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亲和系配制的杂种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以国内新育成的优良广亲和系为母本,典型籼、粳品种为父本配制的8个杂种F1的产量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具有库容、物质生产和产量优势,特别是亚种间杂种优势突出。亚种间杂交组合抽穗后叶片衰老缓慢,功能期长,存在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优势,但大多数亚种间杂交组合物质转运不良,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田佩占  闫日红 《大豆科学》1996,15(2):110-113
以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大豆杂种一代籽粒产量、营养体干重及其对双亲一有现的杂种优势、籽粒产量优势和营养优势的比值与后代选择效果的关系。结果指出:F1代营养体干重及其优势均高或无益 氏的组合后代均表现不良,优良组合一般具有中等营养体重和营养体优势。  相似文献   

3.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何素兰,邓世枢(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637000)甘薯具有无性繁殖特性,其优良组合的杂种优势能在无性世代得以表现,因而组合选配在甘薯育种中至关重要。按数量遗传学原理,杂种一代的表型效应(p_(ij))为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g...  相似文献   

4.
脱毒马铃薯不同世代生长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当前主栽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不同脱毒世代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原种一、二代和良种一代表现为生长整齐一致,大、中薯率高,增产显著;良种二代产量极显著低于脱毒原种良种一代,但极显著高于良种三代和对照;良种三代表现为植株不同程度感病,产量下降,大、中薯率低。说明辽宁省种植马铃薯应选用脱毒良种一代做种薯,脱毒良种一代不足的情况下可用脱毒良种二代,不能用良种三代做种薯。  相似文献   

5.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91-2000年,把每年参加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和常规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8.4%,变幅为3.0%-14.0%,年平均递增率为2.4%,而常规小麦的平均超标率为3.0%,变幅为1.1%-5.1%,年平均递增率仅为0.75%,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在不同年份均比常规品种的高,粒重优势显著,杂种小麦的穗粒数高于常规小麦,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群体条件下,杂种小麦的有效穗与常规小麦的变化基本一致;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秆水平,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6.
收集不同熟期、不同类型的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对亲本分别按不同性状进行聚类,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亲本配组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亲本配组,杂种的性状一般表现为中间类型;2)亲本的抽穗期、株高对杂种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单株颖花量等多数产量性状无明显影响。亲本的穗粒结构对杂种的穗粒构成有明显影响,多穗型亲本间配组,杂种每穗总粒数及单株颖花量、产量潜力均较小;大穗型亲本间配组,杂种每穗总粒数及单株颖花量、产量潜力均较大;3)以多穗型不育系与大穗型恢复系配组,产量较高,是现有亲本配制杂交粳稻一种较好的配组方式;4)直立穗不育系与弯曲穗恢复系配组,杂种单株颖花量最多,产量潜力最大,而且株叶形态较好,如筛选到结实率高的组合,该配组方式的杂种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苎麻杂种一代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尤其是它的纤维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优势较强。但是苎麻杂优利用在育种上还刚刚开始,没有找到强优势组合,要实现苎麻高产优质的选种目标,有待进一步探讨。本试验目的在于筛选出产量比对照种增产20%,纤维支数1800支以上的强优势组合,并应用于生产。同时探讨杂种一代与亲本之间的纤维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支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甘薯主要经济性状对薯干产量的通径分析与高产育种途径的研究何素兰,邓世枢,李育民,雍华,杨洪康(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637000)甘薯各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对一个性状的选择势必影响到另一个性状的遗传效果。因此,如果能够通过遗传分析找出与产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甘薯拔苗或割苗栽培的产量比较MelvinR.Hall在美国,1级甘薯块根(直径1~9cm,长7.5~23cm)的市价是最高的。提高1级薯块的产量能增加经济效益。田间甘薯种植数确定后,所用秧苗从苗床中拔或割,或者从已栽秧苗的藤蔓上割(Edmond,19...  相似文献   

