(P0.05);迟缓芽孢杆菌降解ZEN的降解产物中不含玉米赤霉醇和玉米赤霉烯醇,降解DON的降解产物中含有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Glu)。说明迟缓芽孢杆菌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降解饲料中的DON和ZEN。  相似文献   

17.
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对饲料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发展,饲料的安全与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镰刀菌的特点及其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对畜禽的毒副作用,通过实验探索出控制镰刀菌的初步方法,降低并减少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在饲料中的浓度及对畜禽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我校养殖场饲养的猪、牛、羊等家畜出现繁殖障碍,具体表现为母猪发情期延长,屡配不孕,仔猪初生重小;奶牛发生流产,乳房炎发病率升高;绵羊发情期延长。经过我们对所用饲料调查及检测,认为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侵害所致。现笔者对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来源、毒害机理及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防制作以阐述。1 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污染的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炭黑对大鼠脏器组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约150 g、5~6周龄SD雌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6个重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负对照组(基础日粮+ZEN 25 mg/kg)、低剂量植物炭黑...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4,(10):96-99
用豆腐渣、酱渣、米酒糟、橙皮、茶叶渣等非常规饲料配制奶牛全混合日粮(TMR),藉UHPLC/UHPLC-MS/MS法检测其中的38种霉菌毒素。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2(28.66±8.87)μg/kg,呕吐毒素(264.68±128.82)μg/kg,HT-2(37.80±21.15)μg/kg,伏马菌素B2(16.71±5.14)μg/kg,神经毒素C(0.47±0.13)μg/kg,青霉酸(56.80±5.20)μg/kg;麦角新素(麦角酯醇)2.57±0.84μg/kg,均未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他31种霉菌毒素未检出,它们分别是:黄曲霉毒素类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赭曲霉毒素类的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单端孢霉烯毒素B类的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去氧瓜萎镰菌醇-3-葡萄糖苷、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单端孢霉烯毒素A类的T-2毒素、二醋酸麃草镰刀菌烯醇(蛇形菌素)、Diacetoxyscirpenol、新茄病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类(烟曲霉毒素)的伏马菌素B1、伏马菌素B3;玉米赤霉烯酮类的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烯醇;青贮(青霉菌属)毒素类的展青霉毒素、霉酚酸、杂色曲霉毒素、胶粘毒素、渥曼青霉素、交链孢霉酚、疣孢漆斑菌;麦角碱毒素类的2-溴基-a-麦角新碱、麦角胺、麦角醇、甲基麦角新碱。用本日粮饲喂泌乳牛,在上海及江苏境内17个牧场采集牛奶样品109件,检测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81.75±87.28)ng/kg,变动范围为0367.27 ng/kg,都低于国家标准500 ng/kg的上限,说明本试验配制的TMR所生产的牛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