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资源优势突出,目前拥有盐碱地943.8万亩,其中内陆盐碱地约264.3万亩,主要分布在滨州、淄博、东营、德州等市。近几年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致使旱涝灾害频发,加剧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直接威胁到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本文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和治理模式,分析治理盐碱地的几种措施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状况,选择适宜实用的治理措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地区耐盐植物引种现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原生植物资源概况基础上,对引进的耐盐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中的适应性进行评价,以期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生物治理选择耐盐植物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玉珍  刘永信 《湖北农业科学》2011,(20):4160-4162,4173
概述了目前我国为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而采取的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措施,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植物区域化分布情况,通过选择4种耐盐植物翅碱蓬、柽柳、芦苇和甘草,进行区域化种植,探索了盐碱地植物区域化种植的可行性模式及经济效益,为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原因及危害,对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盐碱地改良新技术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盐碱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耐盐植物发展盐碱地高效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目前我国为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而采取的盐碱地治理的基本途径,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发展盐碱地高效农业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盐碱地植物区域化种植的可行性模式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滩涂耐盐植物区域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目前我国为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而采取的盐碱地治理的基本途径,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发展盐碱地高效农业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盐碱地植物区域化种植的可行性模式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改良与水稻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现状,在论述盐碱地改良共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宁夏银北地区以水稻种植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措施,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物理和化学改良措施,探讨了目前盐碱地改良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耕地资源之一,盐碱地的治理对于维持我国1.2亿hm2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从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了武威市凉州区清源灌区盐碱地土壤特点的基础上,对灌区盐碱地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灌区盐碱地治理措施。在采取水利工程措施的同时,采用一些配套的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及化学措施等进行改良,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为清源灌区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了武威市凉州区清源灌区盐碱地土壤特点的基础上,对灌区盐碱地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灌区盐碱地治理措施。在采取水利工程措施的同时,采用一些配套的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及化学措施等进行改良,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为清源灌区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西南油气田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统计及工程量的分析基础上,对西南地区油气田建设当前的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进行宏观评价。同时详细介绍了油气田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类型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将油气田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区统计分析,利用多元相关性分析手段,总结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与水土保持效果影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前油气田建设过程中,工程措施使用频率最高;然而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却最为显著,应加强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规划,旨在为指导西南油气田建设措施政策的制定,给出合理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盐渍化改良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土壤剖面盐分和0~80 cm耕层脱盐效果,为实现重度盐渍化土壤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改良方案(T1:农业改良措施、T2:根区隔离土壤盐分+农业改良措施、T3:暗管排水处理+农业改良措施),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分析0~80 cm土壤剖面盐分分布与盐分含量变化。【结果】不同改良措施地下水埋深随着生育期的灌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暗管排水措施对地下水埋深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根区隔离、暗管排水措施与农业改良措施相结合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根区隔离措施底层(40~80 cm)土壤脱盐效果较强,盐分含量降低了8.92 g/kg,暗管排水措施在表层(0~40 cm)土壤盐分含量降低了6.30 g/kg,具有较强的脱盐效果,农业改良措施在耕层(40~80 cm)土壤整体盐分含量降幅相对较低;结合3年的脱盐率变化来看,2016年脱盐率较低, 2017年研究区脱盐率大幅度提升,根区隔离措施、暗管排水措施耕层(0~80 cm)土壤平均脱盐率分别为63.30 %、52.47 %,明显高于农业改良措施脱盐率30.67%,2018年农业改良措施、根区隔离措施以及暗管排水措施在0~80 cm土层脱盐率分别为5.28 %、20.00 %、3.89 %。【结论】根区隔离、暗管排水工程措施结合农业改良措施,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重度盐渍化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不同治理模式的红壤物理性质与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状况,采取4种不同模式进行治理试验,10年后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渗透性能影响大小为模式Ⅳ>模式Ⅱ、Ⅲ>模式Ⅰ,严重退化地(对照地Ⅰ、Ⅱ、Ⅲ)土壤物理性质极度恶化,土壤渗透性能相当差,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是改善南方严重退化红壤物理性质和木壤渗透性能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14.
王晓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070-10071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进行了概述,并且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预防和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关的土壤环境管理措施,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预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翔  杨贺菲  吴晓  张家其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677-1682
【目的】针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实现红壤坡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等高花生常规耕作为对照(CK),探析表施聚丙烯酰胺(PAM)、香根草篱和PAM+香根草篱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3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对红壤坡耕地0~20 cm土壤容重改善效果明显;不同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土壤容重与其他土壤物理指标呈负相关,且作为主成分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的贡献率较高(76.517%)。【结论】土壤容重是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的重要因子,影响着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物理性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综合改良效果较好,且以表施PAM+香根草篱效果最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和面积呈上升趋势。介绍了土壤酸化的概念、危害以及成因,从施肥和栽培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壤酸化的预防措施,最后提出了治理土壤酸化的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盐碱地改良措施对盐荒地土壤盐分及油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工业废渣—脱硫渣农业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结合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措施,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盐碱地4种改良措施对盐荒地的改良效果,评价了单项措施和组合措施的效应。结果表明,盐碱地4种改良措施中,洗盐措施对0~40 cm土层的土壤脱盐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措施,施用脱硫渣结合洗盐对盐荒地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深松和施肥措施对提高油葵出苗率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已建和在建项目在"7·20"暴雨中的积水和排水情况、雨洪利用措施发挥的作用、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发挥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雨洪利用措施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均发挥了保持水土的效益。布设雨洪利用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区基本无积水,仅部分项目积水在下凹式绿地区域,积水深度2~3 cm;布设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项目无积水或积水较浅。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呼吁设计、施工、管理等各单位共同努力,将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落实到位,使雨洪利用措施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区的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干旱半干旱区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国道045主干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高速公路为例,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6年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挖方边坡适宜采用无防护措施,任其自然恢复,其土壤的抗冲抗蚀性更好;填方边坡适宜采用工程措施+本土适生植物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防护,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长边坡下部可适当采用无防护措施,土壤抗冲抗蚀性相对更好,工程措施倾向拱形骨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米,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增施有机肥,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2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