10.
早熟甘薯鲜薯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素兰 《杂粮作物》1998,18(4):36-3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早熟甘薯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鲜薯产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早熟品种与其相关因素的的关联度排列顺序依次为:上薯率r5,藤叶重r3,一次分枝数r2,烘干率r6,最长蔓长r1,结薯数r4。明确了各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选育早熟高产甘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用龙S以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Y58S和广占63S作母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4个恢复系配制12个杂交组合,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以期了解龙S的配合力状况。结果表明:龙S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威优4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增加,比Y58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较高,比广占63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数较多;龙S在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生物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值高于Y58S和广占63S,杂种一代表现有效穗多、每穗粒数较多和产量较高;龙S杂种一代在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和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相似文献   

12.
Gutp.  SN  陈祥龙 《江西棉花》1989,(2):44-46
Grafius(1959)指出产量杂种优势可能是由各产量组份的杂种优势而表现的大量研究亦已表明产量优势是各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结果。虽然棉花产量及其组份的杂种优势早有研究,但有关棉叶中氮磷钾积累量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产量优势关系的研究未曾有报导。显然这样的研究可阐述杂种优势的生理基础,故进行本项试验研究。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包括10个亲本及5个杂种一代,即 Jai×PS 10,J 34×152 F,A 218×兰卡特,RS 73×珂字棉和列巴×斯字棉。所有材料种于 Haryana 农业大学的实验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在行长  相似文献   

13.
陈碧梅 《园艺与种苗》2019,(5):34-35,45
[目的]研究虾肽海洋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施用鸡屎有机肥、蚯蚓有机肥和虾肽海洋有机肥种植甘薯,比较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虾肽海洋有机肥甘薯的鲜薯产量、商品率均有所提高,且可溶性糖、硒、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不施肥对照。[结论]虾肽海洋有机肥可以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商品性和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一段苗(带顶尖的0~25 cm)及二段苗(25~50 cm)试验结果表明:一段苗的薯干粗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二段苗,一段苗有利于提高迷你薯比率,而二段苗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在3个甘薯品种中,广薯87一段苗的单株结薯数、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分别比二段苗提高51.7%、38.7%、41.9%和20.2%,前三者达显著差异;广薯79一段苗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比二段苗提高15.3%、11.9%和20.0%;相反,普薯24二段苗的单株鲜薯重、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比一段苗提高12.0%、12.0%、15.7和11.8%。因此,应针对不同甘薯品种一段苗和二段苗的生长特性以及市场目标来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1993~1995年油菜区域试验中F1不育株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1不育株率与杂种产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来自半不育株率.  相似文献   

16.
杂交苎麻单纤维支数优势分析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不少苎麻育种工作者,对各种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做了不少的研究分析工作,但对其品质(主要是单纤维支数)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研究分析较少。因此,为探明不同的双亲配组后杂种一代(F:)单纤维支数高低的遗传动态,我们从1980年开始进行试验研究,以期找出一些规律,为苎麻杂交育种配制优质新组合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但杂种必须具有足够高的产量优势才能在生产中获得应用。自从Immer(1941)首次报道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27%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Hagberg(1963)报道17个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O,而Fqer(1976)报道冬性与春性大麦杂交的杂种优势超过100%。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 ,大连市甘薯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甘薯是一种抗灾稳产作物 ,繁殖栽插简便 ,用途广泛 ,块根可供食用 ,并可加工成淀粉 ,为制取降解塑料、柠檬酸、糖、酒、醋等提供原料。茎叶又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甘薯耐瘠性强 ,通常又是起垄栽植 ,因此是沙土的主要适种作物。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对甘薯营养和施肥技术的系统研究 ,农民常凭经验盲目施肥。因此提高施肥技术 ,对充分发挥肥料效益 ,增加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研究了氮磷钾对甘薯生产发育及钾肥用量对甘薯块根产量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试验…  相似文献   

19.
间作对红壤旱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棉花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棉花产量、改善品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棉花单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了棉花与大豆、玉米和甘薯间作对棉花株高、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可提高棉花第一果枝高度和第一果枝节位;促进棉花株高、果枝数、真叶数的增加;可增加棉花成铃数,特别是提高伏桃比例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可降低马克隆值和提高断裂比强度从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棉花间作甘薯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