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丁 《福建农业》2012,(5):41-F0003
南平市延平区老科协充分发挥退休老科技人员作用.在武夷山脉的南山狮岩山建立了一片“延平贡茶”示范基地120亩,种植的都是国优新品种:金观音、黄观音、铁观音、奇兰和梅占。。特别是在南平市茶叶协会会长吴道芳和延平区老科协副会长吴孝如两位高级农艺师的精心指导下,种茶专业户吴永盛的精心管理和积极学习制茶技术,茶山科学管理和科学制茶水平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茶联茶谜     
茶联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集苏轼诗句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对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杭州“茶人之家”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杭州“茶人之家”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上海“天然居”茶楼联,本联顺读倒都一样,诚为巧联妙对) 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相似文献   

3.
巍巍大宝山     
小引 大宝山原名大雾山 ,顾名思义 ,常年云雾缭绕 ,是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西坪镇产茶名山。然大雾山何以易名 ?相传安溪名臣詹紫庭在朝为官 ,一日 ,谓帝曰 :“我乡佛耳山 ,高峻秀丽 ,峰巅有水一池。”帝奇之 ,命画山以观 ,詹恐帝不悦 ,改画大雾山代之。附带山所产名茶献帝 ,帝品茗赞曰 :“极品 ,堪称大宝山 !”因而得名。(一 )巍巍大宝山陆羽旧乡关黄旦发祥地观音自有缘(二 )大宝誉茶山巍然万尺攀千年云雾绕气势欲欺天(三 )大宝誉茶山卢仝七碗篇佳茗凝雾露点点沁心田(四 )大宝誉茶山灵岩沐秀鬟观音播雅韵黄旦展新颜(五 )大宝誉茶山清泉…  相似文献   

4.
浅谈安溪铁观音的品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琼满 《农业考古》2000,(4):18-19,27
可曾品过铁观音?提起安溪铁观音,人们不但会立刻想起其“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称,而且其独特的韵味也随即涌上心头,让人顿觉口中生津,齿颊溢香。安溪铁观音不愧为“茶中之王”。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清雍正四年(1725年)前后。系乌龙茶中之极品,被评为全国名茶和世界名茶,也被指定为钓鱼台国宾馆专用茶,成为我国国茶。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叶商品名。从1916年以来,多次在国内外茶叶评比中获奖,被誉为“长寿茶”、“青春健美茶”和“茶类中之香槟酒”,同时,还一直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界人士的关怀和…  相似文献   

5.
陈陶然 《农业考古》2001,(4):107-108
“花意茶心”四个字 ,是“易安居”春节的主题。一个茶艺居要想送出有个性的礼物 ,肯定是围绕着它一向的风格 ,“易安居”的女主人琢磨了很久 ,然后从清、和、美、敬一路入手 ,取诗境制成 5种花艺与茶的组合 ,果然很有些意思 :如梦令 :淡色玫瑰为主 ,缀以同样浅淡的满天星 ,摇摇曳曳欲言又止。配茶是清香型铁观音 ,茶带兰韵 ,清纯可人。送在水一方的佳人。自有香如故 ;带绯红的杏色非洲菊 ,几条有风骨的银柳 ,沧桑历尽 ,热情难掩。配特级铁观音的醇厚 ,所谓“故人风味茶样明” ,这一种要送交情似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老友。一任群芳妒 :粉色百合…  相似文献   

6.
夏星南 《农业考古》2000,(4):161-162
江苏常州市西南郊有地名曰:茶山,其范围大致在今茶山乡(原属武进县,现划辖常州市郊区)和武进市湖塘镇境内。在古代,茶山沿途还有“头茶亭”、“二茶亭”、“三茶亭”的茶亭。然而,茶山既非山,又不产茶,那末,茶山与亭到底与茶有何关系!?明代吴的《茶山草堂记》云:“吾邑大俗生皆莽平衍之野,独郭外西南隅十余里有茶山,……唐时修茶贡于此,故名。”清初,常州人邵长蘅的《毗陵诸山记》中说:“毗陵县治南三里曰茶山,小丘累累以百数,若釜者、若甑者、若覆敦者,……其地林木荟蔚,多土冢。唐末湖常二州郡守修茶贡于此,因以名…  相似文献   

7.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53-254
去南京办公,对方单位请我去茶楼品茶。幽雅的茶室,飘散着氤氲的茶香,茶香入口暗香萦绕口鼻,如入兰圃,香清气爽。清绿的茶汤,澄彻明净,绵软的茶汁,盈满齿颊。细品无些许苦涩,入喉甘润。我嗜茶有年,还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品啜着,思索着,回忆着……这是什么茶呢?不可名状。在客人面前又不好意思问,还担心客人问我!毕竟是从北方大城市来南京的人,怎么能“露怯”呢?客人埋单,我偷问茶艺小姐,她莺声燕语地说:“太平猴……”尾音随着她那袅娜的身影带走了。茶的名字简直太怪了!有名茶“江西‘狗牯脑’”,正好对“南京‘太平猴’”?绝妙茶联。不过这…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茶字茶名的茶史学术文章中 ,林鸿荣先生的《茶事探源》(刊《中国农史》1 994年 1 3卷 2期 )堪称一篇佳作 ,值得推荐。在重读论文之后 ,笔者附带提出一点看法以供商榷。1、该文名为《茶事探源》 ,实为茶文献中的茶名茶字探源。取名《茶事探源》 ,未免失之过宽。2、关于《僮约》中“买荼”之荼非“烹荼”之荼。前人也多持此说 ,林文则更从两字所处不同音韵角度发挥论证 ,颇具新意。然而笔者以为也不应忽略郭璞在《尔雅》“木贾 ,苦荼”注释中关于茶叶“可煮作羹饮”的记述。而《僮约》这篇戏文中所设之宴显然是一次上乘宴席 ,有可能用较…  相似文献   

9.
《茶经》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唐陆羽撰。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一书在我国古代许多官修、私修目录中均有著  相似文献   

10.
早在唐代,江西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江西茶树的种植,当在唐代以前。唐代江西洪州西山的白露是全国的名茶之一,此外袁州、吉州、信州、饶州、江州等都是茶叶的产区。唐陆羽《茶经》中讲到茶的产地时,说:“江南有鄂州、袁州、吉州。”陆羽还在江西信州(上饶)茶山种植茶树。同治《广信府志》载:“(陆羽)寓居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饶州浮梁县,岁产茶七百万驮,茶税钱十万余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长安商人乘船至江州.前往浮梁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  相似文献   

11.
茶人和为贵     
茶人本是精行俭德之人,茶人应该具有宽容、平和之心。我们的茶德有许多说法,从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的“廉、美、和、敬”到茶界泰斗张天福提出的“俭、清、和、静”,“和”字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茶导和,陈香白先生说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他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老和尚在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上提出: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是“正、清、和、雅”,也可以理解为“茶德”。陈文华先生说:佛学主张“慈悲为怀”、“宽容”和“与人为善”等等,都是与“和”字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融儒、释…  相似文献   

12.
旧上海茶楼甲天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上海茶楼生意兴隆异常。据不完全统计,宣统元年(1909)上海有茶楼64家,到民国八年(1919)达164家。再往后,大大小小的茶馆达数百家之多,仅城隍庙(今豫园)一处,即有大小茶楼几十家。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十里洋场”畸形繁荣的产物之一。真可谓“上海茶楼甲天下”。然而,“上海茶楼甲天下”,主要倒不仅仅是因为其茶楼多(成都有茶馆700余家),而在于它是“十里洋场”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上半期在洋风熏染下的旧上海的社会百态。正是因为这一缘故,上海的茶馆就不象北京茶馆那样泾渭分明:棋  相似文献   

13.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7,(5):163-165
近日收到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寄赠的会刊《民族茶文化》2007年第1期(总第9期),饶有兴致地仔细拜读了钱时霖先生《试注评清代乾隆皇帝的〈烹雪〉茶诗》和黄桂枢先生《乾隆皇帝品吟普洱茶诗的搜集考证研究》两文。钱时霖先生对中国古代茶诗素有研究,造诣很深,黄桂枢先生则是普洱茶文化研究名家,两位先生对《烹雪》诗的注评解读非常有助于对该诗的正确理解。但在细读之余,也发现个别注解有些牵强,特撰此文,求证于钱、黄两位先生并诸方家。一关于《烹雪》诗的文本烹雪(韩国版,钱时霖抄录)(1)清.爱新觉罗.弘历瓷瓯瀹净羞琉璃,石铛敲火然松屑。明…  相似文献   

14.
李传轼 《农业考古》2002,(2):194-194
明人许次纾 ( 1 546— 1 6 0 4 )在万历 2 5年 ( 1 597)写了一本《茶疏》 ,这是继陆羽《茶经》之后 ,茶文化上的一部力作。凡是学茶的人 ,特别是喜欢研究茶史的人恐怕没有不阅读此书者。明朝是我国制茶工艺全面发展继往开来的光辉时代。元朝贡茶仍为饼茶 ,饮茶仍为烹饮。到了明朝“杀青”就改蒸为炒 (粗茶蒸、嫩茶炒 ) ,饮茶由烹饮改为冲泡 ,末茶产量也大减 ,从而形成为散茶独盛的局面。特别是洪武 2 4年 ( 1 391 ) 9月朱元璋命罢龙团、凤饼改为制芽以进。从而使六大茶类制茶工艺相继形成。许次纾的《茶疏》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写成的。《茶疏…  相似文献   

15.
欧阳勋 《农业考古》2003,(4):184-185
贺径山茶荣获国家证明商标(古风 )径山香茗溯源长 ,荣获国标大名彰( 1) 。忆昔早传东瀛里( 2 ) ,中日径茶共繁昌。注 :(1)荣获国际大名彰 :指径山茶于 2 0 0 3年荣获国家证明商标。(2 )忆昔早传东瀛里 :指径山茶于 12 4 1年东传日本。据大川先生考述 ,原日本东福寺开山鼻祖圣一国师园尔辩园于12 4 1年从中国带回径山茶籽种在故乡静冈县本山地区久保山区。此茶由于仿径山“碾茶”得法 ,早在江户时代就奉为贡茶。后又将此茶制成玉露茶 ,于大正五年 (1916 )荣获日本国一等一级奖赏。吟赠何关新先生余杭面貌几番新 ,关注人民晓国情。竹海茶山相…  相似文献   

16.
茶理精于唐。婺绿飘香,早在陆羽《茶经》中就已有盛赞;茶事盛于宋,白茶黑瓷,我们已无从领略古时斗茶之风。然而,眼瞅着这侍立在古画屏旁边,一溜儿排开的青衫青巾青兜肚,青花古风扬悠悠的婺源茶姑,并和她们一起熏笼着仙气缭绕的柱柱高香,沉浸于迥然作声的古筝幽韵,陶然之际,不由得你不在这清凛凛的古域风俗之氤氲中,大发赋诗之雅兴,念古之幽情……炉火升矣,慰其客心。有多种“茶帖”,发乎众手,即见浓郁之民间文化气息扑面而临——帖上纷纭——婺源茶风,“清雅”为要——汤清、气清、心清,器雅、境雅、人雅; 婺源茶艺,掩映有“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客”之茶文化真魂,灼灼然跃于  相似文献   

17.
茶诗话(续)     
五,苏东坡的“茶癖”在“茶诗话”开篇时,我便许了愿,要专门写一篇东坡与茶的诗话,今天该向各位茶友交卷了。苏东坡的爱茶成癖,是名传八百年而历久不衰的。他的茶诗,数量也许比不上白居易、陆放翁,但是经他吟咏的茶事,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却是千年诗史与茶史所罕见的。他笔下的名茶各具风姿,难分高低:“顾渚茶芽白于齿”(咏顾渚紫笋),“雪芽双井散神仙”(咏双井茶),“拣芽分雀舌,赐名出龙团”(咏龙团茶),“帝规武夷作茶圃”(咏武夷岩茶),“白云峰下两旗新”(咏白云茶)……真是奇香异馥,尽入诗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东坡品  相似文献   

18.
正凤庆是全国范围内古茶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之一。全县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古茶园1626.66 hm~2(24 400亩),野生茶树群落2106.66 hm~2(31 600亩),凤庆县共计有古茶树资源3733.33 hm~2(56 000亩)。其中,现存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类型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锦秀茶祖"及周边古茶树群落——锦秀村古茶山。锦秀村古茶山集中连片面积约20 hm~2(300亩),存在古茶树14 000多株,其中,胸径1 m以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诗,源远流长,不但写茶诗的作者多,茶诗的数量多,而且茶诗的体裁,也是形形式式,五花八门,今综述如下:一、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和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通称“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从茶诗中可以看到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四言《嘲茶山》宋代葛胜仲作吴兴紫笋,实产顾渚。唐昔*#贡,阚山芽吐。隼砨出临,虎岩亲驻。邻邦刺史,金匏相遇。木瓜堂前,穿云氵邑露。烹蒸包发,及春未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